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论文 SCI/SSCI选题匹配!

  摘 要 當前胶价低迷,迫切需要提高单位面积效益,而橡胶林下栽培食用菌是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大球盖菇为对象,采用地栽方式,研究在胶园林下试种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表现,并对大球盖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发展橡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林-菌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期间绝大部分时间段,胶园林下的气温和湿度在适宜大球盖菇生长的范围,初步试种的产量在3.46~5.22 kg/m2,平均为4.28 kg/m2。大球盖菇干品中,总糖、粗蛋白和粗脂肪三大类营养成分总含量为80.5%~85.8%,灰分为9.15%~9.62%,功能性成分粗多糖、粗纤维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46%~6.42%、5.25%~7.35%和0.153%~0.197%。在测定的7种矿物质元素中,钾和镁元素含量相对较高。总体而言,开伞和未开伞的大球盖菇营养成分差别相对较小,而菇盖营养成分要高于菇柄。综上所述,胶园林下环境能满足大球盖菇生长并获得一定的产量,其菇体的营养较丰富。

  关键词 胶园间作;大球盖菇;产量;营养成分

林业工程师论文

  天然橡膠是我国四大战略物资之一,主要产自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巴西橡胶树主要在海南、云南和广东三省栽培,是热带地区主要的人工林之一[1]。近年来,由于胶价开始下跌,植胶效益明显减少,生产上甚至出现弃割弃管的现象[2],胶农和植胶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胶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降低割胶人工成本[3]、林下养殖[4]、林下间作[2]等均是提高胶园单位面积效益的措施。其中,林下间作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较高,且能适应林下荫蔽的环境,是较适宜的林下间作模式[5]。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十大菇种之一。研究发现, 大球盖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该真菌多糖还具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缓解精神疲劳等功效[6]。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5~32 ℃,最适为20~24 ℃,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较为宽泛,4~30 ℃均可出菇,但15 ℃以下出菇甚少,28 ℃以上产品品质较差。生长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求在65%~95%[7-8]。目前,大球盖菇栽培管理粗放,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栽培生产和引进试种[9-13],主要采用地栽的方式,山地、果园、大田均可栽培,尤其以冬闲田为宜[14]。大球盖菇在其他地区已有一定栽培技术探讨[8, 15-16],而在橡胶园栽培大球盖菇鲜有报道。本研究拟开展胶园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试种试验,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发展橡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林-菌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试验所需的橡胶木屑来自未经化学处理的橡胶木材,于当地木材厂购买。椰糠和麦麸于当地市场购买,菇种由福建省宁德市菇农提供。

  1.1.2 试验点概述 本试验于2016—2017年实施,试验点位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天然橡胶试验基地(19°30′06″N,109°29′37″E),该地区为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降雨量约为1600 mm,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年均温为20.8~26.0 ℃。试验胶园林下郁蔽度在0.8以上,试验土壤为砖红壤。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于胶园行间进行整地起垄,垄高约10 cm,宽80 cm。于2016年11月将堆沤好的橡胶木屑、椰糠和麦麸混合栽培料铺于垄面上,栽培料用量为10 kg/m2,厚10~15 cm,再进行播种。播种穴距为约10 cm,按品字形播种。播种时在料面上挖开小穴,将大小3~4 cm菌块放入穴中,再覆盖栽培料,厚度约2 cm,再用植物材料进行覆盖保温保湿。在栽培场地铺设灌溉设施,根据天气进行补水,使菌床保持一定的湿度,于播种后20 d左右用胶园土壤覆盖菌床,厚度为1~2 cm。试验栽培面积为30 m2,共5垄,每垄长7.5 m,播种后在每垄随机选取固定2 m长的区域为观测小区,每垄为1次重复,共重复5次。试验于2017年2月下旬结束。

  1.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空气温度和湿度。于播种当天在栽培地旁边放置2个自动温湿度记录仪,高度为50 cm。记录仪设置每20分钟记录一次,将2个记录仪的数据进行平均求得栽培期间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变化。

  (2)产量。在出菇期间,对5个观测小区的大球盖菇进行采收称重。采收后用刀削去菇脚上的泥土,进行称重记录。

  (3)营养品质。出菇期间对试验区进行采收,因大球盖菇生长较快,未及时采收会导致菇盖开伞。在本研究中大球盖菇成熟状态分为开-盖、开-柄、未开-盖、未开-柄、开-整菇、未开-整菇,分别采收,送至实验室,将一部分样品的伞和柄进行分离,一部分不分离。将样品在70 ℃下烘干至恒重,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用于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n=3)。各指标及测定方法为:粗蛋白,参照GB/T 15673-2009的方法进行测定;总糖,参照GB/T 15672-2009的方法进行测定;粗多糖,参照NY/T 1676-2008的方法进行测定;粗脂肪,参照GB/T 5009.6-2003的方法进行测定;含水量,样品在70 ℃下烘干至恒重测得;灰分,参照GB/T 5009.4-2003的方法进行测定;总黄酮,参照GB/T 20574-2006的方法进行测定;粗纤维,参照GB/T 5009.10-2003的方法进行测定。矿物质元素测定指标为钾、钙、镁、铁、锰、铜和锌,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计法,其他指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17]。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软件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方差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下温湿度与产量

  图1为栽培期间的胶园林下栽培场地每20分钟的空气温湿度变化情况。由图1可看出,栽培

  期間气温在10.9~32.2 ℃,湿度在35.7%~97.6%。在所记录的数据当中,气温高于28 ℃和低于15 ℃的数据比例分别为2.4%和9.5%,空气湿度低于65%的数据比例为9.1%。由此可见,胶园林下大部分时间段的温湿度在较适宜大球盖菇生长的范围内。通过观测可知,大球盖菇可采收3~4潮,产量在3.46~5.22 kg/m2,平均为4.28 kg/m2。其中,第1和第2潮的产量最高,占总产的57%~85%(表1)。

  2.2 粗蛋白、总糖、粗多糖和粗脂肪含量

  不同成熟状态的大球盖菇菇盖、菇柄及整菇的粗蛋白、总糖、粗多糖和粗脂肪含量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除未开伞整菇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开伞整菇外(p<0.05),其总糖、粗多糖和粗脂肪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不同部位看,开伞和未开伞的菇盖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菇柄,且未开伞的菇盖和菇柄分别显著高于开伞的菇盖和菇柄(p<0.05);在总糖含量方面,则是菇柄含量高于菇盖,其中未开的菇柄显著高于菇盖;而不同部位的粗多糖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 含水量、灰分、总黄酮和粗纤维含量

  不同成熟状态的大球盖菇菇盖、菇柄及整菇的含水量、灰分、总黄酮和粗纤维含量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不同状态整菇的水分和灰分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未开伞的整菇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开伞的整菇,粗纤维含量则相反(p<0.05)。从不同部位看,开伞和未开伞的菇盖的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菇柄,未开伞的菇盖显著高于开伞的菇盖;在粗纤维含量方面,开伞的菇柄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未开伞的菇盖和菇柄(p<0.05);而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和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

  2.4 矿物质元素含量

  大球盖菇中钾、钙、镁、铁、锰、铜和锌的含量见表4。由表4可得出,不同状态整菇的钙、镁、铜和锌的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未开伞的整菇的铁含量显著高于开伞的整菇,锰含量则相反(p<0.05)。从不同部位看,除钙含量外,不同状态、不同部位的其他5种元素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3 讨论

  3.1 胶园种植大球盖菇的可行性探讨

  林间套种食用菌可使林木和食用菌共生互利,相促相长,充分发挥生物群落群体优势。主要表现在林木可提供O2以利于食用菌分解栽培基质,而食用菌分解基质释放的CO2则促进林木光合作用。此外,林下阴湿环境有利于食用菌生长,

  而栽培基质还田可为林木提供丰富的养分[18]。海南野生食用菌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人工栽培食用菌领域几乎还是空白,尤其是橡胶林下规模化栽培,目前只有大岭农场试种的平菇和广坝农场规模化种植的竹荪,这2个是栽培比较成功的菌种,美味牛肝菌、姬松茸等还处于试种阶段[19]。大球盖菇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因栽培技术简便粗放,栽培原料来源丰富,且产量较高,在许多地区均有栽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12]。通过本研究的林下温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栽培期间气温主要在15~28 ℃,湿度为65%~95%,处在较适宜大球盖菇生长的范围。在海南地区,目前仅有1例的研究案例,其产量为7.22~10.00 kg/m2[5]。因栽培原料的数量决定了产量的高低[14],且不同栽培料亦影响产量[12],本研究的产量在3.46~ 5.22 kg/m2,平均为4.28 kg/m2,低于该研究结果,主要原因可能是栽培料投入量为其一半,且栽培料不同造成的。与其他地区栽培的结果对比可发现,本研究的产量与杨发军等[20]的结果(3000 m2产量为12 720 kg,折合为4.24 kg/m2)接近,亦与敬勇等[9]在不同栽培基质配方的结果相近(3.90~5.35 kg/m2),不过低于王静静等[21]的结果(667 m2产量为4300 kg,折合为6.45 kg/m2),亦低于陆秀娇等[12]以玉米秆为基质的产量(6.74 kg/m2),但高于其以稻草为基质栽培的产量(3.24 kg/m2)。从本研究胶园林下的温湿度范围、栽培产量表现以及与其他研究的对比结果来看,胶园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具有很高可行性,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推荐阅读:《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双月刊)1992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中文学术期刊。

郑重声明

①本页面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做参考.投稿、查稿,请移步至期刊官网.

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

③期刊VIP网优先推荐您选择 咨询率高的SCI期刊。学术顾问可以为您提供发表支持服务,助您论文发表速度更快、通过率更高。

了解平台的服务明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