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路桥建设发布时间:2012-07-27浏览:

  摘 要:道路是居住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居住区功能布局的基础,道路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居住区整体规划的质量。本文从居住区道路的功能、类型出发,遵循居住区道路设计的原则和规范,为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
  Abstract: Path is the spatial form structure and the basis of the functional layout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the path planning directly impacts on the quality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s. From the functions and type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path, following the the principles and norms of path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s, this paper offers the ideas for the path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s.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s; path; planning and cesign
  中图分类号 : U41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络一样,贯穿整个居住区。因此,居住区道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居住区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车流是否通畅,同时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整个居住区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居住区道路具有一般道路交通的普通功能,既要满足居民各种出行的需要,使他们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也要保证垃圾车、送货车、救护车、消防车等服务和紧急救援车辆的通行便利,同时还要考虑到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方便安全。居住区道路同时又是居住区空间形态构成的骨架和基础,合理有序的道路系统能创造丰富、生动的空间环境和多变的空间序列。
  二、居住区道路类型
  根据居住区交通组织的要求,住区内的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步行道。车行道担负着居住区与外界及内部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交通联系;步行道则联系各级绿地、户外活动区、公共建筑。
  在人车分行的路网中,车行路以解决机动车通行为主,并兼有少量的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步行路解决步行交通兼有散步等步行休闲功能和非机动车通行。在人车混行的路网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三种交通共用一条道路,其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同一空间——车行道;步行空间与之分开,形成专门的步行系统,并兼有散步休闲等功能。人车混行与分行相结合的路网中,一般小区级或组团级道路与人车混行方式一致,组团或邻里生活院落内的道路按步行道路设计,但应考虑服务性车辆的进出需求。
  三、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
  1、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居住区拥有各方面的内外交通联系,避免往返迂回。防止外部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区,使居住区居民能安全、便捷地到达目的地,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级明确,逐级衔接
  保证居住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性。 应该根据道路所在的位置、空间性质和服务人口,确定道路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的道路归属于相应的空间层次内,做到逐级衔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路网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济、便捷、合理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的走向要便于居民日常活动,有利于通风日照。路网的设计应有利于各种设施的合理安排,满足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住宅区的路网应该将住宅、服务设施、绿地等区内外的设施联系为一个整体,并使其成为属于其所在地区或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4、功能复合,营造人性化的道路空间
  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住宅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
  5、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应该考虑住宅区居民的交通对周边城市交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上设出入口或控制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并避免住宅区的出入口靠近道路交叉口位置。
  四、居住区道路设计
  1、居民出行行为分析
  居住区道路系统是为居住区内居民服务的,居民的要求是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频率,是规划道路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居民首要的出行目的为上班及上学;购物、文娱活动居其次;再次为社交、看病等活动。从出行方式看,步行、骑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占绝大部分比重。
  2、居住区道路设计
  (1)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内外交通联系的重要道路,是居住区内的主干道,划分并联系着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它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道路网络。当居住区规模过大时,要考虑城市公共电车、汽车的通行,但必须妥善地选择公交车辆的通行路线,防止车速过快,尽量减少干扰。
  居住区道路断面形式多采用一块板形式,在规模较大的居住区中,也有部分道路采用三块板的断面形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一般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如需设置公共交通,应增至10~14米,在车行道的两旁,各设2~3米宽的人行道。
  (2)居住小区级道路
  小区路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划分并联系着住宅组团,同时还联系着小区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小区路主要考虑小区内部的车行和人行交通,为防止城市交通穿越小区内部,小区路不宜横平竖直,一通到头。这样既能避免外来车辆的随意穿行,又能使街景发生变化,丰富空间环境。
  小区路是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交往活动的生活空间,因此要搞好绿化、铺地、小品等的设计,创造好的环境。小区路的布置要因地制宜,如为节约造价,可只在一侧设人行道,另一侧留出进行绿化。
  小区路多采用一块板的道路断面形式,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米,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米。车行道宽度6~8米,考虑到平时小区内车辆较少通行,人行可在车行道上进行,若单设人行道,其宽度为1.5~2米。
  (3)居住组团级道路
  组团路是居住区住宅组群内的主要道路,是从小区路分支出来通往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组团级道路路面人车混行,主要通行自行车、行人、轻机动车等,还需要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为了维护组团内部的领域性,防止外来特别是无关车辆随意进入,在组团入口处应设置有明显的标志。同时,组团路可以适当地段作节点放大,铺装路面,设置座椅供居民休息、交谈。有的小区规划不主张机动车辆进入组团,常在组团入口处设置障碍,以保证小孩、老人活动的安全。
  组团路的建筑控制线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米,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米。车行道宽度为5~7米,一般不需专设人行道。
  (4)宅间小路
  宅间小路是居住区道路系统的末梢,是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单元与组团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主要供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为方便居民生活,宅间小路还应满足清除垃圾、救护和搬家等需求。
  考虑到宅前单元入口处是居民使用最频繁的场所,宜将住宅与宅间小路之间这块场地铺装起来,在满足步行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过渡领域供居民使用,也便于自行车的临时停放。
  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为2.5~3米,不宜小于2.5米。为兼顾必要时大货车和消防车通过,两边还要留出不小于1米的宽度。除此之外,还有些景观用的步道,交通要求不是很高,形式多样、材质丰富,仅供居民步行休闲之用。
  3、居住区道路设计的其他规定
  根据规范要求,一个较大规模的住宅区(如居住小区)一般至少需要两个对外联系的道路出入口。当住宅区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50米。当住宅区的主要道路(指高于居住小区级的道路或道路红线宽度大于10米的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住宅区内应该设置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
  住区道路尽端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设置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通行(15~18级,设置一级平台1.5米),并在梯旁设置自行车推行车道。多雪地区,清扫路面,道路可酌情放宽。考虑私人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车场地。道路纵坡应符合居住区(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1)。山区、丘陵地区,人行、车行宜自成系统,因地制宜,主道宜平缓。注意排水沟、截洪沟的设置。
  表1 住宅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 ≥0.3 ≤8.0
L≤200米
≤5.0
L≤600米
非机动车 ≥0.3 ≤3.0
L≤50米
≤2.0
L≤100米
步行道 ≥0.5 ≤8.0 ≤4.0

  注:L为坡长,车道i<1%时,采用最大横坡(排水迅速),路面宽度小于4米时,用单坡。人行道排水往路面流,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纵坡执行非机动车道,当纵坡较大,应设置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定(表2),以满足建筑底层开门、开窗,行人出入,不影响道路通行以及安排地下工程管线,地面绿化,减少对底层住户视线干扰等要求。
  表2 住宅区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米)
  居住区级道路 小区道路 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 高层  5
多层  3
高层  3
多层  3
高层  2
多层  2
建筑物面向道路(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 高层  4
多层  2
高层  2
多层  2
高层  1.5
多层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边缘指道路红线;小区、组团、宅前路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指便道边线。
  路口转弯半径(车行道)应符合要求(表3)
  表3 路口转弯半径(车行道)(米)
道路级别 居住区路或城市干道 小区路 组团路
居住区或城市干道 9~15 9 ——
小区路 9 6~9 6
组团路 —— 6 4.5~6

  注:宅间入口转弯半径R=3~4.5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米时,应设置高度和宽度不小于4米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米,若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底层应设人行通道(消防规范要求)。
  五、结束语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也是居住空间的一部分。除满足一般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外,居住区道路还与居民的邻里交往、休息散步、游戏消闲等密切相关;并因居住环境安静、安全的要求,而不能像城市道路那样四通八达、畅通无阻。所以,应该综合考虑居住区的地形、住宅特征和功能布局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
  参考文献
  [1]《居住区详细规划》编者: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编者:王江萍、徐轩轩、李军,武汉大学出版社。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qiaojianshe/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