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1-11-19浏览:次
摘要:替代种植实施20多年来,在减少毒品种植面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国内外对替代种植的成效评价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擬运用波特“钻石模型”,从替代种植项目的实施和老挝北部农业发展环境健全的角度,考察中国在老挝北部开展替代种植项目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作为援助项目的中国替代种植项目为老挝北部减少罂粟种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挝北部地区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援助项目不是“万灵丹”,仅仅是推动中外农业路径和抓手之一。如何总结援助项目的经验和良好发展模式,让“走出去”企业依托市场、与当地合作伙伴实现自主发展,或许才能实现中外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老挝北部农业;援助项目;波特“钻石模型”;替代种植项目;老挝农业发展环境
前 言
替代发展(alternative development)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替代发展成为反对主流经济发展模式(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增长的主要标准)的一种替代方案。替代发展主张形成一种公平的、参与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①。1991年,联合国禁毒署( the United Nations Drug Control Programme)成立时,将替代发展这个理念纳入以削减毒品种植为导向的、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替代种植项目和始于1980年的乡村发展项目中。在全球禁毒行动中,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1997年被纳入联合国禁毒署)宣布了一项战略目标,即在禁毒执法、减少毒品需求与替代发展之间实现平衡。
中国实施的替代种植项目,主要是发挥与
中国邻近的东南亚“金三角”地区的地理和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将政府官方援助与企业投资方式相结合,积极帮助周边国家和地区利用农经作物及其他产业替代罂粟种植和毒品生产,以逐步削弱这些地区对毒品经济的依赖,用有益经济替代有害经济,减少乃至消除毒品对全世界的危害②。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与邻国共同探索以经济手段铲除毒品危害的新模式,取得了实效。据中国禁毒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缅甸的罂粟种植面积比1998年减少了10.8万公顷,下降了83%。整个“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已减少到2.43万公顷③。同时,中国还帮助当地建设了一批工厂、 电站、 医院、学校、 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等。中国实施的替代种植项目得到了联合国禁毒署等组织以及实施对象国的肯定。
近年来,西方国家关于中国替代种植项目的研究层出不穷。很多学者的文章批评中国主导的替代种植项目仅对中国有利,对实施对象国如老挝和缅甸没有任何帮助。不仅如此,这些项目还被部分学者解读为“中国对外扩张”。为能客观和全面地评估替代种植项目对禁毒和反毒的成效,促进未来中国与老挝农业深入发展,本文拟围绕替代种植项目的优势和不足展开研究。
一、研究综述
关于替代种植的研究,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都有非常多的成果,但是两者的研究相似点较少,差异较多。相似点主要集中在双方都认为替代种植实施的难点在于改变毒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分歧则体现在对替代种植项目的成效评价及替代种植中运用的不同生产模式的评判。
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研究的相似点集中在认为老挝和缅甸的传统经济结构对毒品的依赖性导致“金三角”地区罂粟的复种率较高。种植罂粟、卖鸦片是“金三角”地区百姓传统的经济活动和主要的生活来源,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根深蒂固。长期以来, “金三角”地区百姓以种植罂粟为生, 造成其他生产技能严重退化。同时,长期吸食鴉片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一种有广泛社会基础、难以根除的陋习④。从某种程度而言,罂粟种植的驱动因素往往来自于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因此要根除罂粟种植,涉及的相关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在考察罂粟替代种植的成效时,面临的问题经常被简单和片面化为技术问题⑤。实际上,如果无法改变毒品种植的社会根源和政治利害关系,替代种植的效果难以有根本改变。因此,罂粟替代种植的实施成效需要综合种植地的政治、历史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⑥。
关于替代种植项目的整体评估,中国学者给予了充分肯定。2005—2008 年,中国云南省共有198家替代企业,累计投资 13.34 亿元人民币,开展替代项目231 个,累计新增替代种植面积达 14.61 万公顷。其中,缅甸北部 7.87 万公顷、老挝北部 6. 74 万公顷,替代项目遍及老挝北部7省、缅甸北部掸邦和克钦邦。主要种植品种有橡胶、甘蔗、水稻、玉米、木薯和热带水果等 41 个品种①。截至2013年,项目覆盖缅甸掸邦第二特区332个村寨近7万人,吸收当地劳力约2.3万人,当地群众人均收入由替代前的500~600元人民币提高到1200元人民币以上②。一些西方学者也表示,中国的替代种植项目的效果优于联合国禁毒署和主要援助国③。
关于中国实施的替代种植项目存在的问题,中国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粮食作物效益低、种植技术要求高、收益周期较长,当地农民难以适应新的生产模式,更容易选择不费力地种罂粟,因此罂粟复种率不低;二是实施项目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在境外使用土地租金逐年上涨,加之缅甸政局不稳,企业开展替代种植风险和成本双高,造成项目实施效果受影响④;三是替代种植存在“南高北低”、区域失衡的问题,有 84% 的替代项目企业和 87% 的替代项目投向了政治风险相对较小、交通基础设施和农业种植条件较好的中老边境,以及缅甸克钦邦南部和掸邦离中缅边境较近地区,这些地区基本上实现了罂粟禁种和巩固;缅甸克钦邦北部则由于多为山区,从事替代项目的企业较少,项目覆盖区域较小,禁种效果较差,有复种反弹趋势⑤。
外国学者对中国实施的替代种植项目的批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仅完全否定了替代种植的成效,而且质疑实施的动机,认为替代种植项目的实施是为了满足中国公司和市场对橡胶的需求。二是在部分研究中,实施替代种植项目的中资公司已经被完全标签化为老挝和缅甸的“土地掠夺者”⑥;中国在老挝和缅甸的替代种植项目被视为“掠夺性的”投资项目⑦。三是一些学者认为替代种植所采用的大型种植园模式不适合老挝和缅甸这类欠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因为大型种植园首先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其次2011年以后橡胶价格下滑,严重影响胶农收入;此外原来种植罂粟的农民无法适应规模化的橡胶种植园的生产模式,出现了复种罂粟的情况。因此,这些外国学者认为,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农村地区更适宜发展小农经济模式⑧。
上述研究对中国所实施的替代种植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似乎忽略了减少罂粟种植的主要责任方是罂粟种植地的政府而不是中国,当地政府和企业似需在减少罂粟种植并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上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也就是说,考察中国在老挝等地实施的替代种植项目的成效需要回到援助项目实施的缘起,是受老挝等国政府的邀请,中国通过实施项目协助老挝国内使用其他农经作物取代罂粟,找到替代的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在这个讨论中,就不能忽视老挝农业发展环境对替代种植项目实施的影响。这就需要涉及替代种植项目实施的中老双方的相关者(主要是企业、双方政府及参与项目的农户),替代种植项目实施所需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当地市场的健全度、替代作物是否适合当地环境、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替代农产品的销售状况等。但学界似乎缺乏能将上述几类因素都包含在内的分析框架。本研究拟尝试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中老合作实施的替代种植项目的优势与不足。
二、“钻石模型”与替代种植项目发展模式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的竞争力涉及6个方面,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表现、机会及政府的推动和影响力。下文分别从这6个方面,从替代种植项目的实施与老挝农业发展环境的互动视角分析中国所实施的替代种植项目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分析
在国内生产要素方面,波特将其分成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及各大学研究所等。就实施替代种植所需的生产要素而言,需要当地有适合农作物种植的自然环境、相对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系统、灌溉系统、相应的农业劳动力及购买相关农业生产资料所需的资金等。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国在老挝北部开展替代种植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6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