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人力资源管理发布时间:2021-03-15浏览:次
摘 要 作为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提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探索践行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推进模式:产教融合,调整应用型学科专业结构;依托联盟,构建多元主体育人机制;协同育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导向,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多元评价,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校企联动,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吉林省地方高校转型改革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 地方高校;整体转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进一步明确要求:“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对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途径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成为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并牵头成立了“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学校以理念转变为先导,以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为突破口,探索实施了与应用型要求相适应的“深度产教融合,全面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吉林省地方高校转型改革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是地方高校整体转型的根本与核心
(一)整体转型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阶段
学校实施“整体转型”既是在已有转型实践逻辑上的延续,也是顺应应用型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之举。从实践逻辑上看,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行模式以及观念制度的转变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众化组织转型、质量提升转型和结构优化转型三个时期,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属于结构优化转型,其实质是转型进入攻艰阶段,地方高校面临结构性矛盾、深层次问题时,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办学条件、学校文化等方面进行的结构化调整[1]。
从应用型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应用型高校以1999年以后新建本科院校为主,目前,“地方高校的数量与就学人数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应用型教育质量提升关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成败。而整体转型是地方高校推进应用型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它通过协同高校结构、规模、质量、效益有机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改变传统教育封闭、粗放、資源投入型的发展模式,在完成自身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
(二)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是整体转型的根本与核心
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人才培养体系具有育人的整体功能性、活动的序化性以及设计性和调控性[3],是地方高校整体转型的根本与核心。
说人才培养体系是根本,回答的是人才培养体系在地方高校全部转型工作中的地位问题。“从根本上讲,只有人才培养才是高等教育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高等教育组织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标志”[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地方高校与其他高校在教育层次、类型上存在差异,承担的社会职能有所不同,但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是相同的。与人才培养职能相对应的高校工作是教学及相关活动,人才培养体系是结构化、体系化了的教学及与教学相关活动,它主要立足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和教学、教学支持和保障三大体系[5],将彼此脱节、分离的微观教学要素、步骤、环节从系统论和整体观上进行把握,从而成为高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具体抓手和路径。
说人才培养体系是核心,回答的是人才培养体系与地方高校整体转型过程中其他工作体系的关系问题。如前所述,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带来的改变不是局部的、零碎的,而是全局的、整体的,这意味着学校原有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教师发展体系、学生工作体系等等,都将以整体转型为背景,重构各自的“新体系”。鉴于人才培养在高校中的基础性地位,人才培养体系在上述各工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各个工作体系在做好本系统工作的前提下,其工作目标也要围绕人才培养体系、指向人才培养体系,一旦与人才培养体系发生冲突,则要服务并从属于人才培养体系。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重构”不是对已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全否定,而是按照整体转型目标,对原有体系开展再建设,其中既包含对符合目标要求的已有工作进行总结、做好承续,也意味着对不符合目标要求的工作作出否定、开展创新[6]。
二、地方高校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方向与模式
(一)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与方向
应用型教育是高度跨界的教育,这一性质是由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所决定的。应用型人才要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职业要求,就必须通过与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度融合的教育来完成培养过程,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系统论视角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系统中最核心、能动性最强的子系统,同时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外部看,把社会系统的众多元素和作用方式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作用性元素,即可以通过自身的政策、指令、要求和信息等来规定和制约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另一类是间接作用性元素,即通过自身的结构状态、运行方式、发展程度、建设水平来引导和影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第一类直接作用性元素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战略、国家规划、国家政策法令等构成的国家层面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称之为“国家需求”;第二种是地方战略、地方规划、地方政策等构成的地方层面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称之为“地方需求”;第三种是市场变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等构成的市场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定性,称之为“市场需求”。第二类间接作用性元素也有三种:第一种是来自经济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和作用,称之为“经济影响”;第二种是来自科技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和作用,称之为“科技影响”;第三种是来自文化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和作用,称之为“文化影响”。上述两类六种元素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发生作用的枢纽和关节点,把它们看成规定和影响学校整体转型发展的外部变量,要构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这些变量综合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推荐阅读: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地方高校整体转型背景下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renliziyuanguanli/5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