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论文发表如何解决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的问题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路桥建设发布时间:2014-11-13浏览:

  摘要:对于单一横缝密集型(间距小于10米)路段,考虑到机械化施工,最小处理长度不宜小于30m,综合考虑弯沉检测结果,对于弯沉值较小的路段,考虑到行车的平稳、舒适,对其进行微表处。对于弯沉值较大的路段,采取挖除沥青面层和水稳碎石基层,重新铺筑4cm厚AC-13F、5cm厚AC-20C、6cm厚AC-20C沥青面层和9cm+9cm厚ATB-25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方法予以处理。

  裂缝表现为沿裂缝两侧出现松散、破碎、沉陷甚至出现错台等现象。主要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纵向裂缝的产生。雨水沿裂缝进入结构层内部,由于水与骨料的吸附能力大于沥青加之车辆荷载作用,致使沥青混合料油石剥离,强度衰减从而导致裂缝边缘的破碎、沉陷。另外,纵向裂缝一旦与连续横缝交错,病害发展速度会大大加快,必须进行及时治理。

  对于横缝间距较大且伴有唧浆、网裂、沉陷等病害,沿裂缝每侧开挖1~2m,挖除沥青面层,若基层出现松散破碎,则应将基层顶面的松散粒料一并予以清除,基层顶面铺设玻纤格栅,重新按4+5+6结构铺筑即:4cm厚AC-13F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厚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各层均采用SBS改性沥青。为增强各结构层的层间粘结,在上基层顶面洒布透层油(中、慢凝液体石油沥青),洒布量为1.2kg/m2左右;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及沥青混凝土面层间均匀洒布一层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洒布量0.6kg/m2左右。对于基层破坏严重的要进行必要的挖除,挖除的水稳碎石基层采用ATB-25沥青稳定碎石分两层铺筑。

路面建设管理论文发表

  基层开裂后失去了抵抗拉应力的能力,就在开裂位置将应力传给面层,形成面层在开裂缝处的应力集中。特别是在冬季低温下,沥青面层的规模较大,它仅能承受较小的温度应力,裂缝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使交通荷载产生在沥青面层下部的拉应力比没有裂缝的部位要大,容易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极限强度,致使沥青面层跟着开裂。其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高速公路横向裂缝较为普遍,部分横向裂缝伴有一定宽度的破碎、沉陷,且全线横缝密集现象较为突出。根据对横向裂缝部位的钻孔取芯等检测结果发现,横向裂缝主要是由半刚性基层开裂引起的路面反射与车辆荷载、水损害共同作用的结果。桥头或桥头搭板与路面衔接部位的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路面与桥面刚度差异及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横向裂缝产生后,一旦封堵不及时,雨水沿裂缝渗入路面结构层内部,形成唧浆、沉陷等伴随类病害,大大加快了路面的破坏速度。

  对于横缝连续沉陷严重路段,采取挖除沥青面层和水稳碎石基层,面层填补材料分三层铺筑,分别为4cm厚AC-13F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厚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均采用SBS改性沥青。基层采用ATB-25沥青稳定碎石进行填补,分9cm+9 cm两层铺筑。为增加各结构层的层间粘结,在下基层顶面洒布透层油(中、慢凝液体石油沥青),洒布量为1.2kg/m2左右;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及沥青混凝土面层间均匀洒布一层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洒布量为0.6kg/m2左右。

  对于横纵缝交叉伴随网裂、严重沉陷的路段,弯沉检测发现此类路段的实测弯沉值明显大于容许弯沉值,通过对此类路段钻芯取样,结果显示其基层松散、破碎。对于这种段落的治理方案为挖除面层和基层后重新铺筑4cm厚AC-13F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cm厚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上基层采用ATB-25沥青稳定碎石回填。

  对于横纵缝交叉轻微路段为了防止病害沿纵横缝交叉部位进一步扩大,采取挖除面层后,在基层顶面的裂缝处用热沥青灌缝,铺设玻纤格栅后重新铺筑4cm厚AC-13F、5cm厚AC-20C型、6cm厚AC-20C沥青面层的方案。

  对于因基层开裂引起的纵向裂缝,如基层无明显沉陷、破碎,则挖除面层后,对基层进行灌缝处理后,铺设玻纤格栅,并重新铺筑4cm厚AC-13F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cm厚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对于纵缝有明显破碎、沉陷或严重网裂路段,一般基层也已发生开裂,采用铣刨面层及上基层后,重新铺筑4cm厚AC-13F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cm厚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上基层采用ATB-25沥青稳定碎石回填。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建筑工程论文发表如何解决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的问题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qiaojianshe/1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