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出炉,增设11个系列正高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评职称新闻发布时间:2022-10-27浏览:

  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早已出炉。

  那么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措施将产生哪些影响,你知道吗?

  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出炉

  增设11个系列正高

  尽管职业评价体系已经多元化、市场化,但在诸多行业企业,职称仍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并与工资待遇、科研资源、上升通道等密切相关。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包括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

  “这次改革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改革健全了制度体系,完善了评价标准,创新了评价机制,着重解决评价标准不合理、一刀切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说。

  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

  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

  工程、农业等一批职称系列的评审专业得以细分;

  新兴职业不断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新增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师等13个评审专业;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研究人员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

  对互联网领域的奇才、“怪才”建立评审绿色通道……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种种突破性的安排,旨在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核心目标是从申报上打破身份、档案等制约,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从评审上减少条条框框,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真正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

  鼓励以实绩论英雄

  解决评价与使用相脱节的问题

  “这次改革不再唯学历、唯资历,论文、学历不做‘硬杠杠’,以实绩论英雄。”对医护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对教师主要看教学质量,鼓励大家在一线建功立业。

  此次改革令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比如,对高校教师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淡化论文要求;对翻译、演员、计算机等行业不再做学历要求等等。

  “随着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先行破冰、红利释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显著提高了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水平,解决了人才评价与人才使用相脱节,评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评不上等问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表示。

  破除条条框框后

  如何确保公平公正?

  职称政策制度体系初步确立,标准、程序等方面基本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但记者采访发现,强调论文篇数、论资排辈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扰人才的“烦心事”“老难题”尚未完全破解。

  少数受访者反映,职称能不能评得上、多久能评上,还是受人情世故、资历年限以及和领导的关系等因素影响。

  “破‘四唯’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但‘不唯’不是‘不要’,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新的标准条件,建立了综合监管体系,现在要做的是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落细。”刘冬梅说。

  “各单位需要着眼实际,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根据行业和专业差异,选择论文和奖励权重,研究制定评价能力、贡献和业绩的细化指标。”孙锐说。

  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加强职称评审全流程监管、完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孙锐建议,下一步需细化相关办法,推进制度落地,去除企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干扰,同时推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职称评价。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出炉,增设11个系列正高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kannews/zhicheng/6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