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职业农民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的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20-09-10浏览: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参照德国双元制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为例,研究高素质职业农民应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设计了高素质职业农民的专业基础能力的模式和课程体系。将某一机器学习过程拆分为3个学习领域:机械模块、电气控制模块、液压与气动模块,学习过程为一系列过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学习,完成机器的组装调试。学习过程按照边工作边学习,考核过程为过程考核。该学习模式为适合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培养,并为其他成人教育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模式。

  关键词高素质;职业农民;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模式

农业基础论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发展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实施乡村振兴,依靠农业、农村的现代化[1]。在推进目标实现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关键[2]。2017年农业部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提出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 000万人,北京地区培养目标是10万人[3-4]。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的专业技能,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生产经营,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5-6]。高素质职业农民是 “爱农业、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一般职业农民可分为3类:①“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其特点是以家庭生产经营为基本单元,依靠农村社会化服务,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生产的生产经营主体,主要代表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他们是农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者[7]。 ②“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其特点是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中,专业从事某一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骨干农业劳动力,主要包括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 ③“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其特点是在经营性服务组织中或个体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代表有跨区作业农机手、专业化防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工、农村经纪人、农村信息员及全科农技员等[8-9]。鉴于此,笔者分析了高素质职业农民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及培养成果。

  1高素质职业农民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农业农村的发展关键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形式。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素质职业农民。高素质职业农民是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10]。

  北京农业特点是“大生态小农业”,发展目标是绿色生态农业,目前北京地区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45 519个,大多数村进行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和农业合作社手中,规模大的合作组织(如北京兴农天力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0.13万hm2以上,年作业面积达0.33 万hm2以上。通过对主要农业合作组织调研,发现高素质职业农民应掌握以下技术:良好的育种技术、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和运输保存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及拓展农业的多功能价值技术等。

  美国学者舒尔茨指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不仅要引进物的要素,如杂交种子和机械等,还要引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能运用新生产要素的人。研究显示,职业农民的职业素质为农业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行业素质、能力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几个方面。具体的评价指标有农业专业知识、农业操作技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环保与绿色生产素养、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财务能力、计算机与信息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品质、思维创新与学习能力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承担了北京地区高素质职业农民培养的工作,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立足“乡村振兴战略”,面向农业装备的应用领域,培养目标是具备农业作业机械、设施农业机械、林果生产作业机械等都市型农业装备的应用与调试、管理与运维等知识与技能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专业构建以机械工程技术、机电工程技术为基本知识结构。学生应具备农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熟悉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都市型农业装备方向)基础理论及机械基础、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面向都市型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设施农业机械、林果生产作业机械等的应用与调试、管理与运维,农业装备生产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所需的专业理论及应用知识;掌握一定的外语水平。

  2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2.1学情分析

  目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在读学生600人左右,其中年龄在30~40岁的占70%左右,30岁以下占20%,40岁以上占10%;高中学历占到10%左右,90%为中专、技校学历。这些学生目前大多数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其中女生占45%,男生占55%,90%以上学生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学生的培养模式为全日制,半脱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安排为1/3集中授课、1/3网络教学、1/3巡回指导。学生渴望学习科学知识,同时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作为农业方面的工科专业,需要学生具备机械基础、电动电子、液压气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理论性和专业技能要求高,学习难度大。以上学情分析中,一方面学生文化普遍基础和理论基础差,学习新知识和理论困难;学生普遍已毕业10年左右,以前的理论知识基本遗忘,同时面临学习、家庭、工作的压力,在能力、精力上学习难度大。若按照传统的学科教学,学习效果不理想。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普遍都在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属于边工作、边学习,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将课程体系设计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学情。

  在德国“双元制”模式中,学生每周的2/3时间在企业进行以生产为主的生产性技能训练,1/3的实践在学校学习,课程体系设计体现核心能力阶梯递进,教学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学生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培养目标为“专深型”人才。德国专家认为,人类的认知规律,如果学习一遍知识,通常情况下能够记住其中10%的内容,如果做过一遍,一般情况下能够记住70%,这就是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的理论支撑,也是其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11]。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来源于实际一系列工作任务,从工作过程的结构获得课程结构,然后按照人的认知顺序,将知识分解融入到工作任务中。

  2.2专业基础技能项目化设计

  在专业基础技能体系中,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是农业装备设备的操作、维护、参数的调整标定,具体包括机械部分、自动控制部分零部件的更换、功能的改造技能。因此按照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安排,将专业基础技能分为机械基础学习领域、电气学习领域、液压与气动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包括2~3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学习载体为1个可拆解的机构,机构可以实现一定的功能。学生学习过程就是完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具体工作过程分为资料查阅、识读工程资料、装配机构、调整标定参数、实现机构功能,几个学习情境可以组装成为1个简单的设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过程考核。同时该学习模式适应了新型職业农民的1/3集中学习、1/3网络授课、1/3巡回指导的教学安排,具体学习模式见图1。

  2.3机械工程基础学习领域项目设计

  以该专业农业装备机械结构的装配、调试、维修为目标,根据图2内容模式,将该学习领域设计为机械工程资料的阅读、基本机械工具的使用、传动机构、四杆机构、 连接与支撑结构几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由若干任务组成,具体情况见表1。

  2.4电气学习领域项目设计

  以该专业农业装备的电工电子技能为目标,根据图2内容模式将该学习领域设计为电气工程资料的阅读、基本电工、电子工具的使用、电工模块组装调试、电子模块组装调试、电机模块组装调试几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由若干任务组成,具体情况见表2。

  2.5液压与气动学习领域项目设计以该专业农业装备的液压与气动技能为目标,根据图2内容模式将该学习领域设计为液压、气动资料的阅读,液压、气动元件的装配与选用,典型液压控制回路的构建与维护,典型启动控制回路的构建与维护几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由若干任务组成,具体情况见表3。

  3培养成果

  高素质职业农民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是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模式,学习过程是对某种农业装备入手,学生完成机械部分组装与调试、电气控制部分组装与调试、液压与气动部分组装与调试3部分工作任务,3部分组装1台机器。学习过程安排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边工作,边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理论指导,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工作过程突出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该学习模式非常适合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学情。考核过程是对整个的工作过程考核,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该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适合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也为其他成人类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燕,卢东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4):584-590.

  [2] 郭翔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5):22-24.

  [3] 苏兴华,董玉霞.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廊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8(1):80-82.

  [4] 曲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8(24):84-87.

  [5] 徐天敏.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特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186-188.

  [6] 赵红克,李英,刘宁,等.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9(12):40,43.

  [7] 郭永召,李瑜玲,李建芬,等.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意愿研究:以石家庄市规模种植业农户为例的实证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8,22(4):101-103.

  [8] 芦丽琼.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培育途径[J].甘肃农业,2014(12):25-26.

  [9] 黄万猛,卢婷,王倩倩,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3):59-60.

  [10] 齐乃敏,蒋平,崔艳梅.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6):229-232.

  [11] 徐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5-8.[1] 2

  推荐阅读:农业农村课题如何定研究方向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素质职业农民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的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5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