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业区域创新战略发展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19-10-09浏览:

  【摘 要】 生物农业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应对农业问题、推动农业科技革命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物农业的概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方向和政策;在区域创新体系领域,从概念、模式与评价、障碍和政策的角度进行总结。

  【关键词】 生物农业;区域创新;文献综述;政策

农业技术论文发表

  隨着人口增长和社会进步,世界对粮食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需要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发挥作用,这也促生了生物农业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在粮食需求增加、耕地减少、自然灾害等农业发展条件恶化的情况下,更需要利用生物科技推动农业科技革命。但由于我国区域差异较大,分区域进行生物农业的创新是比较可行的策略。下文就针对生物农业以及区域创新体系进行总结。

  1 生物农业研究综述

  粮食供应和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将生物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的生物农业随着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

  1.1 生物农业的概念

  生物农业最早是由瑞典人Mueller在1940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农业是一个从生物学视角提供平衡环境以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系统,需要从维持土壤肥力、防控病虫害等方面输入适量资源来保证环境的平衡以及生产能力。杰里米·里夫金(Rifkin.J.)在1999年发表的著作《生物技术世纪》中认为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在40年中各自发展并无交集,但正逐渐交融成一支关乎经济和技术的强劲力量,成为生物技术时代的基石,而且他在书中提出了基因会改写生物技术时代的观点。斯坦·戴维斯(Stan Davis)和克里斯托弗·迈耶( Christopher Meyer)在2000年提出生物经济的概念,认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并列的新型经济形态。

  从生物农业、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生物农业需要生物技术作为支撑,生物经济推动了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农业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形成生物农业的农业生产体系。

  1.2 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逐渐进步并实现广泛应用,许多国家都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美国每年在生物育种方面的资金投入可达到380亿美元,生物技术企业也达到1400以上且转基因作物已经深入农业生产中;日本提出生物产业立国战略;生物技术是印度经济增长规划中的固定组成部分并有不少世界领先技术成果。

  沈伟桥(1998)[1]指出,从7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就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基础较弱、经费不足、研究与应用脱离、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吴楠等(2009)[2]指出阻碍我国生物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规模较小、技术产品创新性不足以及成果转化率低。季凯文(2017)[3]等认为我国生物农业在育种方面产业化效果明显,但国际同业竞争压力较大;肥料方面形成规模生产,但有一定推广难度;兽用产品方面前景大好,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农药方面有重大突破,但难以取代化学农药;饲料方面发展快速,但距先进国家差距较大。

  1.3 生物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刘超(2003) [4]认为生物农业产品的研发时间会逐渐减少,会更快投入生产;开发非农业资源是主流趋势;政府会从人才、经费、政策等方面向生物农业提供支持;研究所与高校将参与相关企业的研发活动;生物农业产品将走入国际市场。王宇和沈文星(2014)[5]认为我国生物农业中的转基因作物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在企业规模、政策支持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体现。

  推荐阅读:农业经济管理类课题申报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生物农业区域创新战略发展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4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