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求职就业发布时间:2014-02-10浏览:次
摘 要:乡村,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原始部落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文章发表在《人民论坛》上,是社科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饭场,交流平台,文化生活,乡村
一般来说,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特有的附属设施等。小村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可发挥最低层级的中心地职能。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城里人吃饭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的周围,关起门来吃自家的饭菜。而在河南的很多农村,“撵”饭场的习俗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存在。所谓饭场,就是村里相对固定的大家一起吃饭的场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尤其以春、夏、秋不是农忙又不寒冷的季节最为普遍。
阎连科是一位出生并成长于豫西山区的军旅作家,他的小说折射着豫西山区民众的生活。在他的小说里饭场是重要而常见的情节素,这是作家无意识中将自己家乡民众的生活带入到小说中并全面地展示出来。在他的小说中饭场普遍存在并对情节的构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阎连科小说中的饭场习俗这一独特而普遍的民众生活方式对河南农村较为普遍存在的饭场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阐释。
一、饭场是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交流劳动成果的平台
来到饭场的人,左手一碗菜,菜上放着馒头,右手端着稀饭之类的汤。或左手端面条,右手拿筷子,一边吃着,一边赶着来到了饭场。饭场里,张家的馒头、李家的包子、王家的炒萝卜、赵家的炖白菜、刘家的腌咸菜、罗家的手擀面齐聚一地。人们一边互相招呼道:“吃着嘞?”一边互相交流着口味。小孩子更是有机会吃到百家饭。
二、饭场是乡土社会民众信息交流的平台
“长期以来,村落共同体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在这种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农村文化,同样不可避免地具有封闭性。”农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农村文化的封闭性。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农村的现实。“鸡犬之声相间,老死不相往来。”因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民一般不需与外界交往,囿于一个小地方,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文化特征。农民的交往仅限于一个或相邻的几个村落人们有限交往的平台,这里信息迅速汇聚并传播。
饭场能交流各种信息,它是乡土社会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中人们交流各种信息的重要平台。人们在吃饭的时候,边说边吃,吃着说着,家里的,地里的,东家长,西家短,自己家的,别人家的,新鲜事也好,陈旧事也罢。什么都可以说,无话不谈,人们津津有味谈着这一方土地里发生的各种事情。男人们要交流的多是与庄稼活有关的话题,譬如,什么庄稼该种了。什么庄稼该收了。哪种肥料好,哪种肥料比较差。如今男人们交流的离不开如何挣钱、去哪打工,工钱一天多少。偶尔也有些耍钱赌博的约定。
“阔场是饭场,开阔得可走马跑牛。场上已经开始有村人陆续端着饭到那场上吃喝,笑话些日常见闻。” (阎连科:《阎连科·小村与乌鸦》)饭场是人们交流见闻,谈笑娱乐的地方。同时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在这里传播、交流。人们对信息做出的反应折射出他们的复杂心情与情感体验。
如今,随着有线电视、宽带走进农村,饭场中人们交流的话题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有时人们也会就某一重大新闻、热播电视剧、热点人物、高考中金榜题名的考生等问题交换彼此的看法,并进行一些本土化的演绎。
三、饭场是民众精神诉求和感情表达的平台
“我们民族的特征直接表现在民间文化中”,“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饭场是民众精神诉求与情感表达的平台。孤苦无依的人若来到饭场,民众会亲切地将饭菜端到他们面前,为其驱走饥寒,有时问寒问暖。“老人一到,一群村人都站了起来,恭恭敬敬问老人吃了没有,没吃也别再烧了,回家端来一碗半碗,省得老人你独自个儿烟熏火燎。”有时实实在在的厚重让苦孩子离开了仍“想家得无可奈何”,“回到耙楼山脉,村人们不是你家给鸟孩端上一碗,就是他家管鸟孩吃上几顿,哪一门户不是都对鸟孩一腔同情可怜嘛!”他们把情感和精神化在话语中,表现在行动中。
而今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颇具乡土特色的饭场习俗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乡土性是农村农民对土地这一谋生的根基和种地这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实的一种顺应”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它们必须成为历史陈迹。但透过阎连科的小说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曾经饭场习俗的全貌及在民众生活中特殊的意义,这对我们了解乡村社会,理解民众生产生活、日常交际及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启发。
核心论文投稿须知:《人民论坛》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1992年创刊,全方位集结思想动态、深层次研判政策时局、多视角解析热点难点,互动传播名家大家和实践一线官员的精品力作与前沿思考,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数十次肯定、批示或引用《人民论坛》有关调查报道;被读者誉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一政论期刊”,转载率、引用率、影响力、关注度名列同类期刊前茅,反响巨大。邮发代号:2-15。
参考文献:
[1]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4.
[2] 张厚安.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74.
[3] 周晓红.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 阎连科.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 李韵.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体文化”——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N].光明日报,2003-03.
[6] 阎连科.生死在老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0-34.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究乡村人交流平台发表论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uzhijiuye/1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