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桥头跳车的质量控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路桥建设发布时间:2012-02-28浏览:

桥头跳车问题一直是困扰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桥头跳车现象较为普遍,它直接影响行车速度,也影响了行车的舒适与安全。因此,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点肤浅的认识与见解,从理论与施工上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1.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行车速度的影响
 对于桥头跳车的处理,首先就应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也是治理桥头跳车的关键。综合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行车的影响,提出治理方案。
1.1 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
桥头跳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构造物与其两端接线路堤间的沉降差,沉降差产生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桥头路堤及锥坡范围内地基处理不彻底,桥头路堤及锥坡一般位于天然地基上,如果在填土前不做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在路堤土的重力作力下其将产生极大变形,而桥梁构造物多采用桩基础或经地基处理的扩大基础等,其沉降量很小,若桥头路堤土重力产生的变形不能在桥头路面铺筑时基本完成,将产生桥不沉而路沉的现象,造成跳车。压实度达不到标准,由于引道填土在压路机碾压时工作面小,特别是埋置式柱式桥台台帽周围一般压路机无法作业,这就导致桥头引道及锥坡的填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造成这部分填土下沉,引起跳车。路面渗水,路面水渗入路基或路面积水沿台背渗入路基,造成路基土软化、水土流失,引起桥头引道路基下沉,造成跳车;桥头路基两侧排水不畅、防水工程不完善也极易引起路基土的流失,引起沉降和跳车。另外,台后填土含水量大也是造成桥头跳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台背填料压缩引起路基的沉降
台背填料因含水分,存在孔隙,施工中采取任何措施也难将填料颗粒间的孔隙完全消除。在公路自重及车辆的垂直荷载与振动荷载作用下,孔隙率逐渐降低,填料逐渐压缩,密实度逐渐增大,便在一定期限内产生路基沉降。因此,压缩沉降主要取决于填料性质、施工条件及台前台背的防护排水工程的设置等情况。根据有关资料调查研究:当土堤压实度为95%时,每米填土降约为1cm。
1.3 刚柔突变引起的沉陷跳车
刚度不同的路面在跳车处所产生的振动效果不同,柔性材料对能量的吸收要比刚性材料大。由于结构物桥台一般采用刚性很大的坚石砌筑或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属刚性体;而与结构物桥台相连的道路,具有刚性较小柔性较大的特性,属弹塑性体。显然,道路与结构物桥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刚度差,这个刚度差的存在必然引起道路与结构物桥台之间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相对差和较大的刚度突变,势必增强桥头跳车的振动效果。
2.解决桥头跳车的措施
2.1 地基处理
  软土在我国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地均有广泛分布。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特别是桥台填土、桥头路基部分修筑时,若对软土路基不加以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造成公路不正常使用,尤其在桥台与路基的交接处容易形成桥头跳车。处理好桥头软弱地基,是控制跳车的关键。目前对桥头软弱地基处理,国内已有加固土桩法、料粒桩法、竖向排水体预压法、堆载预压法和浅层处治法等措施,下面介绍两种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2.1.1 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桥头软基
  该法属加固土桩类型,主要适应于软弱粘性土。深层搅拌法一般借助于压缩空气,采用专门深层搅拌机械设备,从不断回转的中心轴端向四周被搅松的土中喷出浆体或粉体固化剂(如水泥等),经叶片搅拌,并吸收周围水分,在加固的深层软土中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复合地基,从而提高桥头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特别是工后沉降),缩短固结期,提高边坡稳定性。其主要施工工艺程序:整平原地面→钻机定位→钻杆下沉钻进→上提喷粉(或喷浆)、强制搅拌→复拌→提杆出孔→钻机移位。施工过程中路基填土速率不受限制,且无振动、无污染,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无不良影响,其最大优点是工后沉降小,缺点是造价较高。
2.1.2 采用砂桩、碎石桩加固桥头软基
   这种方法属料粒桩类型,适用于松砂地基、杂填土或软土,对地基土起置换作用、竖向排水作用和挤密作用。砂桩或碎石桩是利用散体材料(砂、碎石)填充到地基预成孔中或采用振冲设备,将散体材料充实到地基土中,充实到地基中的砂或碎石具有一定的密实度并呈柱状分布,因而成砂桩或碎石桩。主要施工工艺程序: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桩管沉入→加料压密→拔管→机具移位。为加速地基固结,减少后期沉降,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堆载预压或超压施工,使地基强度显著提高,同时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析桥头跳车的质量控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qiaojianshe/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