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生物科学发布时间:2020-04-09浏览:次
摘要 虾稻共作是潜江市独创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优质常规稻为主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水稻品种抗性差、播种期推迟、高密度直播、田间长期灌深水等因素,导致以穗颈瘟为主的水稻稻瘟病呈现加重发生趋势,影响粮食安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本地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农民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稻瘟病;虾稻共作;发生情况;发病特点;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推荐阅读:农业技术论文能投稿sci期刊吗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处于北纬30°附近,其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 ℃,年降雨量1 200 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949~1 988 h,全年无霜期约250 d。全市耕地面积12.3万hm2左右,2013年以前,农作物种植以棉花、水稻、小麦、油菜为主。随着市场变化,从2014年开始,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近些年虾稻共作模式得到快速推广,从2015年的2.3万hm2发展到2019年的5万hm2,水稻品种从以杂交稻为主向优质常规水稻转变,栽培方式从以人工栽插为主向直播为主转变。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穗颈瘟,其危害程度因水稻栽培品种抗性、田间栽培管理措施、气候条件、防治措施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因此,应掌握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根据发生趋势,加强预测预报并提出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尽量减轻危害,确保粮食安全。
1 发生情况
潜江市稻瘟病的发生种类以分蘖期的叶瘟和抽穗扬花期的穗颈瘟为主,发生情况为穗颈瘟重于叶瘟,常规稻重于杂交稻,直播稻重于栽插稻,一季晚稻重于中稻,粳稻重于籼稻。
1.1 叶瘟
在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病较多。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似火烧。
1.2 穗颈瘟
穗颈瘟主要发生在水稻穗颈部位,初期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造成枯白穗,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1.2.1 不同品种穗颈瘟发生情况。对潜江市2016—2019年虾稻共作模式穗颈瘟发生面积进行统计,穗颈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例:杂交中稻2.0%~8.0%,常规中稻2.3%~9.2%,杂交一季晚2.4%~9.3%,常规晚稻2.5%~9.6%;对潜江市2016—2019年7—9月天气统计:2016年雨天共计33 d,2017年雨天38 d,2018年雨天31 d,2019年雨天3 d。2016—2018年穗颈瘟呈现上升趋势,一季晚稻发生比例高于中稻,常规稻高于杂交稻。2019年属于干旱年份,穗颈瘟发生程度较轻。
1.2.2 不同播期药剂防治效果比较。2018年用感病品种丰两优香1号进行了不同播期相同药剂的防治对比试验。采用虾稻共作模式,种植方式为直播,采取不同播期、相同防治方式(75%三环唑600 g/hm2,水稻破肚时第1次用药,齐穗期第2次用药)。通过对穗颈瘟发生情况调查发现,5月25日播期、6月5日播期、6月15日播期用药1次病穗率分别为16.4%、20.7%、22.6%,用药2次病穗率分别为7.1%、12.9%、13.3%。随着播种期推迟,穗颈瘟发生程度加重,防治效果变差。
2 发生特点
一是发生期早、发生时间长。8月下旬穗部开始发病,10月上旬均可发生;二是迟播直播中稻及常规稻发生重,一般病穗率为1.9%~27.0%,病指0.9~19.5,严重时病穗率达80%以上,病指在45以上;三是感病品种多。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不抗稻瘟病,许多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如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丰优293等;四是农户重视养虾,忽视水稻管理,长期灌深水的田块重于正常管理的田块;五是抽穗期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1]。
3 发生原因
虾稻共作模式水稻播种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生育期偏迟及抽穗扬花期遇阴雨低温寡照,穗颈瘟表现明显,穗颈瘟严重田块病穗率达20%以上,病穗空(瘪)粒率达10%~30%[2],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3.1 田间菌源量大
近几年稻瘟病发生日趋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田间发病率高。虾稻共作模式下稻草大量遗留在田间,积累了大量菌源。
3.2 种子消毒率低
目前的水稻种子基本没有包衣,农民没有种子消毒的习惯,致使稻瘟病种子带菌率高,田间发病早而重。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engwukexue/5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