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与发展探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生态学发布时间:2021-09-06浏览:

  摘 要: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果,立足于新的发展背景,根据各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开发主要依托的旅游资源和业态类型,对贵州省生态旅游类别进行重新划分,以更加适应新时代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习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案例分析,表明了贵州生态旅游蕴藏着巨大潜力,是贵州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划分;自然保护区;贵州

生态环境论文

  一、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背景

  自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后,这种打破传统理念,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型旅游方式迅速在全球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全面实施,生态旅游正式在中国扎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为核心的旅游方式,同时也成为我国解决经济与生态矛盾的有效途径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十三五”期间,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0 541亿元,到2020年的17 826.56亿元,在全国省份的排名从25位上升到20位,彻底撕掉了贫困的标签,成为西部地区发展浪潮中的一匹“黑马”。其中,由生态旅游业为主要引领的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体现了贵州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西南腹地绿色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但从局部区域来看,在西南地区各兄弟省份中,贵州经济仍处于落后位次。

  二、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东接湖南,西依云南和广西,北连四川和重庆,全省国土总面积176 167 km2,是西南地区的核心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远古以来的地理发育变迁的原因,贵州省的岩溶地貌发育突出,其面积占到了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喀斯特王国”。作为全国喀斯特地貌占比最高和少数民族成分占比第二高的省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化决定了贵州的旅游开发必须万分谨慎。

  贵州的旅游产业形态多以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贵州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纵观全省的A级景区,不管是金銮玉石的龙宫、垂落千尺的黄果树瀑布、静谧悠然的荔波漳江还是天辰绝做的梵净山,都是依托当地独特生态环境建立的自然风光景区。若贵州的生态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那贵州的旅游就会基业尽毁,犹如灵猿断臂。所以以生态旅游代替传统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贵州全面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思想理念。

  三、贵州生态旅游研究历程

  贵州是镶嵌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一颗“绿宝石”,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优势,也因此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的一众学者早在1997年就对此进行了研究,贵州师范大学杨龙教授在《生态旅游在贵州》一书中对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和描述[1-4]。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一代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方法,从生态、文化、历史、经济等各个不同的角度更加全面的对贵州生态旅游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理论运用在具体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上,进行了详实、深入的实证分析。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学者们开始以新的政策视角来看待贵州生态旅游。穆彪、周明蓉等对贵州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全局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贵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普通级和优良级两大类,缺乏特级资源区[5];舒小林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出发,将贵州的生态旅游从空间上划分为黔东南生态旅游区、赤(水)-习(水)生态旅游区等8个涵盖不同核心旅游产品的生态旅游区域[6]。

  目前正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关之际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时期,如何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化发展,开发和完善生态旅游产品业态,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将会是贵州省生态旅游亟待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贵州生态旅游类别与资源划分

  杨龙等曾在研究中将贵州省的生态旅游资源根据旅游业态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特殊自然景观生态旅游资源等五大类[4]。而王婧、钟林生等则利用层次分析法,将贵州省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高度优势开发区、高潜力开发区、中潜力开发区、低潜力开发区4种区域类型[7]。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随着贵州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变化,应对以往的划分方式进行改进,根据贵州省生态旅游开发的最主要业态类型进行划分,将更有利于旅游开发人员、管理者明确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也有助于更加高效的满足旅游者的核心旅游需求。

  当然,以上分类主要是根据生态旅游的最核心资源进行划分,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常是多种类型嵌套重叠的(见表1)。

  五、贵州生态旅游典型案例

  在贵州省诸多生态旅游目的地中,以依托自然保护区建立起的生态旅游风景区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有效地实现了生态旅游内涵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地协调统一。因此,本文选取了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贵州生态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保护区地理及人文环境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北部,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是贵州、四川、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地带。而保护区则处在习水县西部和北部的边缘深山区,是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权属管理总面积为51 911 hm2,林业用地面积50 288 hm2,森林覆盖率为97%,活立木蓄积量327.2万 m3,是目前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所辖地涉及习水县大坡、三岔河、程寨等6个乡镇、26个行政村,现有农户约1 707户。保护区内的农户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其中绝大多数为汉族,有部分苗族和彝族。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的种、养殖业,除外出打工和极少的个体商业经营外,没有其他就业渠道。与非保护区相比,区内经济发展落后,医疗卫生、教育等基本生活条件均无较好的保障。

  推荐阅读:绿色生态类论文发表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与发展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engtaixue/5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