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生态学发布时间:2018-12-25浏览:

  摘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绵阳市围绕幸福美丽绵阳这一目标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水务一体化进展缓慢、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创新城乡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 绵阳;水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三峡环境与生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是绵阳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绵阳市围绕幸福美丽绵阳这一目标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水务一体化进展缓慢、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困难和问题。新形势下,绵阳市需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持续用力,实现美丽绵阳的愿景。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幸福美丽绵阳建设的重要内容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在此背景下,绵阳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让幸福绵阳触手可及,让美丽绵阳抬头可见。幸福绵阳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绵阳安居乐业之幸、政通人和之福,让人们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美丽绵阳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山秀绵州、水映涪城”。

  二、绵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历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河长制试点,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17年2月,绵阳市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推进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绵阳落地落实。近年来,绵阳市先后出台一系列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重要文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加强环保联合执法,实现了基层环保机构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生态离任考核制度,实现了生态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同安排、同实施、同应用。

  (二)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水资源管理制度化法制化

  2017年绵阳市将《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计划,该条例通过后,将是四川省首部关于水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2017年5月,绵阳市编制出台了《绵阳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全市共有60处水利风景资源被纳入规划,水资源管理向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转变。近年来,绵阳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使全市水资源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打造城市良好水生态区

  2016年8月,绵阳市在全省近20个地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以综合得分第一被列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绵阳打造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山、水、林、田、城”海绵城市典型示范区和在中国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绵城市。近年来,绵阳市投资10多亿元先后启动了区域内小河流域治理、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湿地公园等26个综合治理工程,对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区进行保护与恢复,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绵阳市水务集团投资5亿多元,实施20个建设项目,新增城市截污干管80多公里,全新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基本形成。

  (四)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河湖管理新模式

  2014年9月,绵阳市游仙区在四川率先推出河道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即“河长制”试点。目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已基本建立,覆盖全市8条主要河流及涪江流域828座水库、87273处塘坝和窖池等水体,积极探索河长、巡长、警长“三长联护”制度,加强黑臭水体整治、非法采砂取石等破坏水体环境和河道泄洪安全行为执法力度。

  (五)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水质成效明显

  2015年7月起,绵阳市实行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凡是通过监测发现其断面水质超标的县市区和园区,将根据其河道级别和污染浓度,每月扣缴10万元、25万元不等,真正实现了出境水质不合格,谁污染谁“买单”。绵阳市卫生执法支队对城区各生产水厂的出厂水水质合格率、饮用水水源水安全进行经常性检查。安州区投资200万元对安州区塔水镇蚕丝村的蒋公堰和清泉镇金泉排洪沟进行整治;三台县投资1000万元在塔山、柳池、石安、高堰等镇乡实施了农业节水项目,对鲁班、团结、红旗埝水库等三大水源地的网箱养殖进行全部拆除;涪城区多措并举重拳出击整治木龙河,使木龙河河道水质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16年底,全市277个乡镇中,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运和开工建设乡镇数量达到135个。

  推荐阅读:《三峡环境与生态》是由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重庆启望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的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engtaixue/4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