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免费文献发布时间:2021-05-21浏览:次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诞生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受到百姓的爱戴和追捧,但是它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文章针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提出其健康发展的新举措。
关键词:民生新闻概念形成创新措施
电视民生新闻的由来及概念形成
《辞海》里对“民生”一词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而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正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
我国新闻媒体正式提出”民生"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平面媒体的都市报、城市晚报,大量报道的社会新闻即是"民生”新闻的雏形。2001年沈阳电视台的《直播生活》带有明显的“民生”特质,但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2002年元月1日,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大时段节目开播,仅仅一周时间节目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一步跃入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榜,最高点收视率达到17.7%,创造了国内地方电视台新闻收视的奇迹。受该节目之影响,全国各地电视民生新闻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像河南电视台的《都市频道》、陕西电视台的《都市快报》、西安电视台的
《西安零距离》、成都电视台的《成都零距离》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形成,为传媒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新闻宣传的新局面,被专家们称作中国新闻的第三次革命。
电视民生新闻的实践,引起业界和学界的极大兴趣,纷纷总结归纳电视民生新闻一词的内涵,然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到目前为止,对电视民生新闻基本概念的说法已有五六种之多,但是比较能够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观点是: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电视民生新闻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千台一面,同质化严重。电视民生新闻深受百姓的喜爱与追捧,于是乎,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闻风而动,风起云涌,呼啦啦一阵风似的跟风赶潮都办起了民生栏目,光是栏目名称的相似雷同就非常严重。像《南京零距离X西安零距离》温州零距离》,还有《直播北京》直播南京X直播郑州X直播西安》
等。标题相同相似,内容相似相同,车堵车撞、邻里纠纷、打架斗殴、吃喝拉撒,如此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塞满了荧屏。这些事情看似热闹实则无聊,开始觉得有点新鲜,时间一长就感到毫无意义,无非是给一些无聊的看客增加点生活笑料罢了。在主持风格上,主持人的面孔、语调也十分接近,浓重的地方口音夹杂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让人听着心里很不好受。节目的摄影镜头多采用长镜头,原生态,不剪辑,噪音、污染、垃圾进入镜头,打斗、争吵、辱骂、声嘶力竭的呐喊以及各种丑陋的姿态一起涌进视频,不仅玷污了视频,也玷污观众的眼睛,玷污了观众美好的心灵。总之,民生新闻的同质化问题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负面报道过多,社会效果不佳。在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负面的东西原本就不少,人们不愿看到它、听到它,即使过去了很久的事件,人们都不愿重新提起它。特别是那些受人欺负、受到侮辱、严重伤害心灵和尊严的事情,人们更不愿让它重现眼前,因为这无异于第二次受到伤害。而某些电视民生节目恰恰犯了生活的大忌,毫无顾忌地揭人隐私,挖人老底,诸如三角婚恋、争风吃醋、偷鸡摸狗、爹死娘嫁等通通搬上镜头。按说这些事情也都属于民生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也是属于一些人的无奈和不幸,遇见了就很丢人很没面子,何况别人把家里的烂事搬上荧屏大肆渲染,且毫无顾忌地胡乱平说呢?人活在世上都是有尊严的,不管他贫穷和富有,也不管他居官或做民,所以,作为电视人首先应该明白这一点。电视新闻民生节目应尽量减少负面报道,以免有意无意中伤害了百姓的尊严,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
为献媚受众,降低新闻价值。新闻是有价值的,一条好的政治新闻能鼓舞土气,号召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去完成光辉伟大的事业,如毛泽东同志当年发表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新闻;一条经济新闻能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困境,使遍地卖不出的农产品打开销路,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如《谢集镇丰产的辣椒卖出去了,椒农笑了》。而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中,一些新闻既没有政治价值也没有经济价值,只是为了献媚少数受众以供观众猎奇取乐,如菜市场上妇女因为几颗大葱吵架斗嘴、打斗撕扯。这样的新闻严重损害了新闻的形象,降低了新闻的价值,同时,诱发了受众的负面心理和不健康的情绪,为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百害无益。
主流感不强,正能量弱化。电视民生新闻要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起到凝聚人心、团结人民、艰苦奋斗,为建设富裕、强大的现代化中国而努力奋斗的作用。这是社会的主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节目好像根本就不懂这些,热心报道的是灯不明、路不平、汽车撞进路边坑,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烂事,该不该报道?该,但不能简单的一报了之,要做深度报道,要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要让有关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把问题给以彻底解决,给市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改进的具体措施加大创新力度,突出节目特色。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健康顺利地发展下去,必须走创新发展的路子,只有创新才能使节目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能牢牢吸引受众把节目看下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特色就是镜头下移,让老百姓作为节目的主角,积极参与政府倡导的政治、经济生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以便更多的人凝聚在一起,共同走向繁荣富强的美好岁月。从事这个节目的记者、编辑都应围绕这一中心选题、收集素材,并深挖素材背后的东西,把节目做深做透,做细做精,做成老百姓喜欢看的节目。内容为王是所有新闻节目的要求,一期节目缺乏丰富扎实的内容,再怎么有好的编排、好的包装和制作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观众是不会买账的。因此,节目的创新首先要从内容上下功夫,记者要做好采访策划,深入下去,对要采访的题材进行认真地调查研究,分析对比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使电视民生新闻的特色彰显出来,让它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食粮和情感寄托。
报道要有深度,力争做出精品。电视民生新闻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不能说它是对原生态生活的复制和还原。它是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生活细节,去揭示蕴藏于生活中的哲学道理,倡导的是一种美好的社会道德社会观念社会秩序。因此,在观看节目的时候,观众看重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新闻事实中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深层理性思考。电视民生新闻表面上看来不是时政新闻,它的本质和目的却是一样的,它必须向民众提供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产品,不然的话,它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做得有深度,做出精品,记者就要深入下去,挖掘新闻背景,多方收集材料,然后再从理论的高度对材料加以分析、判断、概括,从中找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律性的东西,为新时代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丢掉媚俗观念,融入主流宣传。电视民生新闻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弯路,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掉入了媚俗的泥潭,遭到业内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的批评。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应该接受专家的批评意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尽快融入主流媒体宣传队伍中。电视民生新闻的采集和编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在强调平民意识、服务百姓的同时,自觉地承担起开拓民生视野的强大社会职责,做到全心全意为社会担当,为民族复兴发展做贡献。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要树立很强的公共意识,既要关心平民百姓的生活和疾苦,也要关注与百姓相关的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发展的宏观走向。编辑、记者要善于从民生角度解读政府的"国计”与“民生”,让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百姓的生活结合起来,召唤大家一起投入到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伟大建设中去。提高节目编排艺术,增强节目吸引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编排在新闻制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编排得当收视效果就好,编排错乱收视效果就差,节目的收视率就会大打折扣。这是考验新闻编辑编排能力的重要一环。首先,要做好新闻内容的筛选。面对记者采访来的许多新闻稿件以及节目播出的有限时间,编辑必须筛选出既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又能充分服务受众的新闻。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和高超的艺术修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新闻材料中辨别真伪,做出准确的选择和判断,甄选出符合社会发展实情和积极向上的新闻内容。其次,要选好头条新闻。头条新闻是当天整档新闻节目的灵魂和导向,也是新闻节目的眼睛。要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社会关注度高、容易引起共鸣的新闻作为头条播出。其三,要打破四平八稳的常规编排,采取波浪式的编排方式。头条选好之后,将硬新闻、软新闻交叉编辑,做到口播、现场新闻交替出现,制造出山峰波谷相间的新闻段落,使受众的注意力有集中,放松,再集中,以达到最佳收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宝才.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品质四大策略U].中国记者,2010,(10):64-65.
[2]许强,曾鹏、略论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其现状反思[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03):30-31.
[3]李远君,电视民生新闻的问题及对策[1]青年记者,2012,(23):24-25.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形成、现存问题及创新发展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mianfeiwx/57564.html
* 填写需求信息,或选择平台现有SCI/SSCI选题(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