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马铃薯贸易管理新举措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生物科学发布时间:2014-09-25浏览:

  摘要:我国要在全球化的马铃薯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不仅要保持与资源禀赋相连的比较优势,还要培养马铃薯产业的后天竞争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演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看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前景;另一方面要看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前景

  1.马铃薯的国内生产供给。马铃薯供给主要表现为马铃薯的国内生产及国外市场的进口。从生产上来看,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区域为4个: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西南混作区),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4]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中原二季作区适合早熟马铃薯品种或中早熟品种的栽培,但该区域气温较高、病原繁杂、留种难度大,马铃薯退化严重。南方二季作区属低纬度低海拔区域,气温较高,全年均有蚜虫危害,各种病毒毒源多且复杂,近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大,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西南混作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云南、贵州近年来增产迅速,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北方一作区。对我国马铃薯的国内生产进行衡量,可以2006-2009年全国9个大中城市(太原、呼和浩特、长春、济南、青岛、武汉、重庆、兰州、乌鲁木齐)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数据,9大中城市分别代表了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从主要城市分析中国马铃薯产业4年间X效率水平及其构成效率情况。X效率指在所有数量的资源中能够取得的最大可能产出能力,与之对应的是X低效率。X效率可以分为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和成本效率(CE)。通过DEA方法,利用DEAP2.1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是用以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效率,是一种非参数分析方法。DEA模型一般有两个,分别是CCR(CRS)模型和BCC(VRS)模型。由于效率评估研究中的马铃薯样本大多是不同规模的,而且马铃薯往往受管制、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对最优运行规模的偏离,所以本文采用VRS模型。其计算方法为:首先需考虑N个决策单元,例如X个输入变量和Y个输出变量,为方便计算N个决策单元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的转换效率,可以通过最大化该单元的加权产出与加权投入之比,基本前提是要保证其他的所有个体比率等于1或小于1。通过计算只要是落在决策单元边界上的投入产出将为最有效率的组合,其值为1;否则其值域在(0,1)之间。以上数据表明:由于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马铃薯产业X效率水平则表现不同。2006-2009年间,呼和浩特、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技术效率达到最佳状态,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亦达到最佳状态,即其值都为1,其余城市马铃薯产业供给还有很大的潜力(见表2)。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共性或相似性,我国马铃薯基本上是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最佳、生产基础最好和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生产的。长春、乌鲁木齐的马铃薯生产已达到最优配置,应继续保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呼和浩特、青岛、太原、兰州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及配置效率还可进一步提高。济南、武汉、重庆马铃薯产业X率水平最低,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马铃薯生产力弱。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成本效率来提高马铃薯的供给能力,我国马铃薯国内供给前景较好,这对马铃薯的出口贸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刺激效应。

  2.马铃薯的国外进口供给。中国马铃薯国外市场供给来源于对国外马铃薯的进口。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马铃薯加工产品深受国内市场欢迎,特别是马铃薯休闲食品,消费市场极为广阔。但我国加工能力相对落后,需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加工品。国际市场向我国供应的马铃薯主要为马铃薯加工品。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马铃薯粉片、颗粒、团粒及马铃薯淀粉是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德国、荷兰、法国、丹麦、波兰、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是主要的国外供给国,且进口量逐年上升。这是由于我国国内加工能力相对较低引起的,我国食品行业对国外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较大,国内加工品与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呈现不对称性,要摆脱对国外马铃薯加工品的依赖还需较长时间。

  (二)中国马铃薯需求前景1.马铃薯的国内消费需求。马铃薯的国内消费需求前景广阔。收获后的马铃薯消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作食物消费,二是非食物消费。目前,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为31.3公斤,与20世纪90年代的14公斤相比,人均年消费量翻了一番,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马铃薯消费潜力较大。我国国内马铃薯消费主要为鲜薯和加工品消费的食用消费。非食用消费主要为种薯消费。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淀粉潜在的消费大国,据估计:目前国内对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年需求量为80万吨以上,我国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后国内市场尚缺40多万吨,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薯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从马铃薯工业需求方面来看,目前世界能源紧张,各国开发生物质能源需求迫切,马铃薯作为燃料酒精开发也具有广阔前景,我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五部委在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文件中把薯类作为第一能源作物。据国际食品政策中心估算,在未来的20年中,发展中国家对食品的需求将增长40%,而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有望增长4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5]2.马铃薯的国外出口需求。我国马铃薯出口到世界上40多个国家,主要出口至亚洲、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有部分马铃薯出口至欧洲及美洲,但出口量较少。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出口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对东盟、俄罗斯及其他临近国家或地区出口量增长较快。国外市场对我国马铃薯的需求70%以上为鲜或冷藏的马铃薯,马铃薯粉(包括淀粉、细粉、粗粉、粉末、粉片、颗粒、团粒)需求约占20%左右,其他如种用马铃薯、冷冻马铃薯等约为10%。

  二、中国马铃薯进出口发展趋势

  (一)中国马铃薯进出口概况我国马铃薯进出口涉及8类产品,分别为种用马铃薯,鲜或冷藏的马铃薯(种用除外),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马铃薯粉片、颗粒及团粒,马铃薯淀粉,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我国马铃薯出口以鲜或冷藏(种用除外)为主,其次为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再次为冷冻马铃薯。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且出口量逐年上升。随着我国马铃薯供给能力的改善及加工能力的增强,我国马铃薯加工品的出口也在稳步增长,如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和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出口量逐年上升(见表3)。我国虽是马铃薯的种植大国,但马铃薯初级产品也有大量进口。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大的产品,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马铃薯进口呈现波动性(见表4),鲜或冷藏的马铃薯(种用除外)进口量也出现快速增长势头。

  (二)中国马铃薯出口动力充足,马铃薯加工品出口稳步上升由于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各主产区已形成规模不同的加工企业,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约有100家以上。我国马铃薯初级产品出口以主产区和从事对外贸易地理位置较优越的省份为主,如云南、山东、黑龙江、广东、天津、浙江、江苏、海南等省市。马铃薯加工品出口主要省份以马铃薯的主产区为主,如内蒙古、甘肃、新疆、辽宁、上海、山东、浙江、黑龙江、安徽等省市。充足的国内供给是马铃薯出口的主要推动力量。马铃薯主产区的产业集聚使得我国马铃薯生产已开始具备规模效应,马铃薯成本不断下降,有利于发挥我国马铃薯的价格优势。同时,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加工能力的增强,我国马铃薯的出口结构也呈现优化趋势,我国出口虽然以鲜或冷藏的马铃薯为主,但初级产品的比例相对下降,而马铃薯加工品的出口数量及规模均稳步上升。加之我国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参与的其他经济组织,使我国马铃薯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国外市场,无论是加工品还是初级产品,不断扩大的国外市场需求对我国马铃薯出口具有较大刺激作用。

  (三)马铃薯加工品进口量攀升,进口替代效应愈加明显我国对马铃薯加工能力较低,国内大量的消费需求与供给呈现巨大缺口。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只有通过进出口来调节余缺,从而弥补国内结构性供需缺口。我国马铃薯进口省份主要为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如山东、上海、天津、福建、内蒙古、辽宁、广东、江苏、吉林、河北、浙江、广西、安徽、北京、四川、黑龙江、海南等省市。一直以来,我国马铃薯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处于出口初级产品而大量进口加工品的贸易格局,马铃薯加工品贸易有较大贸易逆差(见表5),且加工品进口量逐年攀升(见图1、图2),尤其是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在国际贸易中,我国通过马铃薯贸易获得的贸易利益较少。随着我国政府的不断重视,马铃薯市场及贸易环境不断改善,我国马铃薯进口替代效应愈加明显。2006年以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产品一直为净进口,从2007年以来,部分马铃薯产品已经随着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净出口格局,其中:马铃薯细粉、粗粉及粉末和马铃薯粉片、颗粒及团粒已经成为净出口产品,但马铃薯淀粉仍然是净进口国(见表5),国外廉价的马铃薯淀粉成为阻碍我国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一大原因,我国对来自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实施反倾销有效保护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淀粉的贸易赤字逐渐缩小,国内马铃薯加工品的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我国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国产比率将不断提高,预计未来5年内马铃薯加工产品需求量的50%以上将由我国产品满足,而且越来越多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将成为净出口产品[6],中国马铃薯进口替代效应将日渐明显。

  三、促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马铃薯产业区域集群,发展产业化经营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马铃薯生产仍存在加工程度不高、产业加工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较低、基础研究薄弱、技术集成与推广差、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是产业化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我国要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产业集群是一条必由之路。我国应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马铃薯产业集群,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与销售企业建立沟通和系统的供销机制,使产品以品牌形式进入市场,这样既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又稳定了销售渠道。避免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充分发挥我国马铃薯的区域优势,发展我国马铃薯的产业化经营,并实现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二)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区域集团内部合作我国马铃薯进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出口以周边国家为主,在巩固周边国家市场的同时,应努力扩大马铃薯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尤其是非洲新兴市场的开拓。应避免马铃薯出口市场由于过于集中而可能遭遇出口渠道中断的风险。在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还应积极同一些需求较大的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进行谈判,为我国进一步开拓马铃薯国际市场做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马铃薯产业将面临较大商机,如我国在贵阳举行的“201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暨贵州马铃薯文化节”上,中国与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马铃薯专家一致认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马铃薯产业合作潜力大。东盟10国约有5.7亿人口,市场需求旺盛,可以成为马铃薯种薯市场、鲜食市场、加工产品市场、马铃薯生产技术市场。

  (三)熟悉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充分利用WTO规则农业作为一个特殊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长期以来各国对农业的政策有较大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态度大相径庭,对农产品贸易政策差异较大,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极其敏感。要在马铃薯国际贸易中获得持续利益,必须熟悉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对国际贸易中的争端解决持消极态度,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在国外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事例屡见不鲜,由于经验和准备不足,以及对WTO规则的陌生,中国企业屡屡遭受损失。由于资源禀赋及技术条件等差异,国外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可能向中国大量倾销,会对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构成巨大冲击,同时,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被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拒之门外。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应在协定的框架下设立合理的关税结构,必要的时候可借助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马铃薯产品的进口来保护我国马铃薯加工产品,应充分利用WTO的特殊保障机制,掌握马铃薯市场开放风险的主动权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我国马铃薯贸易管理新举措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engwukexue/1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