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16-03-23浏览:次
现在农业生产建设中的新发展形式有什么不同跟,要如何来促进现在农业科技管理建设呢?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将会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因此国家应该着重培养这两类农民。同时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土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因此在制定土地流转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农村的弱势群体,土地自由流转可能会带来农村贫富差距的加大,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总体来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必然,农业生产到底如何进行下去仍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与探索。
摘要:农业信息服务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农业信息的来源渠道单一、信息不全面,再加上农民信息素质较低,农业信息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导致农业信息不对称,从而农业产生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发展,农业论文
一、农业生产遭遇的外部威胁(T)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后继无人。老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在四、五十岁,这部分人在外出务工之前从事农业生产,基本已经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外出务农的目的主要是挣钱,等他们老了还可以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而新生代的农民工是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农业生产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是在辍学之后选择外出务工,未能掌握农业生产的根本技能和经验,对农村和土地缺乏感情,根本不想从事农业生产,即使将来回到农村也是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这样农业生产将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困境,随之而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会出现。其次,城镇化建设占用大量耕地,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需求用地不断增加,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进程加快。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农村的一些地方政府仍是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耕地。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本国人民的生存问题,它还关系到国际战略格局,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耕地。最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大,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弱。农业生产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区别之一就是受自然影响较大,它的产出与自然因素息息相关,对于农业影响比较多主要集中在降水、气温等方面。近些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如1998年洪水、2008年的雪灾和2010年的云南旱灾,对农业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模式由于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产销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自然和市场风险都将农业生产置于危险境地。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从事从业生产人员素质低、技能掌握水平低而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论文:《江西农业科技》,《江西农业科技》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江西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协办、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具体承办的农牧副渔综合性科技期刊,1973年创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7395,国内统一刊号CN36-1097/S。
二、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因素分析
(一)农业生产者整体素质较低,缺乏创新意识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遵循的是“逆淘汰化”趋势,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向城市的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妇女自身素质低于转移出去的男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末,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中,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2%,农业经营主体受教育水平大多数在初中以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较低造成其在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信息获取、市场参与以及新技术使用等方面的障碍。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其从业者掌握现代技术、经营理念,而农民素质较则影响其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农业技术使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因此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二)社会制度不完善,缺乏自由选择的平台
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减少,土地必然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然而,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并未实现大规模流转,劳动力转移只是“候鸟式”迁徙,大多是离乡不离土。造成农村未能自由流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不健全。首先,作为流入地的城市未能打破户籍限制,城市容纳力不足,各种公共服务未能惠及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想要留在城市成为市民面临种种困难。其次,作为流出地的农村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如医疗、养老等,土地不仅是作为其经济收入来源,同样也是其最后的保障,因此尽管有些外出务工人员不再依靠土地获得经济收入,但是仍坚持拥有土地的使用权。社会制度的不健全使缺乏自由选择从事农业或非农的自由,从而限制了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
(三)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不仅对第二、三产业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农业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近些来经常会出现“谷贱伤农”“菜贱伤农”的事件,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农业信息服务缺失是分不开的。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一直未能引起当地政府和农民的重视。
三、破解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生产难题的途径
(一)建立以“为农”为价值导向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新型农民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从事农业生产都离不开人,农民自身拥有的素质关系到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因此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基础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支撑。目前我国农村职业培训的目标大部分是为城市化建设服务的,而忽略了“为农”的价值理念。破解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生产的难题,首先要抓好农村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全方面、多渠道的职业教育培训。各个地方要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的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当地农业院校与农村的联系,使高校的研究成果能够较快地转化为实际产出。最后,要健全职业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大“绿色证书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4]
(二)鼓励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到农村创业,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也需要具有现代意识的领路人。[5]大学生是有知识的人群,他们具备学习农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条件,是现代化农业的需要的人才。青年农民工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农村和土地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并且务工经历使其在城市中学到很多现代化的思想和意识,相比老一代农民工他们眼界开阔,思想先进,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尽管进城务工使其暂时脱离了农村社会,但由于户籍等种种社会原因阻碍其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员,因此农村社会仍是他们的一个选择。鼓励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到农村创业首先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当地政府要加大对他们的信贷力度,保证其创业资金的来源;同时对他们进行技术和经营方面的培训,让其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的技能;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营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
(三)提高农民的生态平衡意识,打造一条农产品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生产产业链
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土地可持续更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农业生产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平衡意识一定要提高。建立立体的宣传体系,利用报纸、宣传栏、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环保部门可以定期不定期开展关于生态平衡的讲座和培训,也可以联合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意识进社区等。生态平衡意识可以从小抓起,让农村的学校把生态平衡引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构建起生态平衡的理念。构建农业生态体系,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国家应完善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民尽可能少使用农药、化肥等破坏生态平衡的化学产品,并给与一定的补贴,使农民无后顾之忧,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打造一条从土地到餐桌的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生产产业链。
(四)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指信息服务主体通过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以人际关系传播等渠道,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发布与农业相关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向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快速地传播各种农业信息,帮助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解决其所面临的难题,并在此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机制组成的运行体系。[6]构建农业信息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政府要扶持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农业信息的基础设施,降低农民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还需要整合部门工作链,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其次,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与能力,教育培训部门和农技站应该对农民进行农业信息的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最后,农业信息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政府作为主体应当继续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村进行投资;技术方面不仅依靠当地的龙头企业还要与高校进行合作搭建农业信息平台。
(五)完善各种社会制度,打造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平台
劳动力转移看似自由却实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两大因素,同样影响到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进而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要打造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平台必须完善各种社会制度。首先,城市应该逐渐把农民工纳入到城市公服务体系之中,尤其是在医疗、教育、卫生、住房等方面,提供农民工同当地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为一部分想长期留在城市发展的农民工提供保障,使其真正成为市民。其次,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那部分继续在农村生活的人有生活保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的目标。最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实现劳动力彻底的转移,这样才能实现土地流转进而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农村劳动力外移将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存在,农业生产必将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农业生产新科技发展技巧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3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