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路桥建设发布时间:2016-01-28浏览:次
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本篇建筑学术论文认为需要根据桥梁工程结构特点,研究桥梁清水混凝土的设计方法与匀质性控制技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保证构件外观质量,提高结构安全与耐久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推荐期刊:《混凝土》创刊于1979年,《混凝土》杂志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混凝土行业专业期刊,本刊为月刊,主编:戴显明。《混凝土杂志》的内容已涵盖了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的各个方面:一、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二、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三、生产管理、工程实践、检验标准及性能测试、专利技术等。集指导性、信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混凝土行业中起到了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为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
根据桥梁工程结构特点,提出了桥梁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制备出粘聚性与包裹性好、流动度佳,且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C30~C50高性能清水混凝土。通过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硬化试件不同部位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的测试,分析了增粘剂对其匀质性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对于C30桥梁清水混凝土,掺5×10-5的纤维素醚或掺6%的硅灰时,混凝土的含气量不超过2%,浆体旋转粘度值在1 900~2 000 MPa·s之间,试件不同部位显微硬度值接近,匀质性好,结构密实。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增粘剂;匀质性;显微硬度
清水混凝土分为普通、饰面和装饰清水混凝土3类,其具有质朴厚实、素面朝天的外观特性,并省掉了抹灰和装饰等工序,被行业内称为“绿色混凝土”[14]。清水混凝土已有一定的研究和发展,但多集中在建筑工程领域,且非常注重其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的艺术效果[28]。桥梁工程的服役环境、施工工艺等与建筑工程差异较大,一般采用普通清水混凝土,只要求表面平整光滑且无明显色差、气孔等,而对饰面装饰效果没有特殊要求,目前有关桥梁清水混凝土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还较少,不利于其推广应用[46]。桥梁结构构造复杂、配筋率高、预应力钢束密集,混凝土应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以满足密实施工要求;另外,桥梁不同结构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缺乏针对性,设计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异显著,匀质性较差,无法达到工程整体清水效果[4]。
周孝军,等:桥梁清水混凝土设计方法与匀质性控制
1原材料
PO.425水泥,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5,含泥量18%,泥块含量03%。石灰岩质碎石,粒径5~25 mm连续级配,含泥量04%,针片状含量17%。V630型清水混凝土专用聚羧酸减水剂。LH70MR非速溶型纤维素醚,分子量20万。矿物掺合料:I级粉煤灰,细度≤12%(0045 mm方孔筛筛余),需水量比926%;硅灰,比表面积2×104m2/kg,SiO2含量90%。拌合用水为自来水。
表1水泥化学组成(质量分数,%)
Table 1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ement(mass fraction, %)
SiO2Al2O3CaOFe2O3MgONa2OfCaOSO3Loss
2075591632142024300612115107
2配合比设计
21设计思路
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的清水混凝土,为了实现低含气量要求,坍落度控制较小,难以满足桥梁工程混凝土密实施工要求。另外,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同,采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制备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异大,匀质性差,易出现色差、气孔等缺陷,既影响构件表观质量,又影响耐久性。
实现桥梁清水混凝土高工作性能、高耐久性的设计思路与技术途径主要有:采用基于分子链组成结构设计的专用聚羧酸系减水剂,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减少用水量,降低含气量。掺优质矿物掺合料,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优化孔结构,增加密实度,减小体积变形[910]。对于低强度等级混凝土(C40及以下),提高矿物掺合料掺量,适当提高砂率;对于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C50及以上),优化减水剂掺量,适当降低水泥用量和砂率,结合增粘剂 [1116],控制浆体粘度,减小集料相对移动,保持不同密度胶凝材料均匀分散,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
22配合比与物理力学性能
基于密实骨架堆积理论,根据提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制备了C30~C50桥梁高性能清水混凝土,配合比与物理力学性能如表2所示。混凝土包裹性与流动性好,初始坍落度在200 mm以上、扩展度在500 mm以上,1 h后坍落度仍大于180 mm、扩展度大于420 mm,损失较小,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表2混凝土配合比与物理力学性能
Table 2Concrete mix proportion and the phys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标号
配合比/(kg·m-3)
石子砂粉煤灰水泥水外加剂
坍落度/mm
0 h1 h
扩展度/mm
0 h1 h
抗压强度/MPa
7 d28 d
C301 038785100280152418200185510425355412
C401 10173480340143546215200545460397556
C501 13569580400144768230215580505512672
3匀质性测试分析与讨论
以C30混凝土为基准,分别采用纤维素醚与硅灰作为增粘剂,通过对混凝土含气量、浆体粘度,以及硬化试件3 d龄期时上、中、下不同部位显微硬度的测试,探讨增粘剂对混凝土匀质性的影响规律,以实现对匀质性的控制。
31测试方法
新拌混凝土含气量采用LC615A型含气量测定仪,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进行测试。浆体粘度采用DVS型旋转粘度计,按《粘度测试方法》(GB 10247—2008)进行测试。根据《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43401—2009),采用HV1000Z显微硬度计测试混凝土试件3 d显微硬度值,如图1、图2所示。由于粉煤灰活性较低,如其上浮形成富集,则该区域胶凝材料水化相对较慢,整体强度低,表面显微硬度均值较其它区域低。
图1显微硬度测试样品
Fig.1Specimen of micro hardness test
32纤维素醚对匀质性的影响
纤维素醚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如表3所示。可
图2显微硬度测定
Fig.2Micro hardness measurement
见,随纤维素醚掺量增加,浆体旋转粘度值与混凝土含气量随之上升,流动性下降,硬化试件表面上、下部显微硬度值之差逐渐减小(如图3)。当其掺量达到5×10-5(占胶凝材料总量)时,混凝土含气量为20%,粘度值为1 960 MPa·s,坍落度大于180 mm、扩展度大于500 mm,工作性能较好;试件表面上、下部显微硬度值之差为1214HV,显微硬度相当,匀质性较好。而当掺量达到6×10-5时,含气量与浆体粘度显著增加,混凝土工作性能劣化明显,已不能满足桥梁施工要求。
图3纤维素醚对试件显微硬度的影响
Fig.3Influence of cellulose ether on micro hardness of the specimens
表3纤维素醚对混凝土匀质性的影响
Table 3Influence of cellulose ether on concrete homogeneity
纤维素醚
掺量/(10-5)
含气量/
%
粘度值/
(MPa·s)
坍落度/
mm
扩展度/
mm
显微硬度平均值HV
上部下部上下部差值
0141 3201905509548171817633
2161 5202005509644149665322
3171 84020052512529158023273
4181 9201955801613918362220
5181 96019555018968201821214
6253 000445185
纤维素醚对水泥基材料的增粘效果来自于纤维素醚溶液的粘性[1213]。纤维素醚分子可以吸附和固化一部分拌合水后膨胀,使拌合水粘度增加。同时,其分子链之间相互缠绕,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也能增加溶液粘度。从而使得粉煤灰等移动阻力增加,增强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抗分散能力,防止各组分之间分层、离析和泌水,提高混凝土匀质性。但其掺量越高,粘度越大,排气不畅而导致混凝土含气量增加,且流动性下降,工作性能退化。当粘度过高后,混凝土流动度损失明显,需增加用水量以满足工作性能要求,从而降低混凝土密实度,并对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14],因此,需严格控制其掺量。
33硅灰对匀质性的影响
表4为硅灰对混凝土匀质性影响测试结果。研究表明,随硅灰掺量提高,浆体旋转粘度值随之上升,混凝土的含气量则下降,坍落度与扩展度下降明显,硬化混凝土试件表面上、下显微硬度值差也随之降低(如图4所示)。当硅灰掺量为6%时,混凝土的含气量为15%,浆体旋转粘度值为1 920 MPa·s,粘度适中,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试块表面上、下部显微硬度值相当接近,匀质性好。而当掺量达到8%时,虽然试块表面上、下部显微硬度值基本一致,但混凝土已十分粘稠,流动性与施工性能很差。
图4硅灰对试件显微硬度的影响
Fig.4Influence of silica fume on micro hardness of the specimens
硅灰增强混凝土浆体粘度的关键在于其颗粒形态效应与分散作用[10]。硅灰的比表面积大,颗粒呈球形状,平均粒径细小,约比水泥颗粒粒径小两个数量级,比粉煤灰颗粒粒径小一个数量级,其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和较大的表面能。因此,硅灰可以充分的填充在水泥与粉煤灰颗粒之间,减少填充水量,降低孔隙率,同时也能堵塞浆体泌水通道,阻碍粉煤灰的移动,从而提高浆体硬化后的密实度与均匀性。硅灰的火山灰活性较强,可迅速与浆体中的水反应,形成较多的絮凝结构,使浆体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集料相对移动的阻力,保持混凝土各组分分布的均匀性。另外,由于硅灰颗粒比表面积大,虽然其掺加减少了填充水量,但同时也需要增加表层水的用量,因此在掺量过多的情况下,致使浆体密度变大,粘度过高,导致混凝土流动性下降明显,工作性能劣化明显。
34微观结构分析
分别对掺5×10-5纤维素醚和掺6%硅灰量的混凝土试件进行破碎,取其上、中、下3个不同部位的砂浆样品进行了SEM观测,结果如图5、图 6所示。可以看出,在两类试件中集料与水化产物界面过渡区较饱满,结构密实,基本没有微裂缝;上、中、下3个不同部位的粉煤灰分布较均匀,未出现粉煤灰上浮富集现象。可见,通过掺加适量增粘剂,控制浆体粘度,可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能,且能有效避免粉煤灰上浮,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
表4硅灰对混凝土匀质性的影响
Table 4Influence of silica fume on concrete homogeneity
硅灰掺量/%
含气量/%
粘度值/
(MPa·s)
扩展度/
mm
坍落度/
mm
显微硬度平均值HV
上部下部上下部差值
0141 3205501909536172077671
2221 12060020010626171016484
4211 52051020015459185863127
6151 9205101701762018185565
818300150208082086052
图5掺纤维素醚试件SEM图(×5 000)
Fig.5SEM test results of specimens mixed with cellulose ether(5 000 times)
图6掺硅灰试件SEM图(×5 000)
Fig.6SEM test results of specimens mixed with silica fume(5 000 times)
4工程应用
四川省遂广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主梁、墩柱均采用清水混凝土设计方案,施工初期,混凝土设计制备时未进行匀质性控制,墩柱(C30)在混凝土分层浇筑处出现了明显的色差和分层,取混凝土拌合物静置后发现表面有明显深色漂浮物,如图7、图8所示。分析认为,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高且为颜色偏深的二级灰,坍落度较大(>220 mm),粘聚性差,匀质性不良,导致振捣后粉煤灰上浮。
图7不掺增粘剂混凝土
Fig.7Concrete mixture without viscositymodifying admixture
图8不掺增粘剂墩柱
Fig.8Pier column pouring by concrete without viscositymodifying admixture
根据项目研究成果,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对集料组成进行设计,适当调整砂率,采用专用外加剂,掺加2×10-5~3×10-5纤维素醚(对已进场的外加剂,复掺5×10-5纤维素醚),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粘度,增强粘聚性与粘结力。并适当延长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时间,实时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加剂掺量、用水量以及增粘组分掺量进行调整,保持混凝土浇筑时坍落度在160~180 mm,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强振捣与养护。调整后的混凝土匀质性较好,静置后或浇筑振捣过程中均未出现粉煤灰上浮,墩柱、主梁表面光亮、色泽均一,外观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如图9、图10所示。
图9掺增粘剂混凝土
Fig.9Concrete mixture mixed with viscositymodifying admixture
图10掺增粘剂墩柱
Fig.10Pier column pouring by concrete mixed with viscositymodifying admixture
5结论
1)根据桥梁结构特点,提出了桥梁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思路与高性能化技术途径,制备出均质性好且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优良的C30~C50高性能清水混凝土,并应用于实际桥梁工程。
2)通过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硬化试件不同部位的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的测试研究表明:对于C30桥梁清水混凝土,当掺5×10-5纤维素醚或掺6%硅灰时,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2%,密实性好;浆体旋转粘度值在1 900~2 000 MPa·s之间,粘度适中,工作性能较好;试件表面不同部位显微硬度值接近,混凝土匀质性好。以纤维素醚或硅灰为增粘剂,可以有效调整浆体粘度,改善混凝土的匀质性,提高密实度。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清水混凝土在桥梁建筑中的配合比设计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qiaojianshe/3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