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免费文献发布时间:2021-03-23浏览:次
摘要: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个人)正奖获得者,大国工匠"军工绣娘"潘玉华,通过20多年的刻苦钻研,乘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和"技能报国"的情怀,融入"学习、专注、担当、奉献"的工匠精神,积累沉淀一体化质量方法,为培养"军工绣娘"型高素质、高质量意识的技能人才树立了标杆,助推"
质量强国、质量强军"战略。该文重点阐述"军工绣娘"凝练并实践的一体化质量方法。
关键词:一体化质量方法;上下游协同;标准化:信息化;经验知识化
Abstract: Pan Yuhua. National craftsmen."military embroidered niana"who won the third China quality prize
(individual) honor. through 20 years of hard study, adhering to the "national interest above all else"and "skill of patriotrism"concepts, infuse "study. focus. duty. devote"the spirit of craftsman to accumulate integrated quality method, setting a benchmark for cultivating more an more "military embroidered niang"high accomplishment and high quality awareness skills talents, booster quality power national and quality power army strateg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ise and practical integrated quality method of "military embroidered niang"
Key words: integrated auality metho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llaboration: standardization: informatization: experientialization
0何为一体化质量方法
一体化质量方法,作为"军工绣娘"潘玉华对提质增效的探索与实践,是一套成系统、可复制、能推广的方法,它涵盖了上下游协同化、操作标准化、工具信息化、经验知识化四个维度。上下游协同化通过集众智、合众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操作标准化是让每个人一致、稳定的产出高质量产品;工具信息化,通过挖掘数据变为有效信息,智能化实现产量翻番;经验知识化,通过浓缩科学育人的种子,实现组织质量的持续升级。图1所示为一体化质量方法框架图。
1上下游协同化
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与日俱增,这不断地挑战着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能力极限。唯有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设计师、制造者、用户之间的上下游紧密协同,形成需求传递和使用反馈的良好循环,促进问题发现前移,系统化解决产品痛点,才能充分、全面考虑用户需求的同时,又好又快地确保产品实现,有效节约质量成本。
上下游协同化要求每个人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需要清晰地知道自身所处的"用户链",以系统视角,全局高度,从服务与被服务维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组织整体效益。上下游协同化包含了三个重要阶段的协同:设计阶段协同,制造阶段协同以及应用阶段协同。
设计阶段协同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制造者提前介人,协同设计师从可制造性角度识别潜在风险,优化设计方案,完善设计图纸,提升一次设计成功率。
制造阶段协同是在产品制造阶段,通过上下工序间的协同,广泛收集人、机、料、法、环的质量风险因素,通过主动了解下道工序的不便之处,积极改进自身工作质量,通过新产品试制,验证设计、制造边界,稳定完成产品从图纸到实物的精准转化。
应用阶段协同是指在产品交付用户应用阶段,主动跟踪产品的适用性,协同用户,透过用户的眼睛开展"三找"活动-找用户使用的不满,找制造不足,找设计不妥,持续改进,提升用户满意度。
潘玉华及其团队将上下游协同化运用在日常的科研生产中,与上游设计师、下游用户协同,在无铅BGA有铅混装技术、高频传输的LTCC与PCB间垂直互联技术、SiP集成设计等多项攻关中实现从0到1的突破。
2操作标准化
如何实现每个人稳定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依靠操作标准化,明确流程,规范动作,让每个人都能一致、稳定地产出。操作标准化的方法分为四步:学标准、定标准、用标准、优标准。
首先带着问题学标准,标准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凝集了行业高手的经验。如何学?先查阅、再对比,从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再到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结合实际过程,兼顾先进性和实操性,汲取精华,为己所用。接着六做法定标准,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正常情况怎么做,特殊情况怎么做。然后入心入行用标准,依靠实践练习巩固质量意识,意识指导行动,形成条件反射,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结
果达到标准。最后人人参与优标准,标准背后是技术的厚积薄发与迭代更新,需要固化与优化并行,让每位员工都参与到标准优化过程中,鼓励任何环节的小改善。
潘玉华及其团队针对传统的文字工艺及装配图纸,对高密度产品的操作指导性较弱这一情况,开发了图文一体的E-SOP(Electronic-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电子标准作业指导书。
每位员工在用E-SOP指导操作时,都能结合自身作业过程,学标准、用标准,并通过操作环节的小改善,不断完善E-SOP图2所示为传统装配图纸,图3所示为交互式的E-SOP图纸。
目前,产品作业指导书已实现E-SOP的100%转化。 产线全面应用E-SOP后,操作不良率大幅降低,员工的平均识图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3分钟内,新员工的培训周期由45天缩短至14天。
3工具信息化
如何让单位时间的产出实现保质增量?依靠工具应用的信息化,既能替代人的低效重复劳动,又能解决人在作业中因疲劳、技能水平等主观因素引入的质量故障。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占用,生产数量既多质量又好的产品。
工具信息化的开发方法分为6步(如图4所示)。深人现场开展现状调查,针对"现实、现地、现物",以能够切实提高效率为判断依据,找出相对准确、清晰、具体的需求。聚焦主要问题,整合需求清单,进一步确定信息化的思路和目标。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建立数据仓库,遵循时效性、实证性、代表性原则,筛选整理出有效数据。通过梳理数据内部的逻辑关系,结合算法建模分析数据,将数据变为有效信息,实现数据信息可视化。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通过开发、测试,形成信息化软件,在试用和反馈中,实现软件优化。采用"两个是否"评价工具信息化的效果:是否能替代人的低效重复劳动?是否能获得质量更稳定的产品?当达到目标效果,即代表该项信息化工具开发成功,可进入推广使用阶段。在使用中,不断结合用户的反馈意见,朝着多、快、好、省的目标持续迭代更新。
在应用工具信息化这一方法开展质量实践中,成功开发了可制造性设计平台(Design For Manufacture,简称DFM平台)和可靠性仿真平台等工具。DFM平台,通过人机交互,替代传统产品依靠人人交互,串行开展的"电气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将串行变并行,实现"三合一",有效缩短23的产品设计周期。
DFM平台高度集成"8142种元器件结构模型库"、"157条工艺规则库","1.1万种元器件工艺属性库",统一设计准则,避免人为理解差异化,通过自动审查设计图纸,有效避免人工出错,确保产品设计一步到位。所有图纸问题按照"危险、高、中、低"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并通过不同颜色标注,优先级为“危险"的问题图纸会被自动退回修改,如图5所示。
4经验知识化
如何实现组织质量持续升级?依靠经验知识化。经验是个性的,知识是共性的,把经验知识化,让传承组织化,为培育分享型、学习型组织注入新能量。
图6所示为经验知识化循环图。沉淀、分享、学习、应用、再生作为经验知识化的五个阶段,"沉淀"强调将失败时吸取的教训,成功后凝练的方法等个人经验、技巧、诀窍进行编撰,形成系统的方法,转化为组织知识。"
分享"重在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学习"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全员学习的积极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应用"需要结合场景,学以致用,在应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再生"是通过对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知识的生成与获取、共享与交流、接受与应用,形成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人的再生和知识的再生。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决定竞争力。积累知识总量,精进知识质量,扩大知识流量,提升知识增量,成为潘玉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质"胜之道。
“吃一堑,长众智"。工作室鼓励全员通过文字、图片和数字等形式,将经验和诀窍转化为学得来教得会的东西。自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参与编制了20余份工艺规范、30余份作业指导书、上百个质量案例,把个人沉淀凝聚成组织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工作室借助知识共享平台持续发布和更新知识沉淀,举办电气互联专业工匠学院培训班、交流研讨会、经验教训总结会,每季度定期开展交互式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形成了愿分享、善分享、增交流、促提升的正向循环。如图7所示。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潘玉华与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探索研制、生产领域的新工艺、新方法,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过程实践,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份,发表论文15篇。潘玉华带领和参与的Qc活动小组,始终坚持PDCA的质量改进方法,长期开展QC活动,屡获殊荣。如图8所示。
"学无止境"。工作室将生产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与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增强"人"的学习力,来激活“知识"的再生力。平台集成了一批贯通基板制造、电子装联、调测试等上下游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了一批将过程改进融入日常工作的QC人才,更为成都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了"利器"。2019年,工作室有8名成员当选"成都工匠"。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知识型工匠和分享型组织,必能赢得日新月异的未来。
5结语
中国质造,从追随到赶超,需要有力的引领者。科技引领,技能引领,更要方法引领。一体化质量方法作为集众智、合众力、出匠品的有效质量实践,为信息时代下的产品“质造",提供了一条从0到1的突破之道,从1到多的可持续增长之道,在传承和传播中见证了以潘玉华为代表的个人追求质量的不懈努力。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一体化质量方法的实践及应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mianfeiwx/56618.html
* 填写需求信息,或选择平台现有SCI/SSCI选题(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