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论文发表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气象学发布时间:2013-08-14浏览:

  摘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充分发挥好气象为“三农”服务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湛江市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宣传格局、科普网络、科普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提出对策。文章发表在《河北农业》上,是省级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农村;气象科普;现状;问题;对策;广东湛江

  气象与农业关系密切,合理地利用气象知识,可以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1]。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对气象科学知识相对缺乏,以至在经济活动中不考虑天气气候与气象灾害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2]。因此,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帮助和支持农民了解和掌握各类气象灾害常识和防御措施,是新形势下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课题。

  1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目前,全国各省气象部门的科普工作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形式大同小异。以湛江市气象局为例,气象科普工作主要由市气象学会承担,针对农村开展科普活动。

  1.1大力宣传气象知识

  在每年的“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国际减灾日”组织气象科技下乡活动,通过气象科普讲座、现场咨询服务、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气象科技知识;组织农村中小学师生参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播放气象科普片、介绍气象业务流程、演示天气预报方法、体验天气预报节目制作、观看图片展板等形式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向农民赠送相关气象科普知识的书籍和VCD,如《湛江气象实用手册》《如何应对气象灾害》《气象与生活》《气象知识》等。

  1.2开展探索气象科普在农村的宣传新模式

  我国农村气象科普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农民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模式由于主导者和接受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农民缺乏积极性,科普效果差。为摆脱这种困境,湛江市组建了气象“娘子军”,这是一支由各镇(乡)、村具有一定文化素质、责任心强、本人自愿和乐于服务的基层妇女干部组成的农村女气象信息员队伍。主要职责是负责向农民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向气象部门搜集上报因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情况,以促进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服务,提供更加有效的灾害预警信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同时,农村女气信息员还可以做好农村气象知识和农业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农民防灾减灾和自救能力,有效防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2存在的问题

  2.1未能形成系统工程

  当前,气象科普队伍主要集中在气象部门,气象科技人员本职工作繁重,难以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加上气象科普经费来源不稳定,制订的一些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具体措施,往往因经费不到位而难以组织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气象科普活动往往都是间歇式的,且活动时间短,没有连续而深入到农户进行科普教育。气象科技的宣传教育没有形成定期化、制度化,缺乏长效机制,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2.2模式不够合理

  目前开展的农村气象科普活动模式是单向的传播过程,科普工作者传播什么内容,农民就听什么或接受什么内容,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方式,由于双方没有互动,农民缺少真正参与的过程,往往会因为无法掌握农民心理特点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提供的科普内容就不一定符合农民的“胃口”,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3未能满足农民新需求

  当前农村气象科普效果差,主要原因在于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未能满足农民新需求。这表现在:一是缺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当前我国农村生产经营多样化,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呈现个性化特点。而当前气象部门主要提供的仍然是大众化气象服务产品,难以满足农业生产个性化特点所要求的精细服务产品。二是内容单一化。单纯的晴雨、空气温度、湿度和风要素气象信息已难以适应农业生产管理要求,如果将普通天气预报与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服务信息综合加工,将气象与农情信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比一般天气预报更加明确、具体、针对性强,便于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会更受农民欢迎。例如湛江全国首创的“农情气象”正式开通以来,许多农民尝到了甜头。吴川市吴阳镇部分虾农按“农情气象”提示的“3月阴雨天气连绵、虾塘水温低、虾苗容易得病”等信息而推迟虾苗放养时间,虾苗成活率达90%以上。

  3 对策

  3.1建立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新格局

  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具有社会性和长期性特点,需要动员广泛的力量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期稳定的运作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取得实效。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和气象部门的科技优势,建立“政府主导支持、气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单位和媒体有效联动、镇村共同参与”的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新机制,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气象部门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和项目带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科技、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相关学会、协会的合作,与县、乡、村、学校等各级各单位共同筹划,加强基层气象科普软、硬件建设,增强科普力量,以确保取得实效[3]。

  3.2加强农村气象科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新时代农民迫切了解气象知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需要,完善气象科普网络基础设施建议。一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农村各种资源,加强农村现有宣传渠道的开发,如在农村公共活动室投放气象科普读物,利用村务公开栏、党员活动室等各类基础设施,开办气象科普活动站和科普宣传栏,扩大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二是推进气象科普网络化,利用气象部门独特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以通过“湛江农业信息港”、“村务e路通”等网络资源搭载农业气象科普知识,惠及更多人群,使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到农村千家万户。三是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培训,组织每年不少于1次的集中学习和不定期的分片、分批培训,培养其成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递员、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员、气象服务需求的反馈员、气象基础设施的协管员、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员。

  3.3丰富气象科技下乡的形式和内容

  一是加强与地方科技等部门的联系,在开展科技下乡、为“三农”服务活动方面积极合作,探索农村科普工作的新模式[4]。如与移动公司合作,开拓气象手机短信传递科普知识服务;与科协合作,开展气象科普“大篷车”、科普夜校等活动;与农业、水产部门合作,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气象灾害防治、特色水产养殖等技术。双方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双向介入,共同营造科普的良好氛围,既节约资源,又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一举两得。二是根据湛江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更多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充分利用气象科技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区域气候资源特点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业气候适应性风险评估服务,为确定适宜发展的优势气候区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土壤墒情观测网络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系统,实现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针对市场对反季节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展温室、大棚蔬菜和花卉生产为核心的设施农业气象条件预报,为其提供气象服务保障;结合雷州半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发对虾、蚝、珍珠、江瑶柱、鲍鱼等养殖规模较大的海产品气象预报服务产品,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5-7]。

  4结语

  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气象科普工作,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提高对气象科普工作的认识,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内容,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拓展气象科普领域,力争气象科普能力与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省级论文发表须知:《河北农业》杂志1953年创刊,是由河北省农业厅主管的综合性农业科普性期刊。该刊为月刊,标准正16开48页,封面为彩色铜版纸印刷,每月中旬出版发行,发行量10万余册,覆盖整个河北及周边省市,是各路商家占领燕赵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宣传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方针、政策,普及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为报务“三农”做出贡献。坚持服务农村农业,贴近农民生活,堪称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被广大农民读者誉为科技金钥匙、生活好帮手”,是广大涉农商家、企业占领河北农村市场,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最佳媒体。《河北农业》将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为您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该刊邮发代号18-159。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省级论文发表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xiangxue/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