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散文选刊发表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问题和对策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求职就业发布时间:2013-11-04浏览:

  论文摘要:就业的含义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本文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就业观、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以及高职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形式等方面作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中准备不足,期望值高,定位不准,深感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对策。文章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上,是社科散文选刊投稿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 就业 调查

  就业人口是指在我国是指在16周岁以上,特殊职业需要18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人员。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从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看,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的生存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核心评价指标。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基于对本院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就业观、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以及高职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形式等方面作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就业前缺少充分准备。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目标不明确,漫无目的,并且就业目标高;二是自我认识不够,过高估计自己的价值,自己定位不准确,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就业太理想化,对现实的平凡无法适从”;三是职业定位不合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四是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能吃苦,比较盲目不够理智。

  2.毕业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毕业生就业竞争大,高职院校毕业生感到专科学历层次“高不成低不就”,因此觉得提供给高职毕业生的职位少,用人单位开的工资低,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要有工作经验。社会对应届毕业生不看好。

  3.也许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毕业生感到自己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不扎实,个人竞争力不强,个人能力不强。

  4.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信息少,信息获得渠道单一,不能很好获得就业信息。

  5.有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对企业不了解,对社会需求不了解,对就业形势政策不了解。与实际的工作接触少,所学与现实相差大,所学知识在岗位上用到的少。

  6.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信息不足,心态自我调整不好。特别是苦寻不到合适就业信息,面试失败,普遍感到沮丧、郁闷。

  7.还有毕业生认为缺乏面试技巧,并且还有埋怨社交网络狭窄,人情关系少等。

  二 、对策

  1.加强就业信息搜集、传递工作。就业信息少,是毕业生感到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困扰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重要因素。“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就业信息获得是就业的前提。毕业生认为“就业办”在就业信息搜集中有重要作用,首先高职院校的“就业办”应在为毕业生提供尽量多的信息方面下大功夫。在各种就业信息获得途径中,网络招聘一方面可以节约毕业生大量求职成本,另一方面快捷便利,受到毕业生热崇。从问卷可知毕业生相当比例获得第一份面试机会是通过“网上投简历”的形式。因此,利用校园网,学院应加强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搜集、传递中的作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有效平台。网络招聘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毕业生个人资料的安全保密。亲属、教师等社会关系的介绍是毕业生信息获得和成功就业的有效途径。激励全院教职员工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发挥任课老师的推荐作用,应该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另外,学院应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开展公关宣传活动,主动推荐毕业生。加快就业信息传递,使就业信息更快更好的传递给毕业生也是毕业生的要求。

  2.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从调查看,毕业生强烈要求开展就业培训和个别辅导。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内容多空洞,不能提供实际操作。求职中,情况复杂,每个毕业生所遇到的情况不同,因此要求不同。毕业生要求结合个体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如,模拟公司运作开设就业培训,培训时间安排应尽量提早。还有,请成功人士以座谈会或讲座的形式当面传授经验。毕业生要求学院及时准确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对学生尽早做就业形势政策分析,使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毕业生对面试技巧、就业程序讲解、协议书的作用、劳动合同法以及试用期/转正期、择业方向以及如何防骗保护自身利益等内容指导需求作了强调。

  3.重视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我们的毕业生在求职前整体准备不足,又由于平时对社会了解少,对企业了解少,与实际岗位工作接触少,求职前期望值高,目标高,自己定位不准确,以至以踏入社会,进入激烈的人才市场,强烈的理想与现实落差使毕业生无法面对、无以是从。面对求职难中的屈辱愤懑不公,很多毕业生不能自我调适,表现出沮丧抱怨烦闷等。笔者访谈中了解到有毕业生在宿舍集体拥抱痛哭,听之,实在让人凄楚。毕业生就业压力需要释放,需要鼓起他们的勇气,建立信心。统计结果表明,相当数量毕业生提出需要心理辅导。

  4.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普遍感到自己缺乏实践经验,这也是用人单位不看好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这主要反映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首先要对企业、社会需求,对实际工作岗位作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学以致用的课程,传授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①假期应明确落实实习内容;②多提供实习机会,特别是校外实习、企业实习;③多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④教学可以更灵活,多鼓励学生兼职。

  5.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总之,应主要加强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教学中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应该从学生进校开始,一直延伸到学生毕业后的某个时段。就业指导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求职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满足毕业生需求。目前,各院校都设置就业指导中心来分管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这对有效指导学生就业还嫌不够。一方面就业指导中心人少不可能具体指导全校上千名毕业生,并且它也不可能熟悉全校每个专业社会需求情况和各专业就业市场情况;另一方面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问题情况复杂,心理压力大,任课老师更容易沟通,更容易解决。从近两年笔者的调查发现,从毕业生就业来抓就业不能有效促进就业。就业指导除了作为学生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外,还要渗透到教学中去,任课教师不仅要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其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各种规则。因此,全体任课老师参与到学生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是必要。另外还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进行自我设计、规划人生,找到合适的职业定位,做好就职前准备。同时,应该积极向学生推广弹性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手段,使学生在校园里就受到良好的创业教育。

  注:本文是本院课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现在,许多行业的雇主和工人们很欣赏“灵活劳动”这个新概念,甚至认为机动灵活的用工方式是“新世界经济的现实”。一些企业正在向双轨雇佣制方向发展。其核心轨道是全日制的正式雇员队伍,辅助轨道是机动灵活的临时工队伍,每天约有150万临时工在企业里忙碌。同时还存在着规模庞大而又种类繁杂的散工队,其中有秘书、保安人员、工程师、校长、总裁等,他们灵活地用不同方式(以钟点计、以天数计、以工作项目计等)为企业或社会服务。

  社科散文选刊投稿须知:《甘肃社会科学》杂志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质量第一的方针,注重学术理论的原创性和学术前瞻性,注重应用研究,注重学术信息含量。所刊文章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原创性、前瞻性、应用性和时效性,倡导学风和朴实的文风,选取刊发高质量、高水平并编写规范的文章。

  参考文献:

  [1]闵维方等. 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38

  [2]张国芳等. 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6,(4):70

  [3]郑敏燕,曾锦华. 广东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6,(5):50-55

  [4]周应佳,邓辉.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的改革和发展-湖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5):76-78

  [5]黄映琴. 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1):49-51

  [6]彭振宇 ,马必学.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75-77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社科散文选刊发表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问题和对策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uzhijiuye/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