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求职就业发布时间:2014-01-11浏览:次
关健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课程体系 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显突出,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摆在毕业生及家长、各高校、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就业教育体系,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化建设的改进性策略,试图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作一尝试性探讨。
就业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人事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大学生就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由于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问题 、社会的就业环境和毕业生择业意识的变化等因素,使得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在金融风暴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并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教育的探索从未间断过。然而,从当前高等院校开展就业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免发现,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教育存在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内容和形式单一、治标的措施大于治本的方案的问题。据笔者了解,目前高等院校的就业教育存在着如下缺失。
(一)疏以“维保”的职业规划
众所周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遵守如下准则: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学生仅被动地接收学校和指导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就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为行为或实践,因此,一方面,学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漠不关心”,缺乏社会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1]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加之由于阅历和其青春期所需所爱的不确定性,一部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往往会有偏差。部分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偏差的学生情况掌握不够,全程跟踪服务不力,纠偏不及时,使得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仅停留在关注“考证”、“职业热门”“行业收入”等问题上。而并非是其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二)就业讲座流于形式
高等院校在就业教育工作中安排的场次众多,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讲座,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及创业观念,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心理调适辅导、就业技巧指导,为大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和择业愿望具有普遍意义。但在部分高校,就业讲座多流于形式——用来完成相关的指标和数据,内容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执行、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不强,笼而统之的指导,也就导致最终的效果差强人意。
(三)实践能力培养“开放性”不够
从学校培养看,各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一般采用先确定培养方案,再按培养方案进行授课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学科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原定的培养方案存在滞后性,部分高校未能结合社会、行业、市场和职业岗位,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开放的教育模式缺失,多重介入的教育力量不够,从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大学生的有效就业。
(四)就业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的缺失
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学中,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教学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考评和激励机制,课堂上常有重专业教学轻就业指导的现象。另一方面,就业课程教学中,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甚至是任何专业的老师都可以去兼上的课程。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太少,缺乏指导的知识和经验。大部分就业指导老师不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能力来指导,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其实是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在进行,教学质量低下,服务职能欠缺。
(五)就业指导项目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许多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一般只在毕业生中开展,学时十分有限,一般不足20学时。指导的方式主要是学院党委有关负责人做就业形势报告,邀请人才交流中心的有关人员做一、两次求职知识和求职技巧讲座,或邀请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给大学生做就业心理测试。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承担的主要工作不是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而是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和办理学生的就业手续等。就业指导教育缺少思想教育,缺乏就业观的培养,缺乏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内容比较单调,缺乏系统性。另外,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基本无缘接受就业指导教育,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迷茫。[3]
也有许多高校将就业指导工作的诸多项目不定期分块实施,不定期分块教育由于在其实施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割,造成各知识点的分离的跳跃,使得就业教育的各“点”难以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集中的“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形成系统性就业教育缺失。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改进策略
解决就业教育现状中的缺失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基本途径和做法。
(一)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就业教育体系
1、职业规划“因地制宜”、全程跟进
职业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就业环境背景和不同的就业发展方向,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单独的经常的对话,个别规划应该是职业规划的主要形式。开设职业规划咨询室,开通职业规划咨询电话和职业规指导划网站,建立个人职业规划档案,加强择业规划的个案研究分类指导、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在他们就业工程中全程跟进。使职业规划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提高就业指导讲座实效
一方面就业讲座应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途径,针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专业等帮助学生打造形成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即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成就事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建设优质专业,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大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可以聘请熟悉本地就业形势的有关专家、学者、教授、成功人士,以及长期从事生产第一线人员来校为毕业生作成才报告,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了解求职技巧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主动适应社会,使他们坦然面对现实,主动地打好毕业就业的择业战。也可聘请专业建设委员企业成员、企业负责人作专场讲座,以实现就业指导讲座与拓展学生就业门路有效结合。
3、开放式培养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也不是靠一门选修课或几场讲座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它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加强培养提高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学生求学全过程中,应分阶段、有重点、多触角地指导学生自我锻炼,发挥校内校外两个课堂的作用,注重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澳大利亚埃利雅德博士认为,未来的人才应掌握三本“国际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即文化科学知识;一本是职业性的,即职业技术知识;一本是素质性的,即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这是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象表述。通过就业教育,让学生及早做好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准备和积累,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合力,才能使学生逐步锻炼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扩大其未来的就业优势。
4、加强就业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教育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因此就业指导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者、就业工作介绍者和劳动力市场信息传播者。对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专门化、专家化、有奉献精神的就业指导队伍对加强就业教育工作是迫在眉睫并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要确立就业教育工作在全校工作中的地位,按照“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形成党政领导带头抓,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全员化就业教育大队伍。另一方面,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专职从业人员和兼职骨干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5、聘请历届毕业生“反哺”学校的就业工作
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毕业生信息库,通过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中的成功人士,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广泛的就业信息。或者通过他们的关系,介绍本校学生以实习机会,在实习期间努力表现自己,给领导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通过这样的努力,实习结束后,获得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历届毕业生“反哺”学校作报告,传授他们的就业经验、工作体会、实践经验。学校可适时建立毕业生联系网,便于应、往届毕业生保持联系,以往届带动应届届毕业生的就业,形成良性循环。
(二)建设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化体系并有效实施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够顺利就业的劳动者。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大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提供广泛的、系统的就业教育,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使大学生获得选择职业的技能及应对职场变化的能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不失为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4] 如果我们将职业规划、职业理论、择业观念、就业技巧、心理健康、专业与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等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方面面,开发为就业教育的几门课程体系,通过以课堂教育的形式实施,不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也是一项有效而新鲜的尝试。
1、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明确教学计划来有效地确保就业指导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让学生全程性地全面接受就业指导课程是的指导。参照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结合本人多年的就业指导和教学行政管理经验,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基本体系组成应包括:二门全校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指导》;两门全校公选课程(《大学生KAB创业设计与指导》、《公务员考试实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四门课程均应正式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构建全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多场系列专题讲座列入就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统一规定学分和学时,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并进入严格的课程评估监控程序。[5]
这样从大学新生入学起,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就业教育的内容不间断地渗透到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中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实施分层次指导和个性化指导。
2、开发选用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发展。在这当中,提高对开发和选用高质量优秀教材重要性的认识,解决影响高质量优秀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向学生提供优质精品的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丛书编委会,抓好教材建设,可以编写《大学生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创业学》等教材,也可申请就业指导的专项课题,开发实验实训软件,来促进对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以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普遍性的就业教育。
3、建立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实验实训室
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高等院校要注重建立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实验实训室的规划的建设,在建设经费落实、实验实训师资配备、实验实训课时比例安排上落实到位。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能够反复地进行口才、礼仪、职业素养、招应聘方角色互换、应聘情景模拟、信息利用等等就业技巧的实训。
4、任课教师采取校内专职与校外兼职相结合
在选择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方面,也要注意吸收和选择校外的,特别是优秀的社会机构,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参加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进行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体系,适时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机构(如教研室),做到就业教育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服务途径信息化。
5、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形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更有效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并有所创新。[5]
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问题,同样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用人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法制的健全和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尽快完善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体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武,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民营科技》,2008年10期,77-77、74页.
[2] 王显龙.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4),111~112页.
[3]刘月秀、刘辉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5期,46-48页
[4]李铁莉、王永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5期,238-238页.
[5] 赵曼、罗明晖.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R],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号:20060107),的最终成果,7~14、53页.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及其改进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uzhijiuye/1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