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路桥建设发布时间:2021-07-21浏览:次
摘 要:金兰2隧道为岩溶发育,以灰岩为主,且地表岩溶洼地及岩溶沟谷发育,属于喀斯特地貌。隧道易发生突水、涌砂等地质灾害。为了保障金兰2号隧道能安全的运营,设计了一套在线监测系统,并成功应用,实现了对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为溶洞路段隧道安全运营提供了依据,以期通过此次研究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溶洞;隧道运营;在线安全监测
1 工程概况
金兰2号隧道隧址区主要为灰岩,地表岩溶洼地及岩溶沟谷发育,属于喀斯特地貌,根据施工开挖揭露情况,该隧道岩溶较发育。隧道左洞Z4K32+782~Z4K32+800存在一条长条形溶腔,该溶腔向左洞左侧及上方发育,溶腔呈上大下小倒三角体型,内含有大量饱和粉细砂,治理饱和粉细砂是隧道工程的一项难题,难以彻底治理。在暴雨4 h~12 h后,排水系统被粉细砂堵塞,溶腔上部平台填充物及水积累到一定体量后,有可能形成流态物质瞬间冲击隧道结构,给运营中的隧道造成安全隐患。为实时监控该路段隧道结构安全,现提出安全监测系统。
2 安全监测系统组成
系统由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安全评价和预警子系统,通过各个层相互协调,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3 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
3.1 数据采集
现场主要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种信号模式,通过相应的采集进行信号采集。采集频率可根据人工设置时间段进行采集。常规条件下每30 min采集一次。当发生意外情况或者数据超过一定限值时,可适当提高采集频率,例如10 min采集一次或者5 min分鐘采集一次。
3.2 数据传输方式
现场传感器所有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远端服务器。隧道内采用无线网桥模式和有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洞外,隧道外再采用无线网络进行信号传输,无线网络通过成熟的GPRS/3G/4G网络,通过灵活地控制设备的采集制度,进行远程控制。直接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实现对现场设备数据的采集和控制,简单方便。同时,也可实现远程无线监控、短信报警、实时查看监测数据。此外。也可节省大量线材等成本费用。
3.3 数据处理
信号在采集前与采集后均可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有滤波、分析等以下功能:(1)信号实时显示;(2)数据采集:随机采样、触发采样,多次触发采样,采样时间和采样数据长度自由设定,采样时实时观察波形变化,定时采样;(3)数字滤波: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4)幅域统计:描述信号的幅域特征参数有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有效值、均方值、方差、标准差等值;(5)时域、频域分析:可对动态信号进行时域、频域范围的不同类型分析,可进行不同点数的FFT分析;(6)相关分析:可对各系统间信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4 监测结果
图1、图2为2019年1月7日至1月10日监测系统中应变计、水压计监测到的金兰2号隧道下行渗漏水异常位置的情况。
选取的2019年1月7日开始至1月10日数据表面,各采集点在暴雨后均能有效收集和分析数据,数据表明水压计反应水压力与暴雨降雨量和时间有直接关系,在暴雨后4 h~12 h达到峰值,随后逐步降低,期间受地表水补给出现小范围的振幅。二衬表面应变计反应二衬结构整体稳定,其他钢筋计,倾角仪等数据均没有明显波动,说明虽然受到溶洞水压力影响,但隧道整体结构稳定安全。通过水压计数据,初步分析的隧道溶腔水流情况:一是衬砌背后积存的水已产生新的通道,从衬砌施工缝及预留泄水孔中排出,从而降低了衬砌背后的水压力。二是部分监测点水压力变化不大,位于Z4K32+788左侧拱脚水平15°径向斜向下3 m及Z4K32+790左侧拱脚水平15°径向斜向下2 m,说明该两处位置衬砌背后水量一直比较大,且有可能排水系统已被淤堵。后续需密切关注监控系统及加强隧道排查。对渗水点位置进行扩孔、引排、清理。
5 总结
综上所述,溶洞路段隧道由于溶腔上大下小的体型特征,以及溶腔内含有饱和粉细砂,导致隧道结构在暴雨后可能受到冲击风险,因此,为确保隧道结构运营安全,根据隧道地质条件、设计情况,以及运营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安全监测系统,对隧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超前预报,促使溶洞段隧道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冯国森.巨型溶洞稳定性监测与施工防护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17):93-98.
[2]黄富禹,刘春,李哲.基于物联网的地铁隧道渗漏水安全监测研究现状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33):144-145.
推荐阅读:隧道工程论文可发表什么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溶洞路段的隧道结构安全监测手段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qiaojianshe/5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