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人力资源管理发布时间:2013-10-28浏览:次
【摘要】文章从分析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出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毕业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造就人才的组织结构样式和特殊的运行方式[1]。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诸要素。 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就大学组织来说,不同的大学,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方式[2]。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应用型是本科层次教育,既有着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自身特点,它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有人[4] 认为,“后劲足、上手快”,即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是本科应用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等要素特定的多样化组合方式。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理念上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体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
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方向确定以后,如何进行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是所有工科院校都关心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笔者就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课程设置是进行该类型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其结构是否连贯、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培养工作。
1.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的安排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的。在进行社会行业的调查中,首先考虑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然后对这种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根据工作的要求对教学终的课程进行专项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2.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讲,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学习过程重点是PBL( Problem Base Learn)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又一关键;学习过程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加强与上司、顾客、同事、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
(二)教学内容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保证他们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分三步走:
1.基本原理的讲授。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掌握该理论基础知识,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讲授基本理论时,应强调理论产生、内容及发展情况。讲解理论的来源是要同学们明白,“理论来源于实践”,没有凭空产生的科学理论;传授理论的内容是要同学们知道,此理论包括那些内容;分析理论的发展前景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创新才能使该理论得以发展,以用于指导更高层次的实践。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强调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2.实验室和校办工厂训练。要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让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就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可能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高校理论教学的连续性和企业本身的竞争压力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高校本身存在的实验室和校办工厂可以给学生提供初步锻炼的机会。在实验室和校办工厂的训练中,应该培养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只是走走形式。笔者认为,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对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实习或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书本知识如不能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就是纸上谈兵,没有用处。因此,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一步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譬如对数控专业来说,书本上的数控程序如果不进行实际操作就不会变成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实际企业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才能体现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生在校期间最重要、最后的一个实践环节,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该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真实体现。学生经过毕业设计全过程训练,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研、查阅文献、运用互联网、计算机仿真和绘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等能力。对于培养本科应用人才而言,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 用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毕业设计与科研结合, 一方面可以学校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是由教师对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从而取得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的成果以推动本学科技术的发展。毕业设计则是由教师组织高年级学生结合专业要求或生产需求开展的探索性活动,借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笔者在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时,采用江苏省教育厅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源研究”的科研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指导外,让学生自己主动查阅资料、进行计算机仿真和电路设计等工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应用能力。学生反映,这样的毕业设计效果不错。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工科学生来说,毕业后多数要进入公司企业做事。因此,实践动手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的作出实际的设计模型,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动手能力。对于那些东拼西凑的学生,要求其返工重来,直到自己能独立完成任务为止。
3.注重答辩中的创新性问题。对本科应用型人才来说,其应用能力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技术动作,而是能实现创新应用,因此,培养它们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培养创新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研究缺乏概括总结能力,于是,在毕业答辩中我们的问题主要以“设计的创新点是什么”“本设计的不足及需要如何进一步改进”这种涉及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问题为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也会给我们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4.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教学工作之本, 有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使教育改革获得成功,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否则一切良好的愿望和思路都会落空。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推出各种措施,让新教师脱产、半脱产或在岗到校内外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校内师资的培训可以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到校办企业、合作办学企业轮岗等形式进行。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培训应把产业服务作为一个社会实践的层面。产业服务只是将产业开发的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各种管理领域中去。让教师参与到产业服务中去,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招生吸引力;产业服务能为课程开发提供不断的源泉,课程的不断整合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事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产业服务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还应重视教材建设、双语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等配套措施。
三、结语
总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就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具备极其强烈的市场意识,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炳生,刘雪东.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2).
[2]张济生,刘昌民,梁锡昌,等.面向21 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3]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
[4]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度滚动课题(编号:[滚]D/2005/01/6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renliziyuanguanli/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