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农业科技发布时间:2012-07-19浏览:次
摘要:本文陈述了二次土地调查中基本农田上图的必要性、目的与意义,重点分析了基本农田上图的总体流程图,详细叙述了二调基本农田上图的基本原则、调整补划的具体方案,并分析了二调基本农田上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笔者的一此建议,最后对二调基本上图做了一个小结,相信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与理论能给广大相关行业的读者带来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二调,基本农田,农村数据建库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是为满足我国未来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保证农业生产必须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建立各项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为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具体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耕地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基本农田上图政策性强、程序性强、涉及面广、历史成因复杂。国务院在部署二次调查工作时明确强调,查清基本农田和耕地的真实状况,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首要任务,是衡量二次调查成败的关键。要在实事求是、搞清现状的基础上,认真、深刻地总结、反省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经验和教训,建立和完善国家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因此,全国二次土地调查中,基本农田的上图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内容。
1 目的与意义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通过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全面查清现有基本农田的位置、范围、地类、面积,掌握基本农田的数量及分布状况,核实基本农田的用途变化情况;并以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为依据,通过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划定基本农田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增强了全社会保护耕地的意识。
第二,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协调了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比较好地处理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
第三,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控制了对耕地的占用,切实保护了耕地,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稳定了农民承包土地的思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五,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增加了对基本农田投入,加强了“吨粮田”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2 总体流程图
3 基本农田上图
3.1 基本农田上图原则
3.1.1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采集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调整资料为电子图件时,通过数据转换,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层套合,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落实到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基本农田位置、范围、地类的方法。根据数据库建设相关要求,对数据格式、数学基础等进行检查,对不一致的进行转换。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电子图件进行纠正,与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地类图斑层套合。
(2) 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属性。
(3) 对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对不满足拓扑要求的进行修改。
3.1.2 上图原则
(1)对于有基本农田补划、调整资料的,以补划、调整资料为依据,将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原有的划定界线删除,以补划、调整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2)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形状一致,在数据库中直接提取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形状基本一致,只是由于纠正、数据转换等技术处理造成的界线位移,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相应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4)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基本一致,但有部分地类图斑界线不一致,经有关部门处理认定后,以划定时的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5)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形状不一致,应由相关部门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3.1.3 检查
(1)数据文件命名、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是否符合数据库标准要求。
(2)基本农田上图内容是否遗漏,是否符合要求;
(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是否与提供的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和调整资料一致。
(4)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的属性数据结构是否符合附录A要求;
(5)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的属性值是否正确。
(6)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
(7)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的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是否一致。
3.2 调整补划方案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相衔接,基本农田平均质量有提高和建立永久性保护区的原则,按照国土部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
3.2.1 确定基本农田总面积
各地级市上图的基本农田面积总量不得低于与省(自治区)签订的2009年耕地保护责任状中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中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相衔接。各县(区)上图的基本农田总面积由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本市的基本农田总面积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确定。
3.2.2 确定调出的基本农田位置及面积
符合下列条件的基本农田,应在基本农田调查上图中调出:
(1)根据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初步成果,经核定现状基本农田中已不宜再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土地,即除耕地、可调整土地(包括可调整园地、可调整林地、可调整草地)、优质园地、精养鱼塘以外其他地类的土地。
(2)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的基本农田。
(3)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的基本农田,作为“绿心”、“绿带”保留的耕地以及作为绿色开敞空间保留的耕地除外。
(4)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
(5)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宜管理的基本农田。
3.2.3 确定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
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市国土资源局确定的各县区基本农田总面积-(根据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初步成果统计的基本农田总面积-调出的基本农田面积)。
若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小于或者等于0,则不需要进行补划。
3.2.4 确定补划的基本农田地块
根据需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确定补划的基本农田地块。补划为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原则上为耕地,并符合下列要求:
(1)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中新增的优质耕地;
(2)地形坡度小于25度,集中、连片,质量较好的耕地;
(3)地形坡度大于25度,具有景观功能和粮食生产功能需要特殊保护的梯田。
按上述要求划定后,补划的基本农田面积仍然不够的,可以依次将质量较高的可调整土地、优质园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3.2.5 补划的基本农田上图
根据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在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初步成果中,将补划方案中调出和补划的基本农田补充落实到图上,补划的基本农田图斑用红色(R230,G100,B100)表示,以区别于原划定的基本农田。在基本农田数据层中,把调出和补划的基本农田信息进行入库处理,在基本农田图斑的属性结构中增加补划基本农田字段(字段名称:补划基本农田,字段代码:BHJBNT,字段类型:Char,字段长度:2,值域:属于补划的基本农田填写“是”),增加调出基本农田字段(字段名称:调出基本农田,字段代码:TCJBNT,字段类型:Char,字段长度:2,值域:属于调出的基本农田填写“是”),以区别于原划定的基本农田。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隶属山区的市 (县),耕地坡度较高,III级以上坡度耕地面积较大,在本次基本农田调整时,基本农田面积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省(市)下达指标的实施,Ⅴ级质量较好的梯田和坡地仍保留作为基本农田。
(2)县级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成果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全面的自检,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外业和内业核实,并对成果的质量负责,自治区土地调查办负责进行成果验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外业抽查。
(3)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成果验收时,要附上当地人民政府对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的意见。
(4)县国土资源局要把原基本农田资料扫描存档,以备自治区、市土地调查办抽查。
5 小结
二调基本农田上图,我国基本农田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耕地总体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将原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用地、林地、草地、裸地等其他土地调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总体质量有较大提高。
(2)耕地得到更加严格保护,并落实地块,落到1:1万土地利用现状库中进行管理,有力保障了耕地红线,加强了耕地的保护力度。
(3)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调整补划后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且综合考虑了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真正落实了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双赢要求。
参考文献
[1] 方文婷;张宗可;;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及探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施朗;;县市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霍东升;;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4] 徐军;钟承志;;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建库经验浅谈[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二调基本农田上图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ongyekeji/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