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损坏的防治及恢复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路桥建设发布时间:2012-02-28浏览:

近年来,混凝土路面裂缝土路面使用量大,损坏量也大。且施工掌握不好易出现裂缝甚至断板,若未及时进行处理,路面受雨水潮气侵蚀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使路面基础产生塑性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继而破坏整个路面工程。此时再维修难度就大了,且影响交通,这对于有地下管线的城市道路,交通量较大的公路段,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不便。加之维修又达不到质量要求,形成了坏就修那坏就修哪,越修越差的恶性循环。本文就此相关问题做如下浅析。
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维修问题
1、裂缝产生原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非常复杂,在正常施工中常遇到的几种原因为:由外荷载(包括施工和实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有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缝(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运和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等)引起的裂缝,可分为塑性裂缝、干性裂缝、温度裂缝、不均匀沉降裂缝、张拉裂缝、施工及其不可预料的裂缝等。
(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通常大多出现在高填方,半填半挖路段、填挖交界以及软土地基路段,主要是由于路基横向不均沉降或板下的不均匀支撑造成的,特别是当路堤从局部洼地通过时,如果路堤两侧没有有效排水、设施,路堤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除向地基渗透外,还能渗入路堤下部。
(2)横斜向裂缝
路面横、斜向裂缝通常发生在①填挖相交断面②新老路基交接处③土基密度不同部位④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和路基连接处⑤软弱地基。
其原因①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②混凝土浇注后。缝切割较晚,因板底各断面磨擦系数不等,很可能在没割缝前出现混板收缩,拉应力和温度应力集中,并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应力③温差大,春秋两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白天与晚上的温差较大,一般在7-8℃,最大可达12℃.因温度的影响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④现在所修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所用水泥全部采用建筑指标,至今无有路用指标水泥,只能采用外加剂进行缓凝,其材料指标不稳定。⑤施工时两车料相接处振捣时没有特别注意,振捣不密度,蜂窝较多,因而形成一个强度薄弱的横断面,也容易在断面上出现裂缝。⑥当路线纵坡超过20﹪时,应尽量采用上坡为施工前进方向,下坡施工因塌落度原因也会出现裂缝。⑦施工中因养生不及时,出现较小缩裂缝。
(3)掉角
掉角通长由于胀、缩缝或施工缝填料选择不当,或者填缝料失效,造成路表水沿缝隙下渗,尤其是当板下基层排水不畅,或基层材料细料过多,基层材料耐冲刷性较差时,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真空吸力就会使扳角处产生唧泥,板下被冲刷掏空,造成板角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路面板出现掉角。
(4)磨耗层局部脱落
磨耗层局部脱落,出现露骨麻面现象,其原因:①坚硬物等在路面上撞击、摩擦路面而形成破损。②施工中,因缓凝剂级配不合理或指标不稳定,造成成型时间超过了初凝时间,造成面层强度损失。③在施工中,振捣过后混凝土板不够厚度,为了省事,只拌砂浆找平,或用推擀的方法找平,从而形成一层砂浆层,这地方不仅造成表面水灰比不均匀,出现网裂,在车轮反复作用下,甚至出现脱皮,露骨,如果水泥稳定性能差一些,容易出现麻面现象。
2.接缝破损
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出现病害的机率大类型多,接缝病害,主要病害现象包括:接缝挤碎、拱起、板底脱空和脱落等几种病害。
(1)接缝挤碎
接缝挤碎是指邻近接缝或裂缝约50㎝宽度范围内,出现未扩展整个板厚的裂缝或者混凝土分裂碎块,接缝挤碎主要是由于接缝施工不当或者因填缝料剥落、挤出、老化,接缝被硬石子阻塞,当混凝土伸胀时,混凝土板的上部产生集中压实力,在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时,板即发生剪切挤碎。接缝处两端混凝土强度不一致,由于传力杆的作用,同样会造成混凝土板破碎现象。此外,板边混凝土振捣不密度,强度降低,或者接缝中渗入水后,导致基层,路基软弱和唧泥,造成沿接缝边缘处板底小范围的脱落,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也会导致接缝出现碎裂。
(2)拱起
混凝土板胀缝间距较长,第一至二年混凝土板在伸胀时还不明显。收缩时,因接缝填缝料失效,板缝就会掉进土或石子,加上养护不及时清扫,年复一年的热胀冷缩,板缝一年年加宽,导致混凝土板伸胀时产生的压力大于基层与混凝土板间的摩擦力,但未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由于板的伸长,在真缝处相邻,两板就会向上拱起。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混凝土路面损坏的防治及恢复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qiaojianshe/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