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背景中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展望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能源发布时间:2020-07-11浏览:

  摘 要:全球变暖加剧带来的不良后果严重,深入了解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对于正确对待节能减排以及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及还未解决的危机做出较为理性的分析和概括,同时在此基础上,为新能源汽车生存空间和进步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全球变暖;建议

能源工程师论文

  1 全球变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必要性

  1.1 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

  近年来,“全球变暖”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形势,它表现为温室效应不断积累,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导致温度上升。依靠世界气象组织研究,全世界温度在最近二十年持续增加。

  温室效应为导致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虽然温室效应的存在给地球的生命体提供的保障,但由于地球自然事件(如火山喷发等)、人为排放以及破坏二氧化碳循环圈等原因,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导致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全球温度的升高将会导致满足生物对温度、水分的要求,影響其生长与繁殖。

  1.2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冰川融化、病毒蔓延、洪水泛滥,这些都与全球变暖有关,但是由于各国对经济发展的追求而常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全球大气环境情况日益俱下的背景下,我国以长远发展眼光平衡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中国重视全球变暖的控制不仅是出自一个大国对于地球及世界的责任,更是因为我们有义务为温室气体的减排作出贡献。聚焦于我国碳排放的分布,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已经超过社会14%且仍为增长态势,而其中70%排放量来自于道路运输[1],由此可见新能源在运输行业中运用发展是迫切需要的。

  除此之外,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备受关注的。汽车排放气中对温室效应影响除了熟知的二氧化碳以外,还有甲烷和一氧化二氮[2],三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占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的95%以上。由此看来,研发与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单单可以缓解我国本有的石油资源紧张的居民,还能够有明显成效地改善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从“十五”开始,我国依靠众多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颁布了各项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扶持政策,采用了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如出台《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等)以促进消费者能够尽快地接受新能源汽车。通过EV Sales研究,在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形势大好,达到120.6万的数额。通过连续保持五年的全球销售第一的成绩[1]。

  总的来看,不管是从销售数量还是从品牌树立上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迅猛,涌现了如比亚迪等一系列的典型的、知名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但是虽发展速度很看,但依旧未达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00万辆以上的预期。

  除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占额上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外,在技术方面也存在需要提高或者改进的地方。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仍望尘莫及,有很大追赶空间,我国虽然拥有制造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天然资源优势,但发达国家采用各种联合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进行开发,从而在技术层面有很大的成果及突破。中国纯电动客车,乘用车的建造水平提升,其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平均续驰里程变长,但是技术水平依旧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而一个依旧存在争议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研究的最好途径会是纯电动汽车吗?虽然电动机不会像内燃机一样产生较多的温室气体,但是它依旧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以铅酸蓄电池为例,在蓄电池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依旧会产出以硫酸雾为主的酸气,不仅对人体身体健康有危害,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

  根据前文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目前情况研究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即使已经有了燃油经济化,多元化能源,节能减排化与科技集中的趋势。但是核心技术仍未有突破性发展。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系统性发展欠缺,导致了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备配置上都亟待补充与发展。

  3 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前景和倡议

  3.1 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减低成本寻求协调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可以在基于我国国情的条件下,借鉴他国成果经验或举措,并尝试与发展国家进行国际合作。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规划中,把技术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通过技术提升、品牌打造从而系统优化产业类,将各个程序的成本降低,提高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在经济价格方面的优势。同时,政府和车企可以与车间、互联网行业等更具有专业能力的领域进行协同技术开发,已达到强项互补的作用,增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提升世界市场份额。

  3.2 加强配套基础设备建设,优化服务提供合理补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充电桩也需要规范管理。计划于2020年初步打造充电设备机制,达成“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目标。然而到2019年底为止,中国车桩比只有3.1:1,严重失衡,充电桩总数是121.9万根[1],所以“两新一重”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重视,它囊括了“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指导方针。的确,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齐全,制约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建设发展。其具体表现在充电桩技术尚未成熟、迅速以及其数量与分布上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3.3 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车企与政府这些组织机构必须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政策,便于潜在消费者对其功能和发展趋势、支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公众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能够让其感受到对于生态的保护与自身利益、责任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加强社会各界对于全球变暖以及新能源利用的关注,进一步增强人民关于节约经济化的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茜,王昊,葛鹏.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展望[J].汽车实用技术,2020(09):285-288.

  [2]何立强.中国机动车温室效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其削减潜力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4.

  推荐阅读:新能源类课题好申报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全球变暖背景中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展望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engyuan/5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