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业内新闻发布时间:2023-02-22浏览:次
在当下人们对ChatGPT海啸般的热议中,新技术带来的惊喜与震撼让很多人失去了深入思考的兴致。
在目前围绕ChatGPT的各种讨论中,关于其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带给人文学科的挑战与深远影响,人们讨论得很少,还远远不够。在我看来,作为一项新兴技术,ChatGPT的出现带给人文学科的将是不可逆转的革命性变化。
“请问,你对人文学科有何影响”
我在思考ChatGPT会给人文学科带来何种影响时,自然要去问问这个聊天机器人。
最开始,我的问题很简单,“请问ChatGPT,你对人文学科有何影响?”我得到了以下的三段话——
“作为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对人文学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供大量信息和资源,供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和学生使用。我接受过各种文本的培训,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我可以快速、准确地回答与这些主题相关的各种问题。”
“此外,我还可以协助创建人文学科各领域的自然语言内容……我还可以用作语言学习的工具,提供正确语法和句法示例,并协助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总之,我对人文学科的影响是促进信息、资源和语言工具的获取,这可以帮助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扩展他们对我们周围世界的知识和理解。”
意识到此答案只说了好的一面,未提不利的一面,我继续提问:“你对人文学科的影响是什么,包括积极面与消极面。”这次,我得到了一个看上去更为客观的答案——
“正面影响:我存在的主要积极影响之一是我提供了对大量信息的快速、便捷访问,这些信息对于人文学科的研究、教育和个人知识获取很有用……我还可以通过生成写作提示或为创新研究项目及艺术活动提供建议,帮助培养人文学科的创造力和灵感;我处理大量数据并快速提供准确响应的能力,还能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负面影响:我们提供的大量信息有时会让人不知所措,甚至会产生误导,尤其是当用户没有批判性地评估我们提供的来源或信息时;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另一个潜在负面影响是它们可能无意中强化现有偏见或刻板印象,特别是如果它们接受过有偏见或不完整数据的训练;还有人担心,我的存在可能导致人文学科对人类专家的需求减少,尤其是在学术研究、写作和翻译等领域。”
此外,该软件还提醒人们既要对其探索性利用,也要注意潜在陷阱,这尤其令人满意。但同时,我们需要对它作进一步阐释。
面对ChatGPT,人文学科是哭还是笑
从上述回答中,我们知道ChatGPT对人文学科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文献信息资源丰富;二是能生成写作文本,既提供建议,也给人启发和帮助;三是提高工作效率。至于负面影响,一是信息有可能产生误导;二是相关信息可能强化现有的偏见与刻板印象;三是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科专家人数减少,特别是学术、写作与翻译等领域。
不难发现,除了可能导致某些专业人士“失业”外,ChatGPT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所涉及的都是阅读、写作和阐释,而这三方面恰恰是人文学科最基本的核心素养。
有趣的是,在现代社会,人文学科似乎走不出一个怪圈。每当科技进步,人文学科就在倒退。科技的步伐迈得越大,人文学科似乎倒退得愈加厉害。如果说科技是在不断扩大自身领地,那么人文学科的地盘则是在不停萎缩,以至于连某些人文学者都怀疑自己安身立命的学科价值与意义。
由此,不仅导致学习人文学科的学生人数下降,学生乃至社会也在不断质疑人文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很多高校将一些人文学科关停并转。这样的事情,在近30年来的世界高校中愈演愈烈。
当ChatGPT出现时,很多人文学者对人文学科的未来更加悲观了。就学术界而言,支持者看到了ChatGPT的成功,更看到了它将给人工智能乃至信息产业带来的革命;消极者更多的却是担忧与抵制,也有不少学者对此不屑一顾,不仅认为ChatGPT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还存在很多事实性错误。而在对ChatGPT持消极认知的群体中,人文学科的学者占比似乎更大一些。
我当然理解悲观者的出发点。首先,由于ChatGPT可能造成专业人士失业,这对行业来说自然是灭顶之灾;其次,ChatGPT和人工智能对人文学科改变最大的就是写作,而作为人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写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文学科是根据论文来评判本科生的,也是根据硕、博士论文的质量授予相应学位的。当这两个过程都能借助ChatGPT完成时,人文学科的价值自然就会遭到严重质疑;最后,人文学科通常被认为极少需要技术支持,但在ChatGPT时代一切都变了,过去要学习多年的论文写作技能,现在通过技术触手可及。这自然令人文学者感到失望与悲观。
人文学科的不可替代性
然而,我对上述现象以及部分人的悲观态度有不同看法。
首先,从现象上看,在新技术时代,新技术手段更突出了与人文学科及其核心素养的联结。比如,没有语言学者对于语言与语言处理的研究,各种新技术(包括ChatGPT)就难有大发展。各种海量信息也都更加需要人们掌握人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阐释、言说、辩论的能力。当然,更需要批评性思维能力。
其次,从本质上看,新技术时代加剧了人们对于人文学科所追求核心问题的思考。比如,在以技术为中心的世界中,语言、声音和风格、历史、道德体系都很重要,这就要求人文学者去解释它们为何重要,而不是让那些技术展示出来的学科品质成为不断破坏自身学科知识基础乃至学科声誉的实锤事例。
再次,从技术上看,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改变了写作,但它们无法模仿人文学科的创造力、伦理道德和精神气质。创意论文让学生能表达自己,展现其个性和身份,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真正复制的。
最后,从教育上说,以文学教育为例,我们教给学生的基本训练是阅读经典文本、理解与阐释的能力,以及富有人性与社会关怀的能力。这些是ChatGPT所没有的。后者能给出正确答案,但文学教育乃至整个人文教育,赋予人的并非正确答案,而是通过不断追问和思考去培育人、塑造生命,使其面对多元世界具有一种开放的人生观。
总之,ChatGPT的出现让我进一步看到了人文学科的不可替代性。
ChatGPT带来的更多人文思考
事实上,ChatGPT所带来的很多现实问题,科技是无须考虑或无法作答的,需要人文学科给出答案。
第一个问题:用还是不用。对ChatGPT,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禁止使用和支持使用,而前者无异占据大多数。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设法对此制定规则,限制学生使用。
在我看来,应该更多地从积极方面认识这一问题。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代技术与媒体带来的各种便利,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无论是计算器还是搜索引擎,人们都曾因它们的出现对于学术的影响产生过困惑,但今天这些疑问早已不复存在。
我还想到,反对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自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学生将其作为修改与完善的工具,即学生把所写文章交由人工智能修改,这该如何界定?依据我的试验,拿一篇不太通顺的英文作文交由ChatGPT修改,修改后的文章不但在语言上有很大提高,还会增加一些与内容有关的总结性文字,提升了文章的质量。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一现象?
如果对此也反对和抵制,那么教师首先很难对此作出察觉,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与学术诚信也不可能有保障。而且,如果对此限制,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专门针对论文写作修改与完善语言的智能软件乃至人工服务?
再极端一些,照此逻辑,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修改论文,包括逐字逐句地修改,那么最后完成的论文与文章似乎也难以逃脱作弊的嫌疑,尽管我们没有人会这么认为。
第二个问题:说还是不说。如果我们使用了ChatGPT,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选择。如果说了,你很诚实,但别人会觉得你能力差,甚至认为你作弊;如果不说,一旦被发现,你就会给人留下不诚实的印象。这些关于真实性、欺骗和信任的问题,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第三个问题:道德还是不道德。人文学者更关心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包括不能允许学生使用人工智能作弊,这其实也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所在。
现在的智能机器人看上去更像智能人。就ChatGPT来说,人们甚至无法在对话中区分对方是人还是机器,这自然带来了操纵和欺骗的风险。现在,有许多学术论文表明,人们很难区分智能机器人生成的文本与人类所写的文本之间的显著区别。对此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一个越来越被具有模仿人类自然语言能力的人工智能工具所主宰的世界里,诚实和真实意味着什么。
此外,人们也注意到,ChatGPT是设置了道德准则的。一旦它收到的问题与信息有违道德乃至具有犯罪倾向,它会拒绝提供答案。如此,人们自然应更多关注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使用现代技术时的道德能力,这种道德能力要与其专业能力相匹配。
人文学科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境况。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已经并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会持续对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乃至人类的自我认知、自我理解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我们既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也不能置若罔闻。
就人文学科而言,人们需要更多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何在?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何种教育?
在我看来,教育应朝着培养学生更加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富有创造性地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要让学生更多利用技术,而不是规避技术并限制技术服务。事实上,无论你如何看待和使用它,人工智能都在那里。如何让学生用技术解决人类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才是关键。也就是说,应把ChatGPT当作我们的支持性工具,而非仅仅视为作弊的工具。
人工智能的兴起挑战了我们的一切,但我们还要记住——人类与机器是有区别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ChatGPT将会把人文学科引向何方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qikannews/yenei/6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