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村生态宜居的有效对接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1-02-23浏览:

  摘 要: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科学合理的乡村景观设计进行整体布局和引导,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由于理念、运作机制等因素影响,造成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村生态宜居对接不充分,生态宜居的建设需求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有效供应不均衡,乡村景观设计的效果得不到应有的展现。因此,应围绕生态宜居建设要求,结合区域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乡村人文景观设计,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建设论文

  生态宜居是指生产、生活的区域既要拥有舒适的生态环境,也要拥有精神愉悦的社会人文环境。习近平同志2013年就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出生态宜居是关键。但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布局和全面塑造,以此来体现乡村地域文化特征,升华乡村文化内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一、生态宜居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实诉求

  (一)生态宜居所依据的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性需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支撑

  生态宜居建设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应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规划设计,实现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生物及其环境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第二,针对不同地域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从景观镶嵌度层面,通过落实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案,促进物种循环和能量转换,进而提高各种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保证农村生态系统稳定。第三,景观的规划设计要考虑多种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景观生态角度层面,要为多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要增加景观生物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发挥植物群体的生态效益,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自我维护、自我循环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进而达到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第四,通过景观整体规划设计,从景观地域性层面,促使自然生态环境多层次展示,形成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增强体验性和亲和感,呈现独特田园风光。

  (二)生态宜居需要的基础设施要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宏观指导

  乡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基础设施建设要保护和尊重自然生态,依形就势,满足社会生态效益要求;其次,在景观尺度上,要充分贯彻自然生态优先原则,遵循自然,科学合理布局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形成由生产厂区、休闲公园、绿色廊道、农田、树林和湿地等要素构成的绿色网络格局,进而达到调节空气、改善水土质量,为生产生活创造舒适的生态环境;最后,在景观功能的连接方面,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从水、电、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入手,增强周边景观辨识度,协调各景观的结构连续性,突出防护林带、植物绿廊、田埂地带、沟渠路缓冲带等生物廊道功能,提高基础设施景观功能,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生态宜居建设提供支撑。

  (三)生态宜居需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乡村地域特色文化主要指影响力较大、认同感较强、独具特色的能引起家国情怀的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它能与区域融合,能体现地域特色。外在表象上,既有文化主体上的同质性联系,又有文化客体上的同构性联系。内在特质方面,以乡村日常生产生活为基调,能体现农民精神生活,能传承区域传统文化。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生态宜居建设不应忽视地域特色文化,相反要重视地域特色文化的打造,通过对乡村地域文化的规划设计,构建特色地域景观,展示乡村传统和风土人情,提高乡村生态宜居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要立足区域实际,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避免千村一面,形成“一村一品”,彰显特色,形成自然与文化、歷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空间。从精神层面看,乡村特色文化外层是农耕文化传承,中层是本土精神凝练,核心是农民勤劳本性,这种稳固淳朴的价值情感,需要用真挚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来进行体现。

  二、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实阻碍

  (一)乡村认识和接受能力不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未能体现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是结合乡村自然人文特点,融入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赋予乡村环境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与乡村人文特色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乡村人文景观。在对河南省某地区生态宜居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由于村民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欠缺,致使76.45%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在实践中没有有效贯彻落实,呈现出诸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悖离的状况。具体是人与自然共生悖离,村民们的各种生活和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不统一,生态环境维护意识不强,生产、生活垃圾堆放随意,农田水利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和谐等问题较多,未能有效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和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和谐互补。另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执行不到位。在生态宜居建设过程中,部分乡村在人文景观建设、风俗习惯传承和周边环境的配置方面,没有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未能收到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效果。

  (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供给不充分,结构性矛盾突出

  有效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以乡村整体系统为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景观规划设计,结合区域内自然和人文特色,完成多样植物合理搭配,在确保乡村景观的文化特色能够得到展现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使整个乡村的生产生活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实现人与景观协调稳定发展。但调研发现,由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供给不充分,供需结构性矛盾明显,致使部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生态宜居建设效应未能充分体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前期调研不够全面细致,缺乏对区域内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系统研究,提供的服务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在调研的540家样本中,有394个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展现,占比72.96%。不同的乡村文化风俗、农耕方式等因素未能有效融入,致使乡村景观特色不能最直观地展现,乡村景观特殊的氛围没有形成,乡村景观设计的认同感不强。

  推荐阅读:乡村建设中生态驳岸设计方法及策略研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村生态宜居的有效对接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5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