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19-06-14浏览:次
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建立用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生产区域,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稳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目前,邓州市已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小麦面积12万hm2、玉米面积(复种)4.75万hm2;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大豆面积(复种)1万hm2,地块做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了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本文主要阐述建立“两区”对邓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两区”的基础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北依伏牛山,南连荆襄古道,西纳汉水,东接宛洛,素有“三省雄关”之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二)自然环境优美
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属长江流域,具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受季风转换影响,寒往暑来,四季更迭分明,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723.8 mm,平均气温15.1 ℃,年平均日照1985.9 h,无霜期229 d。
土壤种类丰富,适种性广泛,多为黄老土、黑老土,土层较厚,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1.18%,属中等偏上水平,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水稻、高粱、小辣椒、烟草等作物种植。
(三)基础设施完备
现有中小型水库17座,大中小型自流灌区7处;有效灌溉面积11万hm2,旱保田面积4.67万hm2,节水灌溉面积2.13万hm2。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真正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建设要求。邓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面积0.27万hm2,道路相连、水系相通,耕地网格化、自动化程度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雾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设施齐全;种子企业的检验、仓储、种子加工车间及设备完善,现有的农业示范园区和已建成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可立即投入使用。
(四)科技支撑有力
农业系统现有研究员6人,中高级人才105人,具备承接重大试验示范项目的能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次,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多家,流转3.33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合作社5000多户,接收新技术、新事物能力强,组织实施能力强;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千户”活动,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病虫草害预警、农产品市场等信息,建设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17个,发展益农信息服務社590多个和乡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96个,组建市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大队2个,建立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智能配方系统1套。
二、“两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邓州市高度重视农业基础项目建设,整合土地、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耕地地力提升等项目,统筹使用农业、水利、农办、发改、财政、国土等单位的项目资金近20多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遇、涝能排、旱能灌,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通行,保障了年人均口粮200 kg的基础目标,支撑了全市粮食产能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在现有基础条件上,在“两区”范围内将更加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中低产田的建设标准,增加每亩投入资金,大大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装载力,提高小麦、玉米、大豆等单产和品质。
(二)有利于加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邓州市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包、入股、互换、托管等多种形式,土地流转面积超过6.67万hm2,规模化土地流转面积3.33万hm2,流转主体已发展为逐步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邓州市将以“两区”为平台,在培育职业农民、职业经纪人、种粮大户、涉农企业领头人上下功夫,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初级农产品的工业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利润价值。邓州市在第三次农村土地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勇于担当,积极破解难点和难题,探索和实践了“三权分置”的新模式,孟楼、林扒、张村、十林、构林、小杨营、穰东等乡镇整体推进,集约化和规模化雏形已形成,保障了农户承包权和合法权益,加快了流转土地经营权,产生的溢价收益用于分红,确保了村集体、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共赢发展。
(三)有助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对“两区”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升级需求。借助邓州市6亿m3丹江水的优势,建立稻虾混养基地、杂交小麦产业基地、山东鲁花集团高油酸花生产业基地等。
(四)有助于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积极发挥农业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实现了“两区”范围内基层农技服务和信息化全覆盖,全面形成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有利于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优良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农技推广和服务能力,也吸引了资本雄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当中。
三、发展建议
(一)要从法律上对“两区”进行保护
由于各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威胁到了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依法保护“两区”。根据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田水利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两区”保护相关制度,将宝贵的水土资源保护起来,应根据当地农业实际,积极推动制定“两区”监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严格“两区”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确保其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要从管护上对“两区”进行规范
邓州市对农业项目基建工程中管护方面进行了探索,出台相关管护办法,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内容和管护资金等,并建立健全市、乡、村、受益单位四级管护网络。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两区”地块的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责任落实到受益单位,督促和指导经营主体加强设施管护。也要鼓励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与建设、管理和运营,确保市、乡、村、受益单位四级管护责权明晰,确保管护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要从政策上对“两区”进行扶持
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机制,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产粮大县财政资金保障水平。把“两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的重点领域,继续整合和统筹使用“两区”范围内高标准农田、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农业项目资金,促进现有基础设施的上档升级,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四)要从金融上对“两区”进行支持
在“两区”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探索开展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主体实施营销贷款试点,加大信贷支持,拓宽抵押物的范围,创新金融为“三农”服务。完善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联动机制,开展中、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优先考虑在“两区”范围内探索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试点。继续推动“两区”农业保险全覆盖,健全灾害风险分散机制。
推荐阅读:《北方农业学报》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性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两区”对邓州市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建议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4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