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2-01-08浏览:

  马铃薯是人们喜爱的食物,随着新时期发展,人们提高了对马铃薯质量的要求,作为种植户,应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水平,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马铃薯产品。

  1 种薯播种

  播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马铃薯产量,首先,应科学进行播种深度控制,要结合天气科学播种,遇到干旱时可采取深播方式,若雨水充沛,则可运用浅播方式,播种以气候条件为衡量,避免马铃薯薯种出现青皮现象,从而影响产量。其次,播种过程应重视密度管理,若大田播种,可通过双行播种的方式,大行垄距应控制在87厘米左右,若运用小行播种,其垄距应控制在33厘米左右。结合种植面积合理选择播种密度,利于加强马铃薯植株发育,为马铃薯增产提供了保证。

  2 田间管理

  2.1 水分管理

  在马铃薯幼苗阶段,若没有发芽就出现干旱天气,种植人员应做好灌溉工作,保证土壤湿度。马铃薯出苗后,应结合雨水多少合理管理水分,干旱少雨季节应加强灌溉,在马铃薯成熟期控制水量,若出现水量过多情况需要及时做好排水,避免发生马铃薯根部腐烂问题。

  2.2 施肥管理

  首先,施肥过程应结合马铃薯生长而定,以基肥为主,加强底肥,施肥过程应重视应用有机肥。有机肥是保证马铃薯种植土壤肥力的关键,增加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其次,施肥过程应重视加强磷肥和钾肥使用,但应注意不能使用含氯元素的氯化钾等化肥,施肥采用沟施或穴施方式,通常深度控制在15厘米為宜,合理施肥保证了马铃薯生长速度。再次,应根据土壤条件做好二次追肥工作,二次追肥通常在播种之后的60天内进行,二次追肥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这样保证了马铃薯生长速度。

  2.3 田间除草

  除草是提高田间管理水平的关键,通常常见的除草方式是药剂除草,也可人工除草,药剂除草以苗前与苗后两种方式,苗前除草是在出苗前进行药剂喷洒,运用金都尔和田普苯嗪草酮等除草药剂,避免杂草生长,苗后除草应结合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地的除草药剂,从而保证马铃薯生长效率。

  3 病害防治

  技术人员应结合具体区域,科学地进行病害防治研究,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病害防治方案。对马铃薯生长影响最大的病害为晚疫病、环腐病、病毒病,在马铃薯种植过程,应提高种植管理以及技术应用水平,从而加强各个阶段病害防治效率。

  3.1 播种期

  应防止土地病害传染,可采取轮作形式,可以与豆科类、禾科类进行轮作,轮作时间以三年为宜,播种过程应做好种薯检疫工作,加强种薯消毒,播种时可用五氯硝基苯加细沙制土,播撒到马铃薯种植区域,这样能够防治干腐病。

  3.2 苗期

  苗期病害防治可运用人工覆膜方式,芽苗生长过程中及时做好破膜工作,通过覆膜加强对干腐病、灰霉病防治,苗期还应提高除草水平,拔除萎蔫植株,可适当运用硫酸铜、农用链霉素等加强对于黑胫病、晚疫病的防治效率。

  3.3 开花期至膨大期

  该阶段容易发生茎基腐病、早疫病、晚疫病。早疫病、晚疫病可同时防治,第一次防治用霜脲·锰锌,第二次防治用丙森锌湿性粉剂,也可用雷多米尔·锰锌,第三次可以用恶霜·锰锌,采取叶面喷洒的形式,加强病害防控,茎基腐病则可用菌核净灌根方式防治。

  另外,病毒病主要由蚜虫引起,用抗蚜威、吡虫啉等防治,也可在发病初期用吗啉胍进行防治。环腐病是常见的细菌性病害,该病会引起马铃薯溃烂,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该病发生原因主要是种薯带菌引起,因此,在切块过程要做好消毒,剔除带病薯块,若幼苗期发现该病,应挖除病株。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6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