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成都路径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1-12-01浏览:

  摘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建设,既是成都自身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为成都“极核”发展奠定坚实的农业基础。成都要围绕强基保供、优势集聚、价值驱动、分工优化、质量兴农、科技引领、协同合作、改革驱动重点任务,构建协同推进机制,优化要素保障机制,强化改革成果应用,围绕新时代发展需求,高水平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成都;都市现代农业;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路径

  成都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大“极核”之一,都市现代农业是成都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建设,作物成都自身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为成都“极核”发展奠定坚实的农业基础。探索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成都路径,有利于成都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增添农业亮色。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成都路径研究

  1成都农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效

  1.1都市农业基础稳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

  成都市是现代农业示范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成都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建设,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其中主要“菜篮子”产品保障水平高居第2位[1]。

  1.2三产融合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立体多元

  成都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园区)为引领,加快现代农业要素集聚,积极建构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初步构建形成“7+6”(7个农业产业功能区+6个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格局。着力发展粮油、蔬菜、肉类、水果、茶叶、食用菌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500亿元。大力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业+”系列行动,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育。2019年,成都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10.2亿元,乡村旅游总收入489.2亿元。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的建设,创新生态链提升价值链,多元化、链条化的经营体系基本形成,拥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农民合作社11075家,农业职业经理人17180人。

  2成都在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2.1快速城镇化和居民消费升级背景下如何保障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区域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更快升级。2020年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093.78万人,首次超过2000万,城镇人口更快集聚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双重叠加,将为成都市大都市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

  2.2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破解更加趋紧的农业生态资源环境约束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与农业争夺资源的矛盾将日趋激烈,同时也将对大都市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压力,对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成本和机会成本迅速抬高[3]。

  2.3复杂国际经贸环境下如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等抬头,国际经贸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农业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冲击。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迫切需要进行优化调整,适应国际农业规则,应对更加复杂国际环境。这对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建设,既是挑战,更是必须要承担的探索任务。

  2.4激烈区域发展竞争中如何构建有效协同发展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建设,是跨区域的农业协同发展,既涉及川渝之间的区域协同,也包含成都都市圈及周边地区的协同,成渝两大“极核”、成德眉资都市圈内部都需要在“竞合”中发展。

  3成都农业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中的战略路径

  3.1发展方向

  作为西部地区的全国特大中心城市、四川首位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大“极核”之一,成都的核心能力持续提升,对农业产业的要素配置、结构调整、形态特征以及空间格局等均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转向需求。要素配置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农业进一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转变[4];产业结构需要从基于“种业、生产、加工”等为核心的生产主导性产业发展结构,逐步向“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融合性产业结构逻辑转变;产业形态需要从以城郊型导向的都市型现代农业(PA:peri-urbanagriculture)向城市农业(UA:urbanagriculture)兼顾的形态转变[5];空间发展需要从生产区、生产带逐步向集群化、功能区(园区化)农业发展空间转变。

  3.2发展目标

  以构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基本导向,培育都市农业产业生态圈、生活服务圈、创新业态圈、企业协作圈,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形成城市功能、城市功能空间与农业产业体系协调互哺的发展新格局,建设食品供应稳定高效安全、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完整、生态生活环境优美宜居、全球知名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4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中加快成都农业发展的建议

  4.1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突出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产业分工协作、突出协同创新,努力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利益相连的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新格局[6]。加强成都市与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其他城市在区域农产品物流便利化、科技协同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监管、重大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融资担保等方面协同机制的探索。

  4.2优化要素保障机制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支撑,以优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为核心,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人口、土地、资金、公共资源等关键要素的市场化、高效化配置。优化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建构以国土空间为导向的、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特征特色的土地和农业考核制度体系[7],完善农业用地保障。优化人才要素供给,大力引进高端农业人才,建立完善农业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培育高水平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财政支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提升财政投入使用绩效。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贷保担联动发展,提高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能力。

  4.3强化改革成果应用

  扩大成都多项改革政策红利,把着力点放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着力发挥成都市城乡统筹、农业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各项改革试点有机衔接、融会贯通,推进试验成果的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确保改革成果有效落地运用。

  参考文献:

  [1]焦轩.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沪京蓉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三甲,上海交大发布《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19》[EB/OL].

  [2]赵荣昌,钟文.1个亿的项目背后6万条数据[N].成都日报,2021-3-4.

  [3]杜兴端,吕火明.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挑战与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9(12):5-8.

  [4]黄姣,李双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特征综述[J].资源科学,2018,40(04):664-675.

  [5]孙宏滨,孙世芳,乔敬图,等.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2001(04):37-41.

  [6]陆军,毛文峰,聂伟.都市圈协同创新的空间演化特征、发展机制与实施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20(06):43-49.

  [7]朱利,邴塬皓,王柟.都市农业发展制约研究综述与展望[J].农业展望,2021,17(01):67-71.

  杜兴端,常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成都路径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6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