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人力资源管理发布时间:2020-08-26浏览:次
摘 要:近几年,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给工程造价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修改并完善一套符合当前工程造价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对工程造价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而后从完善课程体系、新增BIM课程、改革教学思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双导师”负责制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为建筑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建筑信息化;工程造价;BIM技术;实践能力
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产业结构分散、参与方众多、信息交流手段落后、高能耗高排放等弊端。住建部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转变的发展方式,同时也是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项目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工程造价从业者工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场地,亟需制定建筑信息化背景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筑信息化工程造价人才需求分析
传统的建筑业是一个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的产业。近几年,随着建筑信息化的推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成了时下热点,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简单的计量计价工作将大幅减少
工程造价从业者每天会面对繁多冗杂的数据,有时施工图纸的微小变更会导致造价工作的反复,增加工作量。BIM技术的应用将会使上述问题得到巨大的改善。晨曦BIM软件可自动识别BIM模型的构件并对工程量统计,如模型发生了变更,工程量会自动进行相应修改。造价人员只需对软件无法识别的构件进行操作即可。这样既减轻了造价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效率。因此,作为造价人员,除了学习加量计价外,掌握BIM相关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
(二)全能型、复合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工程造价人员主要从事建设项目成本管控等相关工作。此前,大部分工程采用的是事后控制的方法,即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对数和工程审计,但是事后控制的效果差强人意,许多在项目初期能避免的开销被忽略,导致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随着建筑信息化的推进,建筑行业开始提倡全过程项目管理,即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后评估等进行项目管理,造价人员也从项目初期参与项目,这就要求造价人员熟悉和了解整个项目的运行和管理,即全能型、复合型造价人员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二、建筑信息化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尤其在现代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直观地呈现项目的内部结构及施工过程,导致学生在计算工程量时存在很多疑虑。在信息化发展的大潮中,部分教师开始进行积极的尝试,在课堂上借助图片、动画、音视频,利用PPT、投影仪等软硬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施工过程。这些课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学、助教作用,但仍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为跟上建筑信息化步调,提高学生就业率和精准度,特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一)完善课程体系,新增BIM课程
随着信息化的推广,BIM技术必将成为建筑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开设合适的BIM课程对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可根据自身需求采用新增BIM课程或者植入BIM内容的方式进行。例如新增BIM建模技术课程,主要讲授BIM软件的建模流程和方法(如REVIT软件),通过讲授标高、轴网、柱、墙体、楼板、屋顶、门窗、楼梯、基础、梁等构件的绘制,使同学掌握软件的使用和建模流程,独立完成BIM模型的建立,并进行简单的模型优化和分析。也可在已有的课程中植入BIM内容,如大一课程的房屋建筑学,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IM模型进行讲课,BIM的三维可视化和可模拟性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的理解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将BIM内容与已有课程联系起来,如将BIM模型导入广联达、斯维尔、BIM5D等进行应用,这样既提高学生的BIM应用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BIM课程体系。
(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路
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工作思路,熟悉各项流程和工序,实现学习工作完美转换。“教”主要是教师先讲理論,随后附上相应案例,手把手带学生操作案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学”主要是指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学习,并且一步一步跟着教师完成整个案例;“做”主要是指学生课下单独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际工程案例,并进行最终的答辩,通过与大家分享和总结自己做项目时遇到的问题和寻找到的解决方案,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很好的提升。
(三)鼓励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方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教学方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虚拟仿真教学慢慢进入了高校课堂。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实验实训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实训项目存在局限、校外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太多实习学生、现场实习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造成学生的工程规范操作意识薄弱、实践能力差、缺乏工程全程操作经验等不足,虚拟实仿真正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虚拟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真实场景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整个软件以真实的施工项目为背景,以施工现场流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为主线,人机交互加三维场景,学生只需打开相应的软件即可身临其境完成实习、实训任务。例如《施工组织设计》这门课,软件真实还原了施工现场,学生可以自行操作软件,多方位、多视角进行体验,了解施工的工艺和方法。该软件还有智能语音提示功能,可以使整个模拟体验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就像在玩游戏,极大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虚拟仿真教学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同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的用人要求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等多方共赢。
(四)“双导师”负责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工程造价人员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决定了其是否为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在做好课堂教学外,还应积极主动地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开拓实践途径,创造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积累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即给每一位学生配备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各1名。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为辅参与实践课程、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生到实习单位后,由实习单位技术人员承担主要指导工作,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或参与实习单位的业务工作和科技创新活动,认真完成实习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第一时间请教校外指导老师。实习实训后,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总结。校内导师可根据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和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努力寻求提高实习、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使毕业生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当然,实习单位可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择优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三、结语
建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工程造价专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高校应改革课程体系,新增BIM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改革教学思路,利用虚拟仿真等新型教学技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课堂授课与校外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为建筑企事业及时有效地输送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荆树伟,阎俊爱,网凯杰.建筑工业化化背景下财经类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报,2017(11):162-164
[2]吴雪梅.互联网+BIM支撑下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19,10(5):93-99.
[3]陈丹,邱玲玲,曹阳艳.基于BIM工程造价人才体系构建思考[J].中华建设,2019(3):54-55.
推荐阅读:人才培养论文题目 参考文献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建筑信息化背景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renliziyuanguanli/5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