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蛋鸡舍改建为肉种鸡舍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法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19-10-12浏览:

  由于连年封关引进祖代肉种鸡受限,自2018年3月至今,父母代肉种鸡行情日益见长,全年种鸡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肉仔鸡价格也水涨船高,每只最高时达到10元以上,可见整个肉鸡行业能够获取较为丰厚的利润。为此,有些养殖户将笼养蛋鸡舍简单改建为肉种鸡舍,希望在肉鸡行业有所收获。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改建后的鸡舍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一一列举,供大家参考。

  《塔里木大学学报》兼顾哲学社会科学,突出农业科技及区域社会经济特色,及时反映我校教师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最新学术成果、科技创新及动态的学术期刊。

  一、设施设备

  (一)笼具

  1. 存在问题

  首先,在蛋鸡育雏期,笼具底部铺设的塑料垫网网眼小而致密。肉种鸡的同期雏鸡相对采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粪便多,如不更换垫网,鸡粪会很快堆积难以漏到笼下,雏鸡脚垫极易受到灼烧而诱发脚垫炎;此外,雏鸡脚趾短小,容易发生卡爪现象,鸡只腿脚受到伤害会大大增加育雏期的淘汰率。

  其次,蛋鸡的体型和体重相对于肉种鸡要小些和轻些,其笼具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均不适宜于肉种鸡。肉种鸡的活动范围受限,如果经常卧于笼内会增加胸囊肿和脚垫炎的发病率;鸡群发生应激时,头部和翅膀伸出后会因网格较小而难以缩回,鸡冠容易刮伤或折断翅膀,会增加鸡群的死淘率。在产蛋期由于底网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体重较大的肉种鸡会降低底网的弹性,从而大大降低种蛋的合格率。

  2. 改造方法

  蛋鸡和肉种鸡在育雏前期(育雏前2周)均在笼底铺设垫网,蛋鸡垫网网眼较小,不能满足肉种鸡的需要,应更换为网眼较大的垫网,以便鸡粪快速漏到笼下,减少鸡粪对鸡体的危害,同时可以减少雏鸡卡爪现象。

  肉种鸡在育雏中后期(育雏2周后)、育成期可以使用蛋鸡笼饲养,但需要适当减小饲养密度。在肉种鸡产蛋期必须更换蛋鸡笼,建议采用二层阶梯式笼养,公鸡笼放在母鸡笼的前端,高度应比母鸡笼高出10厘米以上,以便公鸡伸展腿部和头部。此外,肉种鸡产蛋期的笼具底网应采用双丝网,中间留有间隙,最好在双丝间隙镶入特质胶条,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体重,还可避免鸡只发生胸囊肿。

  (二)温度

  1. 存在问题

  蛋鸡舍使用的供暖设备较简单,比如暖气或煤炉等,这远远不能满足肉种鸡的需要,尤其在冬季育雏时,经常出现供暖不足、舍内温度低、鸡舍前后和上下笼之间温差较大等问题。肉种鸡的均匀度管理非常重要,所以从雏鸡入舍开始就应该提供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供给不足或不均匀,就无法保证每只雏鸡采食到相同的料量,不仅严重影响鸡群的生长速度,还会引起鸡只大小不齐,增加鸡群死淘率。

  2. 改造方法

  在鸡舍改建过程中适当增加供热设施,可在墙上安装暖风机,每15米1台,或在舍内增加热风炉,使肉种鸡舍育雏温度保持在32℃左右。如果鸡舍前后温差较大,可以开启风机将前面的热风吹到后面,尽量保证舍内前后、上下温度均衡。为弥补低温对雏鸡的影响,可以适当提高鸡舍湿度,育雏前3天保持地面潮湿,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肉种鸡育成期和产蛋期的适宜温度为18~24℃,鸡舍的供暖条件比较容易满足。

  (三)光照

  1. 存在问题

  蛋鸡需要的光照强度较低,通常蛋鸡舍内的灯间距较大,横向每隔2米、纵向每隔3.5米布置1个18瓦的节能灯,因此舍内光照强度不均匀,尤其在第二层育雏,其笼内光照强度严重不足。肉种鸡育成期若按照蛋鸡的光照强度饲养影响不大,但在产蛋期则不适宜。

  2. 改造方法

  肉种鸡舍的每个过道都要布置1条灯线,一般12米跨度的鸡舍需要4架鸡笼、5个过道、5排灯线;在每条灯线上每隔2米悬挂1盏高度一致的节能灯,保证前后、左右灯间距都是2米,使舍内光照比较均匀,不会出现大面积的阴影。肉种鸡在育雏早期和产蛋期安装11瓦的节能灯,育成期安装3瓦的节能灯,即可满足肉种鸡对光照的需要。另外,灯线一定要安装在塑料管内,否则消毒时容易引起短路而烧坏节能灯。

  (四)通风

  1. 存在问题

  一般蛋鸡舍的进风口数量少或面积小、风机数量不多、湿帘面积较小,这些通风系统在春秋季节对于肉种鸡还能够维持使用,但蛋鸡舍通常不设计最小通风窗,肉种鸡在冬季或育雏时一旦通风,冷风就会通过门口或进风口直接吹到鸡体,鸡群容易产生冷应激。另外,在炎热的夏季,如果湿帘面积不足,后面风机功率不够,舍内风速过低,也达不到理想降温效果,从而影响肉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2. 改造方法

  首先封闭鸡舍屋顶、门窗、墙体结合处的缝隙,尽量让鸡舍结构达到最佳的保温隔热效果。然后按照肉种鸡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通风系统,根据鸡舍实际情况和存栏量计算出正确的通风量、风机台数和进风口面积等;开设通风小窗并安装导流板,在侧墙安装最小通风需要的风机,以确保冬季横向通风时促使冷空气与舍内顶部热空气充分混匀后再下降,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鸡群。此外,增加夏季所需的大风机和湿帘面积,最大限度地增加过道风速,以此带动笼内风速,降低鸡只体感温度,满足夏季鸡群对通风的需要。

  二、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1. 存在问题

  通常蛋鸡在育雏期的密度为30~40只/米2,育成期的密度为20只/米2左右,到产蛋期转入产蛋舍,每个鸡笼放置2~3只。而肉种鸡因为采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在不同时期的体型远远大于蛋鸡,所以蛋鸡的饲养密度对肉种鸡来讲很不适宜。

  2. 改造方法

  建议肉种鸡笼养育雏时将饲养密度由原来的30~40只/米2降低到25只/米2,育成期由原来的20只/米2降低到15只/米2,16周前转到产蛋舍,保证每2只鸡1个笼具,增加鸡只活动面积,减少抢料发生,不仅可以提高鸡群生长均匀度,减少鸡群无谓的損耗,还有利于鸡只骨骼发育,增强鸡群抗病能力。

  (二)饲料投喂

  1. 存在问题

  蛋鸡体型小、料量最多达100克左右,一般不需要限饲,每天通过多次喂料刺激鸡的食欲和采食量即可,所以蛋鸡料槽窄而浅。而肉种鸡最晚从第三周开始限饲,为了提高生长均匀度,每天的料量要求一次性投给,尤其到产蛋期,肉种鸡高峰料量每天高达165克/只,如果将饲料一次性全部投喂鸡群,饲料会超过料槽的2/3以上,鸡只在采食过程中因为料位太高,容易造成很大的饲料浪费。如果在育成期多次喂料无形中给鸡群制造更多的争抢机会,不仅生长均匀度很难保持,还容易发生踩踏致伤,增加鸡群淘汰率。

  2. 改造方法

  在肉种鸡育雏期保证采食位置合适,一次性投料后在料槽中来回用手划料,以保证喂料均匀、料槽内的饲料厚度一致,促使所有鸡只能够同时采食到相等的料量。在育成期和产蛋期,可以先均匀的投喂一半饲料,不等吃完再将剩下的另一半饲料投喂进去,这样料槽中的料位不至于过高,减少饲料浪费;同样每次喂料半小时后用手划动饲料,使料槽内的饲料厚度保持均匀。

  (三)饮水供应

  1. 存在问题

  蛋鸡所使用的饮水系统远远达不到肉种鸡的需要。首先,水线乳头质量较差、水流量不足且经常损坏发生漏水现象,不利于水线管理,并且增加舍内湿度。其次,管道较细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各个笼内的水线不能保持平直,水压调整有一定难度,水压高时有的地方容易漏水,水压低时有的地方水流量太少甚至断水。另外,高低不平的水线容易沉积水垢和形成生物膜,给鸡群的肠道健康带来危害。

  在育雏期由于肉种鸡生长速度较快,而蛋鸡笼的网格致密,需要剪断很多铁丝网才能将水线提升起来,这样会因为水线提升很不方便,而不能及时满足鸡只的生长需要。由于蛋鸡笼具高度较低,产蛋期水线的提升受到限制,有的将水线放在笼顶部,认为最高处可以满足肉种鸡的需要,但肉种鸡个体高大,头部经常触碰水线乳头,会使乳头漏水严重、笼内潮湿,导致种公鸡发生脚垫炎和腿病。

  2. 改造方法

  针对水线质量问题,有条件的鸡场尽量更换为质量可靠且适合肉种鸡的水线乳头,以满足鸡只饮水需求。有时因笼具自身原因在育雏早期无法将水线降到最低处的,可在笼内水线下方放置料盘或纸蛋托,让雏鸡站在上面够到饮水乳头。需要注意的是,因水压较大,料盘或蛋托上的饲料易发生粘连结块,甚至霉变,因此需要及时更换或撤掉料盘或蛋托,并加强水线管理,避免严重漏水。

  根据鸡舍实际情况最好将水线拉直调平,保证前后水线高度一致,并根据鸡群日龄随时调整水线高度和压力,保证鸡舍后端的鸡只饮水充足。每天开启水线时,应将后端水线中的空气排干净,以免气阻引起后端水线无水而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另外,水线最好悬挂在笼具侧面,避免鸡只头部触碰乳头,保持笼内干燥。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笼养蛋鸡舍改建为肉种鸡舍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4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