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路桥建设发布时间:2013-11-29浏览:次
摘要: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19~20日又实测了明渠水下地形,成果表明:随着截流进占,明渠过流量逐渐增加,河道产生冲刷,截流后长江水流全部由明渠下泄,冲刷进一步发展,与截流相比冲刷了128万m3,剩余淤积量为164万m3(表1)。淤积仍集中在混凝土纵向围堰右侧。
关键词:三峡工程 导流明渠 施工期通航
1 基本情况
1.l明渠型式及尺度
导流明渠位于长江右岸中堡岛右侧,既是二期施工期唯一的泄水河道,也是该时期中枯水季的重要航运通道,设计最大通航流量为20000m3/s。导流明渠渠身中间顺直、进口为弯道、平面呈微弯的半月形。明渠左侧为轴线长度1191.47m的混凝土纵向围堰;右侧靠山坡,上弯道右边线园弧半径R1=777.6m、园心角θ1=3.6”,厂弯道右边线园弧半径R2=787.5m、园心角民θ2=56°,右边线全长4038.98m。明渠航道轴线长3427.79m;最小底宽为350m,进口段无高低渠之分。渠底高程为59~58m;接近堰段时为有高左低的复式断面,右侧高渠底宽100m,渠底高程58m,左侧低渠底宽不小于250m,渠底高程从上到下分别为58m、50m、45m和53m等四级。
1.2明渠通航标准
导流明渠的设计通航标准,一直受有关各方关注,经论证审定的标准是:3×l0001十2640Hp或2×1500t+2640Hp的大型船队在流量小于20000m3/s时通航.要求明渠航道内此时流速、流态和水面比降等满足上行船队平均对岸航速大于1.Om/s;中小型船队在流量小于10000m3/s时通航,要求此时航道范围内的最大流速小于2.5m/s,且没有碍航泡漩和波浪等不利流态。
2 明渠水流特点
非汛期导流明渠受葛洲坝水利枢纽回水影响,水流平缓,航行条件较好。汛期受混凝土纵向围堰上堤头作用,主流从左岸挑向右岸,在明渠上弯道下段形成右斜的高速区,在坝轴线及以上200m左右流速最大;三期碾压混凝土以下部位由于复式断面的调节作用,右岸流速减小。出口段受低渠底高程的抬高和卜弯道影响,在下弯点以卜的右侧又形成一个高流速区,其最大流速和比降值出现在坝轴线以下1300~1600m处。因此明渠水流有三个特点:①高流速区履盖范围较广。当20000m3/s流量时,试验表明4m/s以上的高流速从坝轴线以上800m处一直延伸到坝轴线以下500m;在坝轴线以上100m的横断面,明渠中部高流速区分
布宽达250m;②受明渠边界条件特别是低渠底高程变化的影响,明渠沿程纵比降分布不均,且正负比降交替出现。在20000m3/s流量时,试验测得坝轴线以上840~960m处纵比降为0.2%,而坝轴线以上720~840m
范围内纵比降则为-0.233%;③明渠的流速流态较为复杂。明渠进口因受纵向围堰挑流作用形成斜流,渠身段由于边界条件特别是渠底高程的变化,引起水流能星的转换而产生碍航波浪,出口段受弯道水流惯性的影响形成强劲的扫弯水,并伴有泡漩产生等。而且随着流量的增大,流速和比降值明显增大,碍航波及泡漩强度急增,使上行船舶航行阻力增加,下行船舶控制困难。
3 大江截流前后明渠冲淤与通航条件分析
导流明渠系凸向右岸的微弯型河道,具有弯道水流的特点,设计采用了左低右高的复式断面,其目的是调整断面流速分布,使明渠主流位于低渠,让高渠流速较小,以利船队上行。
一定的水流条件可以形成一定的河床,而河床的冲淤变化,又使水流条件随之改变,据大江截流前后实测资料,导流明渠自1997年5月破堰进水过流后,渠内产生了淤积,截流期间又随过流量的增加而冲刷,水流条件也随之变化。
3.1截流前的明渠水流状态
导流明渠进水后原大江仍处于过流状态,是主要的泄水通道,导流明渠的分流比小,流速低.经过一个汛期,渠内产生了大量淤积,1997年10月2日~26日实测地形表明,总淤积量达292万m3(表1)。从河床地形看淤积物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纵向围堰一侧和坝轴线以下(l7-24断面)一定范围内,虽然没有碍航淤积。
然而抬高了低渠河底高程,降低了复式断面对流速流态分布的调整作用,使进人明渠后的主流右移,造成高渠区流速增大。1997年10月27日~28日,明渠过流量855Om3/s时实测了表面流速(表2),从中可以看出,明渠上游连接段主流位于航道中心线以左200m附近,设计航道内为缓流区;然而到坝轴线以上1200m处,主流逐渐右移至高渠区,至坝轴线以下300m处高渠区流速最大,达2.9m/s,随后主流略向左移,沿明渠轴线下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述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qiaojianshe/1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