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能源发布时间:2012-02-25浏览: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
1989 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UNEP)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总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1.3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作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庄严承诺。1994年3月25日,《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1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建筑运行能耗。建筑运行的能耗,即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的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因此,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点。按照节能建筑分类,建筑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其中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由于工业生产用建筑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产要求有关,并且一般都统计在生产用能中,本文仅讨论民用建筑(既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运行能耗。
2.2建筑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近30年来建筑节能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世界性大潮流,这一潮流的直接原因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而更深刻的原因则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建筑热环境的改善等社会需要。目前,世界平均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7%,其中,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在内的民生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80%以上。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住房制度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住宅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每年新建房屋17亿~18亿平方米(城镇居住建筑4亿~5亿平方米,公共建筑4亿~5亿平方米,乡村居住建筑7亿~8亿平方米),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约两个百分点,并极大地提高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增长迅猛。
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目前我国建筑的能耗占到整个社会能耗的30%左右,公共建筑能耗又是居住建筑能耗的十倍,每年我国新建几十亿平方米的建筑,我国90%的存量建筑都是高耗能的建筑。我国的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高出两到三倍。
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是相当严峻的。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不到1吨标准煤,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5~1/10,但是建筑用能比例显著增加。建筑节能的核心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所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所以降低建筑能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3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完善建筑节能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选择了建筑节能;反过来,为了实施好建筑节能,必须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处理建筑节能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能源危机阴影的笼罩下,各发达国家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大有提高,采暖、空调和照明的设备与技术日益进步,人们越来越能够在更为优裕和舒适的室内环境中生活与工作,人类建筑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由于对可持续发展和建筑科学技术认识掌握的局限性,人们未曾料到,与这种文明与进步相伴而来的是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①在一些密闭的建筑物的空气中,含有尘埃和细菌以及从建筑材料、家具和办公用具中释放出来的千百种挥发性有机物,使人体器官受损,影响公众的健康和生命;
②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几十亿吨林木、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22%,而且很不均衡),材料资源的大量开采,带来土地的破坏,植被的退化,物种的减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
③住宅与公共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和家用电器等设施消耗了全球约1/3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而这些化石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才形成的,它将在我们这几代人中间消耗殆尽;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节能建筑的设计思想应充分利用建筑所在环境的自然能源和条件,在尽量不用常规能源的条件下,创造出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室内外环境。节能建筑的设计关系到三方面的研究内容:当地气候特征,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特征。
当地气候特征指当地一年四季室外气象条件,如空气的温湿度、风速和风向、日照率、降雨量、积雪等。在冬季日照率大的地方,可以考虑太阳能的利用,如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集热器。夏季日照率大的地方则要考虑建筑物的有效遮阳措施。夏季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可以利用建筑物的蓄冷特性进行自然冷却。
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包括对室内空气温湿度的要求。传统的设计方法要求空调建筑的室内环境必须维持在一个比较狭窄的温湿度范围,如温度在25~28℃之间,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空调设备的容量是根据维持整个空调要求的温湿度值来决定的。近年来大量空调建筑的使用已带来所谓空调建筑综合症的问题,那长期生活在空调建筑中的人出现的某些症状,如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是由于空调建筑的室内环境比较稳定,空气温湿度变化小;另一方面由于空调建筑的密封性好,室内空气品质差,人们得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
目前各国都在极力提倡Free Cooling Building等利用自然冷却的非空调建筑,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管理,某些气候地区完全可以不使用常规能源而维持建筑环境达到设计要求,这种建筑就是所谓的“零能源”建筑(Zero Energy Buildings)。室内环境的设计应建立在对人体热舒适性研究的基础上。有关研究指出在室温不超过30℃房间,完全可以通过风扇提供的动态风来维持人体的热舒适。即使需要空调的房间,也可以采用区域空调的办法来维持人体所在工作区的热舒适性,而没有必要维持非工作区的温湿度。可见采用区域性动态空调的方法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空调的能耗。
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指建筑物的造型、朝向、围护结构保温情况,外墙外窗的遮阳情况,以及建筑空间的通风换气情况。合理的建筑结构应该在夏季有效地组织通风和防止太阳照射,减少室内过热和潮湿;在冬季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对外墙外窗进行保温,提高室内温度;在过渡季有效地利用室外空气进行通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有关调查指出,位于同一地方的相同类型的建筑物,由于建筑结构的不同会导致能耗指标相差超过一倍。
 建筑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及应用为建筑节能多因素协调提供了可能。建筑自动化指建筑设备系统(如供热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运输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办公系统、通讯系统等)的监测、管理、运行和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大厦的基础是通讯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大楼自动化管理系统BA、消防自动化系统FA和信息自动化系统MA的有机统一。建筑自动化要求建筑设备系统的合理设计、有效使用以及运行控制过程中的能量节约,以保证建筑设备在提供要求的建筑环境的同时,达到初投资、运行费和维修服务费最小的优化目标。
建筑自动化不仅是实现低能耗建筑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建筑安全、舒适和适应性的保证。随着建筑物规模的增大,对整个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越来越像是对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建筑自动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由此可见,节能建筑应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应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这样的建筑节能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要求。
 
结论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建筑节能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建筑节能的实施,是建筑节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根本保证。我国建筑节能处于跨越式大发展的转折年代,面对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峻问题,建筑节能工作者肩负着艰巨的历史重任。建筑节能工作者应充分理解运用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按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尚的科学伦理观念为指导,研究建筑节能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积极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产业的发展,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199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30号.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 鲍健强 等编著.《自然辩证法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9。
[4] 韩英 编著.《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测度方法-当代建筑节能理论与政策论丛》.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1。
[5] 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 编.《节能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7。
[6] 杨维菊 编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8。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engyuan/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