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2-01-17浏览:次
摘 要:忻州市是全国优质杂粮优势产业区,为了进一步推动忻州杂粮做大做强、做特做优,以期带动周边地区并实现杂粮产业振兴。本文通过运用区位商、集中系数、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法选取忻州市2010年、2015—2019年杂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区位商和集中系数基本稳定在3以上,综合优势指数虽基本在2左右,但有所波动,说明忻州市杂糧产业集中化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在区域规划、种植加工、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立足忻州市各县区域资源优势,应通过合理布局、研发功能杂粮产品,推广有机旱作技术,创名优特新品牌、促进流通等措施来有效提升杂粮产业集中度和竞争优势。
关键词:杂粮产业;产业集中度;产业竞争力
杂粮是指除稻谷、玉米、小麦、大豆之外的各种谷类、杂豆和薯类[1]。忻州市主要以种植一薯三麦四米五豆为主,一薯是指马铃薯,三麦是指燕麦、荞麦和藜麦,四米是指小米、甜糯玉米、黄米和糜米,五豆是指红芸豆、绿豆、大豆、蚕豆和豌豆[2]。忻州市杂粮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为山西省全省的1/4和1/3,均居全省第1位。其中,糜黍和谷子等多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山西省全省首位;红芸豆和藜麦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居山西省全省80%以上,在全国占比达到1/3以上;燕麦和马铃薯等居山西省全省第2位。
1 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现状
忻州市地处山西省中北部,东边是太行山,与京冀毗邻,西边是黄河,北边是长城,与朔州、大同毗连,南边是石岭,与吕梁、阳泉、太原相连,是山西省唯一一个横跨东西两边、连接三省的城市。占地250万hm2,其中平原、丘陵、山地分别约占30,90,130万hm2,分别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2%,36%,52%。地形方面,忻州市山岳纵横、地形复杂,西北南三边环山,东有五台山、太行山。拥有两个较大的盆地,分别是五寨盆地和忻定盆地,盆地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是主要农作物种植区。气候方面,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利于杂粮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6.75 ℃,降水量345~585 mm之间。水资源方面,汾河水系是忻州的主要河流,包括黄河、滹沱河、汾河等,黄河从老牛湾流入晋陕大峡谷,流经忻州,全长180 km;汾河源自管涔山,河道平均宽度360 m,常年不结冰;忻州市五台山是滹沱河发源地,全长为260 km。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优势造就了忻州成为杂粮优势生产区,拥有“中国杂粮之都”城市名片,被称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有14个县(市、区),种植的杂粮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品质优良,6个县获得国字号称号[3]。
近年来,忻州市为深入推进农业特优战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杂粮产业经济体系,出台了《关于杂粮产业振兴工程的实施意见》、《忻州市加快杂粮全产业链开发行动计划》、《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文件,聚焦特优农业战略,发展优势杂粮产业。截止2020年底,忻州市培育建设的杂粮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出口、省级龙头、市级龙头企业、杂粮合作社分别有82家、15家、14家、37家、1 550多个,带动种植农户超过55万户,杂粮商品率达到70%以上。建成集产、供、销等综合功能的产业融合园、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等[4]。根据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系统查询,截止2021年,忻州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录的杂粮产品已经有10个,位居山西省全省第1。忻州杂粮在山西杂粮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区位商和集中系数分析忻州杂粮产业集中度,运用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忻州杂粮产业竞争优势,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为山西省全省以及其他地区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忻州经验[5]。
2 忻州市杂粮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评价
2.1 忻州市杂粮产业集中度评价
用区位商指数和集中系数来反映忻州市杂粮产业集中化程度。
区位商(Local Quntient,LQ)又称专门化率,用于反映某地區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同时也反映该地区该产业的规模优势。集中系数(Coefficient of concentration,CC)用于反映某一区域内某一产业地理集中程度[6]。计算公式分别为:
LQ=(Eij/ Ei)/(Ej/∑Ej)
CC=(Eij/Ei)/(Pi/∑Pi)
LQ:区位商指数。Eij:i产业在j地的产量;Ei:i产业在上一级地区的产量;Ej:j地区区域的产值;∑Ej:表示上一级区域生产总值。在这里,Eij指忻州地区杂粮产量;Ei指山西省杂粮产量;Ej指忻州地区农林牧渔业产值;∑Ej指山西省农林牧渔业产值。LQ>1,表示与上一级相比,此产业在该地区拥有较高程度的专业化,可为此产业在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带动。LQ<1,表示与上一级相比,该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并不高,需要其他地区为其该产业发展提供带动[7]。
CC:集中系数。Eij:i产业在j地区产量;Ei:i产业上一级地区的产量;Pi:j地区的常住人口;∑Pi:表示上一级区域常住人口。在这里,Eij指忻州地区杂粮产量;Ei指山西省杂粮产量;Pi指忻州市常住人口;∑Pi指山西省常住人口。CC>1,表示与上一层次相比,该产业在该地具有地理优势,值越大,表示地理集中化程度和专门化程度越高。CC<1,表示与上一层次相比,该产业在该地不具有地理优势,地理集中化程度与专门化程度较低。
计算结果见表1,在2010、2015—2019年这6个年份中,忻州杂粮产业区位商指数均大于1,指数值基本稳定在3以上,其中2017年最高为3.93,2016年次之为3.92,说明忻州杂粮在山西省区域内专业化程度较高,可以为其他地区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等带动作用。同样,忻州杂粮产业集中系数除2018年稍有下降外,也基本稳定在3以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7年最高为3.57,2019年次之为3.55,说明忻州杂粮在山西省区域范围内具有地理优势,地理集中化与专业化程度较高[8]。
2.2 忻州市杂粮产业竞争力评价
用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反映忻州市杂粮产业竞争力。
效率优势指数(EAI)表示某一个地区某一个产业的单产占粮食作物单产的比重与上一级该产业单产占粮食单产比重的比值,用于反映某地区某产业产出效率与上一层次产出效率的比较优势。规模优势指数(SAI)表示某一个地区内某一产业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与上一级区域该产业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例的比值,用来反映地区产业相对重要性及规模化程度的比较优势。综合优势指数(AAI)是综合单产效率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综合全面反映地区产业产品、科学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12]。计算公式分别为:
EAI=(Aij/Aij)/(Aj/A)
SAI=(Xij/ Xi)/(Yj/ Y)
AAI=
EAI为i地区j产业的单产效率优势指数。(注:单产效率可以用单位面积产量或者人均产量来表示。)Aij:j产业在i地的单产;Ai:i地粮食平均单产;Aj:j产业在上一级区域单产;A:上一级区域粮食平均单产。EAI>1,表明i地区j产业具有效率优势;EAI<1,表明i地区j产业不具有效率优势;在这里,Aij和Ai分别表示忻州市杂粮人均产量和忻州市粮食人均产量,Aj和A分别表示山西省杂粮人均产量和山西省粮食人均产量[13]。
SAI为i地区j产业种植规模优势指数。Xij和Xi分别表示i地区j产业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Yj和Y分别表示上一级区域j产业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SAI>1,表明j产业是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产业日趋成熟,朝集中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且指标值越大,表明产业专业化程度越高。SAI<1,表明该区该产业规模小于地区平均水平,生产情况处于劣势地位。在这里,Xij和Xi分别表示忻州市杂粮播种面积和忻州市粮食播种面积,Yj和Y表示山西省杂粮人均产量和山西省粮食人均产量[14]。
AAI为i地区j产业综合优势指数。AAI>1,表明i地区j产业在综合优势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值越大优势越明显;AAI<1,表明i地区j产业在综合优势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计算结果见表2,在2010、2015—2019年6个年份的忻州杂粮产业竞争力分析中,效率、规模、综合三个比较优势指数的值均大于1,说明忻州杂粮产业与山西省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具体来看,效率优势2010—2017年呈现大幅上升,从1.87上升至2.65。规模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2010—201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分别从1.73上升至2.32,1.80上升至2.34。而由于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在2017—2019年3个年份中,忻州杂粮效率、规模、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有所下降,但波动幅度不大。整体来看,效率优势稳定在1.87~2.65之间,规模优势稳定在1.60~2.32之间,综合优势指数稳定在1.80~2.34之间。
结合區位商与集中系数整体来看,忻州杂粮产业集中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且近几年,忻州市为将杂粮种植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依托特优农业等省市级战略部署,建设杂粮产业融合园区、出口平台等,已经形成山西省典型的特优杂粮产业集群。但是效率、规模、综合优势指数的波动,反映了忻州市在杂粮种植条件、区域规划、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忻州杂粮产业发展[15]。3 提高忻州市杂粮产业集中度和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3.1 合理布局产业,优化杂粮基地建设
忻州市各县域都种植着独具特色、种类多样的杂粮,包括红芸豆、燕麦、黑豆、黍子、小米、马铃薯等。谷子主产区是西部的五寨县、神池县、偏关县以及东部丘陵区;糜米主产区是西部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和东部代县、繁峙县;燕麦主产区是西部静乐县、神池县和宁武县;红芸豆主产区以西部岢岚县为主,辐射五寨县和神池等县;藜麦主产区为西部静乐县和繁峙县;黄黑豆主产区是神池县、五寨县为主,辐射保定县、河曲县、偏关县;管涔山周围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区。
因而要充分发挥忻州各县各类杂粮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选育引进优质杂粮品种,持续扩大良种作物覆盖面,全面推广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无公害有机旱作生产技术,打造可溯源示范基地,在质量的检测监测上严格把控[16]。立足忻州市各县(市、区)资源优势、杂粮产业发展基础,依托忻州市产业融合园区,合理布局,优化杂粮基地,提升杂粮产业结构,突出名优特新,形成具有资源优势、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格局,引领忻州市杂粮产业规模化发展。
3.2 扶持龙头企业,聚焦杂粮精深加工
忻州市现有杂粮企业(合作社)259家,为加快发展杂粮产业,要不断汇聚企业力量,加大扶持,形成全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研发、精深加工杂粮产品,提升各县杂粮质量。通过资金、税收、工商等多方渠道,为杂粮企业营造宽松环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订单农业原材料采购。推广有机旱作技术,引导各县域配套优种优法、融合农机农艺发展杂粮产业[17]。鼓励企业结合新型技术,对现有相关杂粮设备进行分析改造,因地制宜,开发以杂粮为原料的有机食品和口感良好的保健食品。
杂粮具有营养保健功能,提升杂粮品质,创新杂粮产品是忻州杂粮脱颖而出的关键。在杂粮实际生产销售过程中,大多还是以原粮或者初加工形式生产出售,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物流成本高,食用不便捷,产品附加值低,营养保健功能开发不充分等。因而要坚持产学研模式对杂粮进行深层次研究开发,生产名特优杂粮新品、功能杂粮食品,实现杂粮食品多样化[18]。加之疫情影响,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要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型消费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发杂粮食品,如研发杂粮减肥代餐、学生餐、商务餐、老年餐等,引领膳食新文化,满足人们膳食纤维的需求[19]。
3.3 创品牌促流通,提升杂粮竞争优势
忻州市拥有“一都六乡”的国字号称号,全市现有认证的杂粮“三品”产品568个。对于打造特优杂粮品牌方面,在品牌的策划、设计、推广、管理等过程中,全程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激励企业融合地域人文风土因素,讲好“忻州杂粮”故事,通过举办参加各类杂粮推介会,提高杂粮知名度,让“忻字号”杂粮品牌做大做强,做特做优[20]。对于杂粮流通体系方面,统筹国内国外市场,坚持线上线下同发展。线上打造“互联网+忻州杂粮”电商营销网络,线下打造村里有杂粮田头市场,县里有杂粮集贸市场,市里有杂粮大宗交易市场的流通体系[21]。
坚持杂粮特优发展战略,构建杂粮产业链联合体,依托“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杂粮出口平台等,为企业和种植户等提供实时市场需求、价格等信息,打造“基地+科技+合作社+龙头企业+名优特新品牌+交易市场”的模式,创建企业与种植户利益共享的机制,推动忻州特优杂粮提质提档升级。结合忻州五台山旅游区,在环绕忻州区域形成集良种开发、产供销基地建设、龙头带动、精深加工、特优品牌引领、餐饮文化、特产展销等的一体化综合性杂粮产业体系,发挥综合交易市场作用,形成集散山西省全省、辐射华北、链接全国与全球的杂粮贸易交易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杂粮产业发展,合作共赢谋求杂粮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 乔峰. 榆林市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1-2.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忻州市杂粮产业集中度和竞争优势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6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