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气象学发布时间:2021-06-03浏览: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简称“气候技术清单”)的编制对于促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对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升全球气候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已有气候技术清单进行分类梳理,提出现有技术推广清单、技术需求清单、未来技术清单的划分框架;以此为基础集成不同方法和信息,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现有技术推广清单、中国减缓气候变化技术需求清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核心技术清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未来技术清单共4份技术清单,并从技术成熟度、减排成本、减排潜力、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不确定性等方面对部分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重点行业和关键部门均已有较为成熟的减缓/适应技术作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支撑,多部门协作推广气候友好型技术的体系已经建立且在发挥积极作用;气候技术需求集中在传统技术装备升级改造类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管理决策类支撑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在3大领域12个亟须突破的技术方向;关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度减排/零碳排放技术和地球工程类技术(CDR和SRM)在未来全球减排格局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对其综合成本效益、技术融合方向、技术成熟度以及道德伦理、生态影响等方面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关乎着国家技术战略方向。同时,针对中长期技术部署、提升技术转化率、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技术清单协同更新与发布机制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技术清单;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

  气候环境论文

  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严重、普遍和不可逆的影响[1-2]。为将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1.5℃以内,需要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部署与大规模推广应用。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同时也是全球气候治理领域面临的最为显著的挑战[3]。中国经过“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为提前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目标和提高适应能力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4]。进一步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强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需要继续加速推广应用成熟的现有技术以及创新发展高潜力、高效益的新技术[5-8]。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简称“气候技术清单”)是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之一。根据技术研发、推广、转移等目的的不同,按照特定方法流程对大量气候友好型技术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可提出不同类型的气候技术清单[1,9]。气候技术清单通常包括技术描述、技术成熟度、技术成本、技术减排潜力或适应能力等信息[9-10]。国际最具代表性的气候技术清单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技术相关机制下经技术需求评估(TechnologyNeedsAssessments,TNA)提出的技术需求清单[11]。

  自2001年马拉喀什第七次缔约方大会首次提出TNA概念以来,已有80个国家提出了各自的技术需求清单[12]。此外,还有旨在促进能源技术推广应用的英国能源技术清单(EnergyTechnologyList,ETL)[13]以及美国能源部定期发布的能源技术研发清单等。近年来,中国也不断加强气候技术清单研制工作,公开发布的影响力较大的气候技术清单有国家科技部牵头发布的《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发布的《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出版的《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手册》等[14-16]。

  现有文献对气候变化友好技术进行了大量讨论,主要集中在技术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分析等方面[17-18],关注的重点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19-21]、氢能技术[22-25]、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26-28]以及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BECCS)技术[29-31]等战略性减排技术。在此基础上,也逐渐出现了专门针对气候技术清单的研究,整体来看可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为针对技术需求清单评估方法学的分析与改进,如Nygaard和Hansen[32]在第一階段TNA报告基础上总结了技术三个维度的内涵,分析了技术转移和扩散过程中的障碍,并从技术分类、技术信息、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第二类为基于技术需求清单信息的再分析,进一步识别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的区域特征、优先领域和影响因素等,如辛秉清等[33]基于20份发展中国家的TNA报告,分析了区域和自然地理条件对国家优先技术选择的影响,江心悦[12]基于发展中国家技术需求评估,识别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电力供应现状、地理位置和教育水平四项影响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第三类是针对某一领域的应对气候变化具体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如对能源、农业、工业、城市等部门减缓或适应潜力进行测算分析[34-37],此类研究已具有技术清单雏形,具备一定量的技术信息,但未以规范的清单形式呈现。

  第四类文献则是对特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综合评估与比较,旨在对技术发展的战略优先序提供建议,如赵一冰等[38]建立了包括技术成熟度、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影响在内的多维度成本效益评估框架,探讨了风电、光伏发电、CCS、生物质能、氢能、核能等六种未来关键减缓技术的成本、收益及其面临的不确定性。第五类为从宏观角度出发针对技术清单整体框架的研究[9,39-40],如刘燕华等[9]分析归纳了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的适应技术框架,李阔等[40]从区域、领域、目的、机制、实效等方面对气候变化适应技术进行分类。

  已有研究成果加深了对气候友好型技术整体进展及在不同领域布局的认识,但仍存在需要弥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缺少系统全面的气候技术清单框架[41],相关信息较为分散,难以帮助形成对气候技术进展的整体性、动态性认识。②部分重点气候技术清单信息仍有缺失,特别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的减排技术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清单信息不足。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实现气候治理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亟须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存量与研发方向做出新的评估判断,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部署、推广、市场化应用与国际合作。

  推荐阅读:《气候与环境研究》核心社科期刊论文投稿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xiangxue/5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