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能源发布时间:2016-05-06浏览:次
本篇石油化工论文分析中国石油能源危机及对策,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石油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战略能源,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面临着诸多的石油安全问题。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我国不仅要解决内部石油储备的问题,也要注重外部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的战略资源的安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 Gas(双月刊)1972年创刊,是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石油化工与天然气化工领域的科技成果,包括油气处理与加工、天然气及其凝液的下游产品开发、油田化学药剂、天然气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技术开发展动向等。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生产、应用和管理的人员以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石油与天然气化工》主管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主办单位: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燃气净化总厂;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国内统一刊号:51-1210/TE,国际标准刊号:1007-3426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有人说过:“谁占有了石油资源,谁就占有了整个世界,因为他可以用柴油统治海洋,用汽油或煤油来统治陆地,用高度精练的石油来统治天空。此外、它还能在经济上统治他的同胞,因为在石油中它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在20世纪初就有人已经意识到了石油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到了全球信息工业化的时代,石油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人们习惯把我们现在的时代称之为“碳化氢时代”,所谓的 “碳化氢”就是指石油。之所以这样称呼我们的时代就是因为在当前社会石油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重要影响,无论是居民生活还是国家战略都离不开石油的影响。
一、石油的战略影响性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三大要素:技术、资金和资源。在资源这一要素中能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主要经历了三大能源发展阶段:木材、煤炭和石油。自1859年大规模的商业性开采以来,由于石油具有含热量高、运输使用方便等特点,到1965年已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39.4%,取代了煤炭成为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来源。20世纪60—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价格低廉,世界石油消费1963—1973年由 13.8亿吨上升到28.2亿吨,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高度依赖。由于石油对现在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使得石油从一种普通的商品和能源变成了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各国争夺的重点,也变成了某些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用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重要工具。从当代的国际政治的演变来看,历次重大的事件无补与石油有重大的联系。在二战自后,世界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区冲突中大多都与石油有关,从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到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再到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同样都说明了石油战略对世界的影响重大。
由此看来,石油已经在国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工具同样也成为新兴国家反对霸权的一种手段。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物资源这么简单,它已经是一种兼有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利器。
二、中国面临的石油问题
(一)石油能源需求的持续膨胀
石油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以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量大致是成正比的。按照IMF和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不断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0.1%。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巨大汽车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形成,所以,中国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必将持续迅速增加。早在2006年,美国的国会预算委员会报告就指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的石油消费是否将会继续增长——因为这已经毫无悬念——而是今后五年将以怎样的速度增长。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列,有报告认为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需求以每年5%的速度在不断地增长而自产的石油仅增长了1.8%,目前中国的进口石油已占本国石油消费量的近30%。
我国石油生产首先是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由于中国油品消费不断增加,从1993年起,中国已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从1996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0年中国大约进口原油7000万吨。2000—201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需求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5%原油进口量将突破亿吨,从而使中国成为亚洲和世界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之一,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总量的13%—14%。
综上所述,21世纪我国石油的供需矛盾将日趋尖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随着常规能源的逐渐枯竭,急需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能源问题。
(二)石油进口渠道的单一
目前对于中国来说,石油的运输方式比较单一。90%以上进口的石油资源需要从海上船运,在这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所以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从中国的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来看,其石油的进口国家也较为单一。据统计2002年中国80%以上进口的石油来自10个国家,其中60%以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5个国家。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的64%和34%。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中东、非洲地区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十分的动荡,局部冲突持续不断并伴随恐怖事件频繁发生;而且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都需要采用海上集中运输的方式,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安全隐患突出,石油进口同样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有学者明确指出,“目前中国海军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将使得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凸现。”
(三)原油供给受制于人且应对石油风险能力脆弱
目前,中国有超过一半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而美国则不惜动用武力加强对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同时,中亚国家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是中国的近邻,双方在石油合作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对于中国原油水路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则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通道之一;再次,美国、日本和韩国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试图阻挠中俄能源合作顺利进行。由此,中国的国际能源环境是不容乐观的。
中国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已分别在1998年和2005年5月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油价随国际市场波动2000年7月,国际的油价曾一度突破每桶35美元的新高,而中国国内油价也达到每桶32美元的高位,这样一来,对石油下游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2000年上半年,国内用油大户中国民航因油价攀升,全行业增加成本支出12.7亿元,使得航油的成本占航空公司业务成本的比例从22%上升到31%。可以看出,油价的剧烈波动,会使许多行业成本上升,获利减少,抑制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同样也会导致社会的物价水平上升,抑制社会消费的需求,给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中国应对石油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确立我国的内部战略石油储备
1.在借鉴各国经验后,我国在确定石油储备之前应建立相关的石油储备的立法工作,我国的石油储备的相关法规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总体框架,然后是政府储备、之后是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储备之间的关系,石油储备的发展目标及不同时期的实际规模以及国家石油储备的决策和运行的机构和不同层次机构之间的权力与义务的关系,储备石油的运作方式,石油储备建设的资金来源,石油储备监督的机构等方面。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起草的《石油储备管理条例》已进入最后的阶段。该条例出台后,将成为中国石油储备中法律体系的核心部分。
2.要多方面筹集石油战略储备的建设资金,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所需要的资金数额庞大,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看,我国应采用一种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在多元化的融资过程中,国家可以采用国家石油储备的财政性拨款和利息补贴的资金,因为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安全,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财政拨款。同时开征石油战略储备税和发行石油储备资金的债券,发放石油储备的资金债券,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广泛地吸收社会闲散的资金,有利于提高其参与石油战略储备建设的意识。还可以动用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来换取石油。我国目前的巨额外汇也是解决我国石油储备中资金短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要根据国情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石油储备规模的确定主要以“石油储备按本国一次能源结构、石油资源进口依存度确定,以满足国家的需要、符合欧盟(以及国际能源机构)规定”为原则,因此我国的石油储备目标就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确定,可采取分步实施的具体方法:2006--2010年期间为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建设的初级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国内石油消费量将达到3.9×108t,而我国石油产量将达到1.9×108t,石油的净进口量会达到约2×108t。所以,我国的石油储备也应较目前增加。2011—2015年期间为中国的石油储备稳步发展的阶段,该阶段的规划目标则是使中国总的石油战略储备量达到80d的进口量水平。2016—2020年期间为石油储备建设的逐步完善阶段,储备规模是100d的进口量。
(二)扩展我国外部石油进口的多元化
对于中国来说,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石油储备战略,还要确保外部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石油资源的安全性。
1.对于中东地区来说,中国要想长期稳定地获得中东地区的石油,就必须努力处理好与中东产油国家的关系,而这其中石油储产量巨大并且对海湾地区安全局势有重要影响的沙特、伊朗以及油气资源丰富的伊拉克就应成为中国在中东石油外交战略中的主要目标。沙特目前的探明石油储量为355亿吨,约占世界的25%,为世界第一,并且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它的剩余产能位于世界之首,所以,它可以对国际油价和供应形势产生重大影响。而伊朗则由于它可以随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所以对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安全能够产生重大影响。而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石油储量占世界第二,并且在于中国的石油贸易也在不断地增长之中,对我国来说也是对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对中亚国家来说,中国与其的石油合作是必要的,这是因为:中亚地区在地缘上来说与中国是邻国,并且中亚也是潜在的巨大市场,中国如果与中亚地区建立良好的石油贸易关系将可以大大加强中国的石油安全和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并且摆脱单一的海上运输的方式,可以用管道和火车等运输方式来改变运输方式的单一,从而大大加强了我国的石油安全。对于中国来说,发展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俄罗斯石油的一大优点就是它可不经过第三国就可直接运抵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石油东运的管道相比,俄罗斯一中国管道可以不受到第三国局势动荡的影响,而且管道的长度可缩近短一半以上,建设和运输的成本要低得多。
3.东南亚对中国的石油安全影响主要表现在石油运输安全方面。目前,中国从海外进口的石油都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和我国的南海,因此,马六甲——南海一线已经是我国的石油生命线。然而马六甲海峡在东南亚国家的势力范围内,包括印尼和新加坡正企图增强对海峡的控制权,而南海的东、南、西三面都是东南亚国家,在这样特定的条件下,它们可对我国的东南亚石油来源和海上航运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石油需求与储量矛盾突出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nengyuan/3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