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渭南农村科普现状及有效路径探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1-04-18浏览: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因素,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科普的时效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受众上都要符合新时代的特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本论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渭南农村科普现状和问题的调研分析,通过借鉴成功案例等方法,从科普模式、科普主体及科普对象等方面对其有效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科普;人文

新农业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已有较大变化,出现了诸如进城农民、半工半耕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等新的群体类型。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因素,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科普的时效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受众上都要符合新时代的特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此农村科普工作面临重大挑战,我们必须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弄清楚基层受众需要了解什么科普内容、基层科普的重点目标人群以及实际传播渠道是否合理有效等。

  通过对渭南市蒲城县周边农村调研,目前最关注的科普主题排名前两位是:健康医疗、农业科技。可见,在农村跟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和用新科技提高农业产量的知识是最为感兴趣的话题。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1.科普模式、科普主体及科普对象较为单一

  近年来,我国基层科普事业发展迅速,互联网发展迅猛,促使以微信、微博、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基层科普信息化通道逐渐丰富,为基层科普的推广和宣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然而网络和新媒体的衍生只是丰富了基层科普知识普及的平台,以传授式为主的科学知识普及模式并没有改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基层科普的群体范围和外延不断扩大,而我国基层科普的对象始终聚焦在农民和青少年,同时,基层科普实施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为政府或学会组织,基层科普对象较为集中,主要为农民、学生,基层科普内容较为零散,更多是科普知识的组合、堆砌,缺乏创意的科普宣传、科普文化、科普活动策划使得基层科普更多的停留在普及实用科学知识的层面,虽然基层科普建设中政府与社会资源范围正逐步扩大,社会优质资源在基层科普建设中得到共享,然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科普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未被激发,社会力量在基层科普建设中的主体性还未能充分发挥。

  2.农业科普“缺乏针对性”“重形式、轻质量”的现象较为突出

  农村科普活动贴近农民需求,也取得了一定实效。比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突出“实用”特色,展现职业化态势;在三农发展新形势下,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效果明显。科技下乡也是农村科普的主要形式等。但据村民反映,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新”重点对象组织的农技培训活动多是任务式的,培训形式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缺乏针对性和系统化的培训体系。特别是某一领域专业性的新农业技术或科普指导。同时,科技下乡活动中,都是定期来指导,并没有持续驻村,缺乏稳定的、长效的合作机制,导致效果不明显。只有农村科普队伍自身建立起过硬的综合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才谈得上有可能向重点人群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精准科普服务。

  基于以上问题,不难发现新形势下突破科普形式制约而关注科普实效是农村科普转型的重要任务。结合农村实际,新形势下的农村科普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进行:

  1、丰富农村科普通道,激活社会力量主体性,扩大科普群体范围

  发展视域下基层科普活动要整合优势社会资源,积极推动民间力量。比如,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科普机构、大学社团、专业协会等的科普策划活动或项目,通过增强互动性的科普传播方式,营造更加符合不同科普群体社会需求的基层科普文化氛围,培养基层科普群体的科普精神。主管部门可以推动实施“全民科学计划”,制定“科普月”“科普周”,采取政府主管部门和民间社会主体共同合作举办,加上不同的创意构思,掀起一波科普活动高潮。

  其次,作为科普对象,基层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科学素质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其所做的决策和管理的理念、能力、方式和水平,而且也会影响国家、地区的各方面发展。因此,他们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最为典型的是,对提高基层政府效率、公共管理效率,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顺利实施政策法规方面,基层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指导性因素。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未来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具备系统性综合知识体系的基层领导干部、公务员、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用动态的发展观,重新审视基层科普的群体范围,将基层领导干部、公务员、基层科技工作者、新农民、作为基层科普建设的重要力量。

  2、推动农村科普建设与人文相结合

  党在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中都着重强调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也赋予了科普在社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基层科普建设是增强基层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其本质上就是一種教育活动,而教育的根本在于沟通、连接和启发。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基础薄弱、水平较低、难度也较大,更需要重视与人文相结合。选择与社会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内容进行的科普,找到与公众互通互联的融合点,有益于提升公众的生活素质。

  例如,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科学应用博物馆,结合2000年悉尼奥运会这一“热点”内容,专门设计了与田径、游泳、球类等竞技体育项目相关的科学应用展台,并通过现代声、光、电及计算机控制等手段,使观众了解与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相关的体育科学,许多孩子和老年人都在展台前争相参与,测试自己的速度、弹跳、力量等运动指标。

  做好农村科普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普法》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力抓手,是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个群体,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农村科学普及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让科学普及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农村科普的思考[J].朱洪启.科普研究.2017(06)

  [2]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J].陈套,罗晓乐,张晓伟,程艳.学会.2017(10)

  [3]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郝志华,荣薏.大众科技.2016(03)

  [4]从科技与教育的结合认识科普[J].石原.中国石油报.2003(11)。

  推荐阅读:评农业工程和农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范围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形势下渭南农村科普现状及有效路径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5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