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及推广实践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2-03-03浏览: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层次迈进,其对水稻的生产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正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加以实现。为此,文章基于基层农技站工作的角度,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和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提高水稻生产质量。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基层农技站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糧食作物,在我国各地均有着广泛的种植。当前,随着气候的不确定性增加,水稻病虫害问题也较为严峻,考虑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应当优先选择各种绿色防治方法,绿色防治方法是水稻增产增收和品质提升的关键,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绿色生态效益,因此应当对这些技术方法及其推广策略进行研究。

  1 应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

  水稻病虫害实际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包含很多细分种类,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法通常不能起到普遍的效果,这就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和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绿色防治技术予以解决。通过采用绿色防治技术后,以往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将不复存在,甚至部分区域不需使用化学农药就可达到预期效果。显然,其能够在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农民群体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和不足

  2.1 缺乏早期防治意识

  “早期防治”指的是在水稻病虫害尚未发生时就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几率[1]。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早期防治方面的工作一直不受重视,很多种植户认为早期防治作用较小而成本较高,不愿采取相应措施,更倾向于在病虫害出现的初期开展防治工作。但由于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所致,通常情况下当前的水稻病虫害呈现出更强的突发性和隐蔽性,种植户只能根据常规周期经验来防治,而很难对病虫害的发展时期进行准确判断,一旦在病虫害初发期判断失误,则会导致后期病虫害大规模爆发,难以再进行有效控制,进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2 防治经验不足

  当前,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情况趋于复杂,水稻植株可能同时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由于很多种植户的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多依靠现有的经验开展工作,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应对措施,容易因应对不及时或应对错误而导致病虫害问题的扩大。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水稻病虫害在发展初期的隐蔽性较强,仅凭已有的经验很难对这些病虫害进行准确判断,可能会因错失时机导致水稻病虫害问题扩大化,进而导致水稻的大面积减产。

  2.3 防治手段较为单一

  由于水稻病虫害的复杂性,通常需要针对具体的病虫害类型选择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水稻种植户都应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为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虽然这些化学农药的效果较为显著,但其缺点也较为突出[2]。一方面,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造成周边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也会导致一些病虫害出现较强的耐药性,这不仅无法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加剧防治病虫害的难度。

  2.4 药物选择和使用方式不尽合理

  水稻种植户在开展病虫害防治时会优先使用化学农药,而为了确保化学农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则需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病虫害类型及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并通常需要地方农技站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水稻种植户在选择和使用化学农药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一方面,部分水稻种植户在选择农药时过于侧重价格成本,导致所使用的农药缺乏药效保障,且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部分种植户在使用农药时很难控制农药的配比,导致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2.5 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宣传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水稻种植户对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就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对于基层农业部门方面而言,在以往的工作当中,对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通常以发文件和在宣传栏上张贴相关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与水稻种植户的交流较少,导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信息不及时的情况,进而使得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3]。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应用策略

  3.1 物理防治技术

  在当前的水稻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中,多采用诱杀技术,其中又以灯光诱杀技术最为常用。灯光诱杀技术则主要采用杀虫灯,其利用昆虫对短波光线敏感的特征对昆虫进行吸引,再利用高压电弧等对昆虫进行高效灭杀。在此基础上,亦可架设防虫网,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具体来看,灯光诱杀技术主要针对常见的二化螟进行灭杀,其主要基于二化螟的趋光性实现灭杀,并降低二化螟的产卵量,进一步抑制其在水稻田中的生长。在实际应用时,可按照每10hm?的区域布置3台振频式杀虫灯的密度进行布置,并设置杀虫灯在每天19:00~次日早6:00的时间段内运行,来达到杀虫目的[4]。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安全性也较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当优先予以采用。

  3.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基于生物链原理,对稻田的害虫进行灭杀。其主要是通过涵养害虫的天敌来捕食害虫,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一方面,种植人员需要搭建天然诱集带,如在水稻田埂上种植黄豆等植物,确保这些杂草能够为蜘蛛、青蛙等捕食害虫的生物提供繁殖生长环境,在确保水稻正常生长的同时,也营造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农户可在水稻分蘖盛期,在稻田内放养稻鸭,到破口期时再将稻鸭收回,利用稻鸭在水稻田内的活动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除此之外,基层农技站要注重向农户推广各种生物农药,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稻瘟病进行防治;利用苏云金杆菌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利用苦参碱可以降低稻飞虱、二化螟对稻田的伤害等。通过应用生物农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作物品质而言,均有着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水稻生物炭不同添加量对天竺桂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及推广实践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6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