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山区某滑坡灾害分析与治理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气象学发布时间:2020-12-26浏览:

  摘 要:通过对云南高原山区某滑坡灾害的现场调查与地质勘测,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滑坡破坏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形成机制;利用条分法和传递系数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滑坡推理计算,对滑带土[c]、[φ]进行反演分析,最终确定滑坡体和滑带在不同工况下的[c]、[φ]建议值,为滑坡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边坡治理完成后,经过两年的运营证明分级刷坡、锚杆框格梁、疏水孔组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对于坡度大、土层岩性差的边坡整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滑坡;破坏模式;稳定性分析;治理方案

气象论文发表

  0 引言

  公路边坡是交通基础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滑坡灾害是公路工程中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滑坡灾害可以直接威胁道路上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可能会造成道路阻塞、电力输送线路中断等问题,间接影响经济发展.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滑坡形成机理及治理方式展开深入研究[1-5].

  Larsen等[6]发现当边坡坡度大于12°时易发生滑坡;张莉[7]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内因主要为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外因主要为降水、地震和人类活动影响;Liucci等[8]认为地形因子是控制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朱文彬等[9]、殷坤龙等[10]、林鸿州等[11] 指出降雨是滑坡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因之一;许强[12]从细观角度指出,边坡产生变形破坏是岩土体颗粒的“流动”与“微破裂”引起的;Cheng等[13]研究了Mocoa地区滑坡与降水和植被的关系,研究发现滑坡的发生和分 布与气候密切相关.杨方等[14]通过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滑坡事故,提出水泥搅拌桩组合复合土钉墙可有效处治基坑滑坡.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国家也逐步加大了对公路灾毁研究与防治的资金投入[15].本文结合云南高原山区国道248线单点滑坡处治项目,对滑坡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本地气象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制定了综合处治措施,对本地区边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工程概况

  国道248线始于甘肃省兰州市,途经甘肃、四川、云南3省,终于云南省马关县.该路线是文山州区域公路网的主要组成路线之一,是马关县通往文山州、昆明市等地的重要通道.滑坡处于马关县境内,滑坡段位于国道248线K2828+616~K2828+696段上边坡,强降雨后坡体产生剧烈滑移,滑体冲毁国道248线上边坡,造成挡墙及浆砌护坡垮塌,侵占现有路面,使交通中断,见图1.

  1.1 地形地貌

  滑坡地段处于山麓斜坡地带,沟谷相间,属于构造、剥蚀中高山地貌单元,即地貌上属中高山地貌,侵蚀强烈.本段海拔标高1 289.51~1 324.92 m,平均高程1 314.2 m,高程差35.42 m.滑坡区地处国道248线右侧上边坡旁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坡度较大,滑坡区地面坡度可达33°,图2为滑坡段平面图.

  1.2 地层岩性

  场地勘察发现,滑坡段地表覆盖层以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地层为主,松散地层类型主要为混合土类、粘性土类.边坡由上至下各地层岩性如下:废置机耕道路基填土,深度达7.8 m;粉质粘土,浅黄色,黄棕色,软-可塑,韧性较差,干强度中等,平均厚度14.6 m;细粒混合土、含砾粘土(滑带),其中细粒混合土为褐黄色、褐灰色,砾石含量5%~15%,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强风化白云岩,平均厚度2.1 m;粘土,褐色、褐红色,可塑,局部硬塑,韧性好,干强度高,平均厚度4.8 m;白云质灰岩:灰色、灰白色,强风化,结合差,裂隙较发育,平均厚度7.6 m.各地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1.3 气象水文特征

  该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长,冬夏短,雨季为5~9月,旱季为10月至次年4月.年平均日照时数2 028 h,年均积温6 829.3 ℃.无霜期平均为309 d,初霜出现于12月初,终霜出现于1月底,雪天平均10年一遇,年平均气温18.4 ℃,全年昼夜温差11.7 ℃,平均相对湿度75%,常年平均降雨量 1 187.8 mm,全年降雨量約28×109 m3.

  项目区内地表水较发育,成树枝状分散,大大小小的冲沟分布众多,距离项目较近的坡脚河,为长流水河.地下水属于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在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其径流方式主要是由高水位向低水位呈面状流动.主要含水层或透水层为粉质粘土(滑体)、细粒混合土、含砾粘土(滑带),主要隔水层为粘土层.

  2 滑塌体形态及破坏模式分析

  2.1 滑塌体形态及规模

  现滑坡区横宽58~65 m,纵长60~75 m,滑坡体平面面积4 350 m2,现已形成两个滑坡台阶,第一台阶呈亚圆形,长约50 m,宽约65 m;第二台阶呈斜长形,长约25 m,宽约60 m;总体上属于椭圆形滑坡,滑体平均厚度8.5 m,滑体最大厚度9.8 m,体积32 625 m3,为小型滑坡,滑动面呈圆弧型,图3为滑坡体形态.

  滑坡周界的定界依据为岩土体产生位移并发生变形破坏,本项目滑坡体周界划分如下:A—A'剖面滑坡后缘剪入口高程约1 319.5 m,滑舌剪出口高程约1 290.5 m,地面落差约29.0 m,剖面左缘滑面后缘倾角13°~17°,中部倾角25°~30°,前缘倾角23°~33°;B—B'剖面滑坡后缘剪入口高程约 1 328.4 m,滑舌剪出口高程约1 291.9 m,地面落差约36.5 m,剖面左缘滑面后缘倾角15°~19°,中部倾角18°~23°,前缘倾角21°~24°;C—C'剖面滑坡后缘剪入口高程约1 326.4 m,滑舌剪出口高程约 1 300.5 m,地面落差约25.9 m,剖面右缘滑面后缘倾角15°~18°,中部倾角22°~27°,前缘倾角 21°~36°;D—D'剖面滑坡后缘剪入口高程约 1 333.3 m,滑舌剪出口高程约1 290.5 m,地面落差约42.8 m,剖面右缘滑面后缘倾角15°~20°,中部倾角20°~25°,前缘倾角21°~36°.本滑坡为近期新生活动滑坡,其两侧基本以变形土体为界,周界变形基本完整清晰、滑坡裂缝较发育,滑坡周界及坡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推荐阅读:气象学期刊大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云南高原山区某滑坡灾害分析与治理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xiangxue/5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