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的发展建议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气象学发布时间:2019-08-28浏览:

  摘 要 随着气象工作改革深入,越来越多现代化设备出现,比如8要素小型气象站QXZ-08、农业气象监测设备TT-QXN8等等,这些设备功能先进,对气候进行不间断监测,其造价也比较高,对其高度的重视加强安全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为这些设备安装地点不同,地点分散,仅仅依靠气象部门来保护是不可能的,必须拓宽思路,将社会资源融入形成科学的社会化保障体系。

  关键词 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工作思考;工作改革

气象职称论文

  前言

  气象设备用于天气变化监测,为社会生产提气象供服务的重要设备,本来其安全保护属于政府负责,但是在新如今社会自治的大环境下,政府提供的是设备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对破坏者的法律制裁,而真正的保护工作则要交给社会化保障体系来负责。故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1 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的重要性概述

  气象设备的社会化保障指的是政府提供法律法规,并对破坏者予以制裁,而真正的保护工作交给社会自治来实现。社会化保障对于气象设备具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维护、维修,确保设备长期健康运转。第二,对于偏远地带的设备能够进行必要的安全监控,降低自然以及人为损坏。第三建立自动化监测,动态获取设备运转参数,实施动态维护、维修。气象设备社会化保障具有的这三点功能作用都指向两个方向,即降低设备损坏率节省成本、确保设备持续运转为社会生产提供气象参考。这便是气象设备社会化保障的重要性体现[1]。

  2 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中的不足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气象设备社会化保障,是将原先承担的维修、维护、设备监测等责任分给社会来承担。这种由原先集中管理变成社会管理形式,虽然可以发挥出社会资源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两个问题,即社会化难以彻底,监管比较困难。

  2.1 社会化不彻底

  所谓社会化不彻底就是没有有效地将应该融入的社会组织融入进来,没有实现最大化的社会自治,这必然造成监控、监管不全面,也会提升保障工作的成本。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信息化技术薄弱,这一点产生了两个问题,首先是没有面对全社会来公布设备位置,这便会造成社会对设备的监控薄弱,一旦不法人员肆意破坏,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影响对天气的预测。其次宣传社会化保障的重要性工作不足,影响了社会资源使用效率。比如,气象设备社会化保障工作的宣传做得不足,本来应该通过微信平台来不断地输出这项工作重要性的文章,或者对于损坏气象设备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但是因为管理薄弱或者政府宣传手段匮乏,导致这些内容不能大面积推广。第二是没有建立合理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制度,即社会化保障没有真正地向市场转移,社会力量得到的激励不足。而社会化保障,可以实现整个社会力量的融入,实现紧密的安全监控和动态维护和维修,因为社会中的确存在拥有气象设备维护和监控能力的单位或者机构,但是因为气象部门或者政府没有建立对外承包政策,导致很多社会资源难以融入。

  2.2 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力度不足有兩层含义:首先社会化保障过程中,那些负责监管设备的单位以及机构对设备的监管不足,造成了设备故障多、损坏多,降低了设备工作效率,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次对参与到社会化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机构、单位等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这些单位工作效率低,甚至于得过且过,不能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监控和动态维护。即对气象设备社会化保障没有形成有效的两级监管制度[2]。

  3 促进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发展的建议探讨

  促进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发展的建议可以围绕加强信息化技术引入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3.1 加强信息化技术引入

  第一,政府部门有必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及时地将气象设备分布告知社会群众,提醒社会群众对设备予以关注,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人员不足导致的安全监控不足的问题。第二,气象单位要联合政府建立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面对社会不断地输出气象设备保护法律法规,提升人们对气象设备保护意识,并输出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对非法破坏行为的举报。第三,面对社会招标,寻找有资质的保障单位以及机构,更可以充分调动横向拥有相关技术的部门来为气象设备提供维修、维护,双方有意向之后签订合同,以合同为约束,实现社会化保障的市场化操作,充分使得各方主体获得激励,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3.2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主要是建立两级监督,即政府、气象部门对气象设备社会化保障活动中的单位和机构予以监管,首先要对其资质进行印证,其次要对其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对于不能按照合同履约的主体予以解除合同。再次要对具体设备建立定期巡查制度,以此来对社会化保障参与单位的工作形成监督。然后,气象设备社会化保障单位要对具体设备形成监管,并将监管制度、监管流程、责任人等上报给政府、气象单位,方便前者对自己的工作形成监督[3]。

  4 结束语

  气象设备社会化保障体系构建中,政府和气象单位是主导主体,而其他社会机构、组织乃至于个人则是参与主体。为了实现真正的社会化保障,应该面对第三方放开政策,充分地融入社会单位,使其拥有的资源能够融入进来,缓解气象单位、政府对于气象设备保障方面的资金、设备以及人员压力。为了确保这种社会自治顺利开展,政府更多的精力在于制定推行相关法规,并积极地宣传气象设备保障的重要性,不断地吸引社会关注,提升社会保障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静,李文博,马云波,等.气象技术装备社会化保障发展现状分析及评价[J].阅江学刊,2016,(06):52-58.

  [2] 崔明,党岳.基于“互联网+”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应用系统设计思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08):201-204.

  [3] 毛旭东,林露.气象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吉林农业,2019,(09):107.

  推荐阅读:气象与环境学报怎么样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的发展建议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xiangxue/4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