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评职称新闻发布时间:2014-06-21浏览:次
什么时候有的“铁饭碗”这个名词?是从建国后,X匪执政后,那一小撮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满足的时候,便成了铁饭碗,但是日久天长,职称终身制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瓶颈。东北大学结合现状,打破职称终身制。
期刊VIP期刊论文发表网谈从东北大学打破职称终身制所联想到的
在东北大学刚刚完成的2008~2010年度聘期考核中,首次打破职务终身制,有9人因考核不合格,将在10月中旬的学校全员岗位聘任中被解聘,29人因距离完成所聘岗位的聘期目标差距较大被降薪。
职称终身制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缺少竞争的氛围,评上的人容易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部分优秀人员则受论资排辈制约,缺少晋升的机会。一直以来,人们都呼唤打破职称终身制,引进优胜劣汰的机制。它有利于优化学术队伍结构,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有利于改善学术科研的氛围。而东北大学在校内打破职务终身制,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东北大学这次试水,目的是通过引进活水以强化竞争意识,加快学校聘任制度改革,为此设立了“黄线”和“红线”,并作了相关的界定,操作性比较强,但还是缺少明确的划分。比如他们在设立“黄线”的时候,提出对象是“承担了部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但距离完成聘期目标任务或本职工作还有一定差距的人员”。
而这个“一定”的距离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像对于文物的保护中用词“合理利用”一样,这个“一定”由谁来定呢?怎么来定呢?我们再来看“红线”中的一个规定“主要精力未放在校内工作上的,以及距离完成聘期目标业务要求差距很大且很少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样存在概念模糊的状况。
此外,大学的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还承担着失败的风险,因此,在盲目地追求效率、追求数量的背景下,难以出现高水平的成果。由此,东北大学这样的界定是不是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美国大学的做法是对一个申请人进行为期六七年的考察,这六七年属于潜能测试期,大学会通过各种方式考察申请人有没有成为著名教授的潜能。那么,对于获得职称的相关人员是不是可以给他们一个更长的考察时间,从而更能够看清楚我们的教授们,以免急躁冒进而犯下错误?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从东北大学打破职称终身制所联想到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kannews/zhicheng/1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