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求职就业发布时间:2017-08-12浏览:次
这篇劳动保障论文发表了就业市场需求如何优化高校课程,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一些变化,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就业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和合格的人才,论文对教育教学改革中优化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劳动保障论文,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就业需求,研究探讨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逐步与社会就业需要接轨,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方面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从理论和教育方式上,注重了就业市场需求相关联的内容教育教学,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准备,学有所用。因此,新形势下,不断加强研究和探讨,针对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逐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一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素质教育的矛盾
(一)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脱节
从目前高等教育的学制来看,专科3年;本科4年;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则时间更长,一个大学生从走进高校,到求学成才踏入社会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学校从学生进校以后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到最少3年后才能实现;3年期间人才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目不暇给,学校不可能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意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内容,与现实的人才市场比较,显得脱节滞后不适用。尤其是不可能按照紧缺人才的状况临时调整教学结构。
(二)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人才市场调节的灵活性不适应
一般的高等院校是从宏观的人才目标进行培养的,有固定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目标和教育教学程序,包括系与专业的设置,考核评价体系,招生范围,育人方向等等,都是围绕为社会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未来建设者来制定教育方针,确定教学模式,规划人才培养标准等等;而人才市场的需求调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是非常具体的专业和工种的人力资源的多与少,供与求,是微观的,与高等教育教学育人体系的宏观目标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性的矛盾还十分突出。
(三)高等教育教学课程与人才市场的广阔性难协调
众所周知,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源流动和供需调节,面向的是所有的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广阔空间,每一个人才市场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城市有人才市场,小城镇也有人才市场,只不过每个人才市场人力资源的流动量不同而已。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家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发了教材,学校根据教学计划设置了课程,总不能根据人才市场的短期供需矛盾,对教学课程调整,更不可能学校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人才市场就缺乏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课程设置与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供需范围的广阔性,是不可协调的,从而形不成有机的供需关系。
(四)高等教育教学机制与人才市场的实用性不匹配
现行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阶段,院校数量多,办学规模大,布局结构日趋完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后,不同的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提供了很多优秀人才。但是,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人力资源的标准要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需要人才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快、周期短、发挥优势作用大等特点。这样,用人单位就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效益。高等教育不是职业短训班,育人机制与人才市场的实用性不匹配。同时,国家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招录,都有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招录,一般不通过人才市场,高校教育机制与官方人才招录体系相适应,难于人才市场的实用性相匹配。
二围绕就业市场需求优化高校课程体系的思考
(一)按照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设置专业课程
近几年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就高校毕业生来说,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很受欢迎。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两个以上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文理知识兼备、实践能力超强;针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布局,优化教学计划,完善学生有利于多学科、多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多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形成适应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
(二)根据“一专多能”的要求,补充课程内容
高等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多数属于高不能、低不就,从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上来看,较为专业,知识面窄,除了本专业其他的工作一窍不通;就专业能力来说,与就业市场需要的标准比较尚有欠缺,操作技巧和处理能力的实践经验不足。针对这种情况,不同的高校根据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要本着“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补充相应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相关的专业技能,比如,兽医专业可以增补一些养殖方面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拓宽就业市场,增加课程内容要与专业成体系,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就业素质能力的扩展和丰富,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多样技能的需求。
(三)顺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趋势增设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大学毕业生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学生变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了报酬,获得了生活的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大学生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在高等院校增设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场和条件、自主选择就业;也可以通过就业市场的竞争,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就业;无论通过什么渠道实现就业,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势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工不同的专业的大学生更加灵活的加以选择。学生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这些知识内容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四)遵从素质教育规律,完善课程结构
人才的素质是遵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的,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才需要就业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在网络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日益广泛的环境下,自由职业人员因运而生,不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既不是个体户也不是私营企业主,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并未社会提供合法的服务性劳动,而获取相应报酬。如,商业保险代理人、经纪人、自由撰稿人、家庭教师等等,主要特点是自由支配时间、自我安排工作、自我求发展、收入较多等等;高校要遵从社会的改革和变化,完善课程结构,在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环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
三结语
新形势下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逐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是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要深入研究,科学探索,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增加学生有效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办学效益,增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许晓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150-152.
[2]陆芳.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6,(27):209-210.
[3]王军生,邹东哲.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的关联机理研究[J].高教学刊,2016,(18):56-58.
[4]仝莉莉,申维东.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路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04):58-61.
[5]陈井霞.市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在人才创新创业多元能力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284-285.
作者:吴守林 单位:泰山医学院
推荐阅读:《成才与就业》平凡创业者的财智生涯、平凡者成功的心路历程。看看成功的背后是什么,成功的企业模式是怎样的,到这里来圆您的成功梦想吧!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就业市场需求如何优化高校课程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uzhijiuye/4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