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景观形态与林盘文化的关联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1-03-23浏览:

  摘 要:本文通过对林盘景观形态和林盘历史文化的分析,探究林盘文化与林盘景观的关联性,从历史、文化、生态角度分析林盘带来的经济价值,提出林盘研究的可持续性和林盘文化的可发展性,希望借此对川西林盘的保护和林盘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历史;林盘文化;林盘景观

农业论文发表

  一、川西林盘历史及成因

  (一)概念

  四川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发展出了独特的农耕文明。遍布西南地区的川西林盘指一定范围内,通过耕地、水网、路网、乔木林或竹林以及民居建筑等有机结合形成的具有景观生态结构,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条件的居住环境形态[1]。

  (二)历史简述

  1.起源

  川西林盘的起源可追溯至四五千年前的古蜀文明,在原始自然物资丰沛,人工选择培育物资匮乏的时期,小米,古称为粟,进入农耕人们的视野。为方便共同作业,原始的聚落开始出现。

  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促进各地的发展,制定了大量的经济发展策略,使得大批移民涌入四川。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多样的文化。至两汉时期的结束,中原文化和蜀地文化相互融合,带动了林盘农耕文化的发展,林盘居住聚落的空间形态和空间格局也逐步形成。

  2.历史承接的危机

  公元222到公元581,三国鼎立造成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民众生活困苦,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参加军事战争,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生产力下降,使得林盘发展停滞不前。

  3.繁盛时代的转机

  隋朝作为和平年代的开端,虽有苛政,但林盘生活和经济开始慢慢恢复。到了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政策制度宽松,安稳富足的生活条件为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完善提供了环境。

  4.近代的衰变

  元明时期,战乱使将原本富饶的成都平原资源消耗殆尽,加上人口的流失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让林盘几经摧残[2]。

  清代后期,社会局势趋于安定,优越的自然条件,又吸引了大批移民进蜀。移民使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力的增加使荒地得到复耕,林盘的风貌逐渐复原。但是,战争的爆发使林盘的发展再一次搁浅。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大量人口的转移、流动,许多村镇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的现象,林盘也不例外。林盘再一次面临生存的危机。

  5.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川西林盘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地理环境以及悠久的农耕文明成为川西地区乡村振兴的焦点。时隔千年,川西林盘又一次与时代共同发展,进入新的次元。

  (三)川西林盘的成因

  1.板块运动

  1.9亿年前,在亚欧大陆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下形成了四川盆地。此时的四川盆地因刚从海洋中挤出,在之后的一亿多年中,四川盆地在不断地地壳运动中湖面逐渐缩小,增加了动植物活动面积,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四川盆地成为史前生物的天堂。

  成都平原起源于冰川时代,使大量的泥沙和沉积物伴随流经四川盆地的江系移动,在龙泉山脉处堆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最终形成了土质良好的冲积平原。

  2.温和的气候

  川西林盘所处的成都平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但是特殊的地形为成都平原植被创造了不同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林盘植被种类的多样化。但是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林盘物种虽然繁多,但是产量一般。

  3.水利灌溉

  杜宇被誉为“农神”,是最早将农耕技术教与古蜀农人的蜀王。农业问题解决后,杜宇命鳖灵治水,因鳖灵治水有功遂将王位授予鳖灵[3]。

  秦朝时期,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指挥兴建多处水利工程,包括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减少了洪水的危害,蜀地农田灌溉也依赖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

  自秦朝以来,成都城址至今未改也得力于水利工程带来的诸多优势。不论光阴如何变迁,历朝各代只是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简单的修缮。

  4.历史人文发展

  蜀人生活于林盘绿林田园间,良好的自然环境让人民不愁吃穿,也养成了蜀地人悠闲好娱的性格,充足的粮食和发达的文娱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商业发展。安逸的生活环境吸引大批的移民,愈发丰富了蜀地的文化,林盘数量也由此增多。

  二、川西林盘景观形态

  川西林盘景观在平面上的表现形式为一个星盘,林盘如同大大小小的星座散布在成都平原之上,每个林盘都有同样的景观元素构成,但是林盘的边界和动植物等又各有不同。林盘景观形态的最外层由农田、道路、水网交织构成,林盤中部则是由各种高大乔木和竹林及灌木组成,乔木和竹林以或线或面的形式围绕在林盘活动空间的周围,形成半封闭的空间,成为天然的绿色屏障,不单具备景观功能,也是林盘生态环境的核心,具有调节微气候等重要作用。最中心是林盘的人群活动居住空间,主要有院落和建筑结合构成,传统的川西建筑简单秀气与钟灵毓秀的蜀地自然风光完美契合。

  三、川西林盘文化

  (一)巴蜀农耕文化

  “农神”杜宇之后,川西农耕业与养蚕业发展迅速,而后水利工程的兴建,灌溉系统的完善使成都平原成为西南农耕文化和四川文明的最大发祥地。川西平原自古以来就承载了四川地区主要的农业经济。除了主要的粮食农作物,各类时令蔬菜、瓜果树木以及药材茶叶在蜀地都有培育。受先进的农耕文化影响的还有花卉景观植物的培养,川西盆景流行于市。除了农作物的栽培,桑蚕的养殖也是川西平原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纺织产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衍生出了精美绝伦的蜀绣。金丝银线镶嵌的漆器等精美的手工艺品也为四川发展带来不少的经济效益,以农业为基础,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了川西平原的商贸繁荣昌盛,我国最早的纸币也起源于成都。

  推荐阅读:新时代浙江农耕文化与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川西林盘景观形态与林盘文化的关联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5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