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获得及农杆菌介导试管薯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1-02-09浏览: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1号试管薯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PVX、PVS、PVY和PLRV 4种病毒CP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并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薯片分化和生根阶段的选择压分别为Kan 50、75 mg/L,薯片分化和生根阶段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Cb 500、200 mg/L,农杆菌活化时间为4.5 h、侵染时间为7 min、共培养时间为2 d时利于遗传转化。通过该体系将4种病毒CP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外源基因已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

  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薯;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农业技术论文

  馬铃薯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宜粮、宜菜、宜饲、宜作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1 - 2 ]。马铃薯在生长期间易受多种病毒的危害,病毒侵染造成马铃薯种质退化,产量严重降低。迄今为止,几乎没有有效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毒病,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是组培脱毒,但该法成本高且工作量大,不能解决病毒的再侵染问题,能维护无毒或低毒的有效期不长,2~3 a后产量又会严重下降。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作物,若采用常规方法选育抗病毒品种,则存在天然抗性基因资源缺乏,且育种周期长、抗性基因的遗传不稳定以及远缘杂交种间障碍等问题。马铃薯抗病毒基因工程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基因工程改良马铃薯品种具有基因明确、产物已知、目标具体、准确快速、可预见性强等优势,且马铃薯是无性繁殖植物,转基因植株无性后代不发生分离,给转基因植株的检测、鉴定带来诸多方便。

  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对于获得转基因植株至关重要。在马铃薯遗传转化中以叶片、茎段、薯片作为受体已广泛应用,其中试管薯片作为受体材料伤口面积大,且薯块本身含有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有助于农杆菌的侵染和转化[3 - 5 ],不经愈伤化可直接诱导芽再生。薯片转化过程中不需要预培养,操作简单方便,周期短,但针对不同基因型转化的适宜条件有一定差异。我们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1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农杆菌菌株LBA4404为介导,将PVX、PVS、PVY和PLRV 4种病毒外壳蛋白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并通过对选择压、抗菌素浓度、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选择,建立了一套优化的高效转化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马铃薯品种陇薯11号脱毒苗,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室提供。供试菌株LBA4404含有质粒pART27-XSYV-rh(甘肃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工程实验室构建)[6 ],pART27- XSYV-rh含4 种病毒(PVX、PVS、PVY 和 PLRV)CP基因片段,抗性标记为卡拉霉素(Kan)。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质粒提取试剂盒、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均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培养基基础成分、植物激素、抗生素、添加剂均购自美国Sigma 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培养基

  YEP液体培养基为10 g/L酵母提取物+ 10 g/L蛋白胨+5 g/L牛肉膏。试管薯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5 mg/L。试管薯片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吲哚乙酸(IAA)1.0 mg/L+赤霉素(GA3)0.2 mg/L+6-苄氨基嘌呤(6-BA)0.5 mg/L+玉米素核苷(ZT)2.0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

  1.3 转化外植体的获得

  将陇薯11号试管苗在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1 d,長成壮苗后用于诱导试管薯。参照“固体+液体”的方法诱导试管苗结薯[7 ]。

  1.4 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1.4.1 诱导芽与生根选择压确定 无菌条件下取直径约为0.5 cm的陇薯11号试管薯,切成厚度为2 mm左右的薄片,分别接种于附加0、25、50、75、100 mg/L 卡拉霉素(Kanamycin,Kan)的试管薯片分化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20块,3次重复,间隔14 d继代1次,接种28 d后观察薯片生长情况并统计出芽率,确定抑制芽分化的最低Kan浓度。将陇薯11号试管苗剪成带2个腋芽的茎段,分别接到含Kan浓度0、25、50、75、100 mg/L的生根培养基中,3个重复,21 d后观察并记录生根状况,确定抑制生根最适Kan浓度。

  1.4.2 农杆菌工程菌生长曲线 挑取农杆菌菌种,接种于含Kan 50 mg/L、链霉素(Streptomycin,Str)50 mg/L和利福平(Rifampicin,Rif)20 mg/L的YEP平板上,置28 ℃暗培养,2 d后挑取单菌落放入5 mL含有同样抗生素的YEP液体培养基中,于28 ℃、260 rpm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约24~36 h。将活化好的菌液按1∶50放大培养(即取1 mL活化好的菌液加入到50 mL含Kan 50 mg/L、Str 50 mg/L、Rif 20 mg/L的YEP液体培养基中,再置于28 ℃恒温摇床,260 rpm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分别设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 h共13个时间梯度,每个时间段各取2 mL菌液,在波长600 nm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紫外吸收值OD600,每处理3次重复,用未加菌液的YEP液体培养基调零,计算3次重复样品的OD600平均值,最终确定农杆菌达到对数生长期所需的摇菌时间(即OD600=0.5左右的临界点)。

  1.4.3 侵染时间 用OD600=0.5的农杆菌菌液侵染薯片,侵染时间设为3、5、7、9、11、13、15 min,接种于试管薯片分化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20块,每处理3次重复,20 d后统计薯块出芽率、污染率及褐化率。

  出芽率=(出抗性芽薯块数/接种薯块总数)×100%

  污染率=(污染的薯块数/接种薯块总数)×100%

  褐化率=(褐化的薯块数/接种薯块总数)×100%

  1.4.4 共培养时间 选择侵染7 min的处理置于28 ℃、黑暗条件下共培养,共培养时间设为1、2、3、4 d,30 d后观察薯块生长状态,统计出芽率。

  1.4.5 抑菌剂浓度 将共培养后的薯块分别转接到附加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Cb)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mg/L的试管薯片分化培养基中,光照时间为14 h/d,培养温度为(25±2) ℃,7 d后观察农杆菌溢出情况。将分化出的芽分别转接到附加Cb 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mg/L的生根培养基中,7 d后观察农杆菌溢出情况。

  1.5 转基因植株鉴定

  采用CTAB法提取待检测植株和对照植株叶片总DNA,参照贾小霞等[8 ]的方法对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进行PCR鉴定。以非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为阴性对照,pART27- XSYV-rh质粒为阳性对照。反应程序:98 ℃ 10 s,55 ℃ 5 s,72 ℃ 60 s,循环35次,72 ℃ 10 min。取5 uL PCR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观察扩增产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Kan浓度对试管薯片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

  观察发现,试管薯片在芽分化培养基上培养14~21 d后,不加Kan的薯片直接分化长出绿色健壮小芽。Kan浓度为25 mg/L时,薯片增厚、变大、颜色鲜绿,分化出芽情况与不加Kan无明显差异;Kan浓度为50 mg/L时,薯片稍有膨大,颜色暗绿,不能分化出芽;Kan浓度为75 mg/L时,部分薯片膨大,颜色发暗,褐化严重;Kan浓度为100 mg/L时,薯片全部褐化死亡。因此确定芽诱导时Kan浓度为50 mg/L。

  在抗性芽生根阶段仍需要加入Kan,以防止产生大量假阳性植株。接种28 d后,不加Kan的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而加入Kan的处理虽然也有植株生长,但是随着Kan浓度的增加生根受限。Kan浓度为25 mg/L时,植株生根正常;Kan浓度为50 mg/L时,能正常生根,但植株生长缓慢;Kan浓度为75 mg/L时,部分植株生根,叶片发黄;Kan浓度为100 mg/L时,几乎没有根系,叶片全部发黄。因此确定生根时 Kan浓度为75 mg/L。

  2.2 农杆菌工程菌活化时间确定

  农杆菌液活化时间对于遗传转化的效果至关重要,活化时间短,菌液浓度过低,不利于侵染,转化率较低,菌液浓度过高,容易使薯片伤口褐化死亡。从含有质粒pART27-XSYV-rh的农杆菌LBA4404- pART27- XSYV- rh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1)。可以看出,活化培养时间为4.5 h左右时农杆菌生长最快。

  推荐阅读:生态农业论文发表如何选择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多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获得及农杆菌介导试管薯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5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