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评职称新闻发布时间:2022-11-09浏览:次
人民网昆明11月8日电 (记者符皓)记者从云南大学获悉,11月7日,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续性》)发表了题为《Sustained productivity and agronomic potential of perennial rice》(《多年生稻的可持续生产力与生产潜力》)的研究论文,并同步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变革促进可持续农业》(《Switch to perennial rice promotes sustainable farming》)的研究简报,展示了该团队二十多年来坚持和探索多年生稻的培育、创新、应用等方面的成果。
据介绍,胡凤益团队自1996年便致力于研究水稻的多年生化并成功创制了多年生稻技术。多年生稻只需栽种一次,期间不需要再购种、育秧、犁田、耙田、插秧,就可连续收割两季或通过越冬后收割几年。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稻农的劳动强度,并且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突破了传统水稻的耕作方式,实现了水稻的轻简化生产。
根据胡凤益团队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试验数据显示,多年生稻连续种植4年,每年收获2季,平均每季产量为6.8吨/公顷,与一年生稻产量(6.7吨/公顷)相当。多年生稻第二季起,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投入68—77个、节约生产投入46.8—51%,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免耕的生产方式也改善了稻田的土壤结构,有效培肥耕层土壤。目前,胡凤益团队已成功育成了“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等多个多年生稻品种。其中,“多年生稻23”于2018年通过品种审定,具有广适、高产稳产、多年生性强等特点。
不过,研究也指出,现有品种从第5年起,由于杂草防控等问题,产量开始明显下降,生产应用上需加强田间管理或重新移栽。但这不影响多年生稻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多年生稻轻简化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培肥了稻田土壤,尤其是在梯田和一些脆弱的农田,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欢迎。据初步预测,多年生稻在南北纬40度之间的无霜稻区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截至2021年,多年生稻已在中国及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试验示范成功,惠及55000余名农户。
【责任编辑:杨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重大突破!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研究成果登上国际知名期刊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kannews/zhicheng/6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