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路桥建设发布时间:2013-11-25浏览:次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是指从先秦到19世纪中叶以前的建筑,是一个独立形成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经过实践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之一,也是中国各个时期的劳动人民创造和智慧的积累。文章发表在《城建档案》上,是晋升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论文关键词]传统建筑,构造细部,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类型的建筑在不同的时期,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改进,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与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审美等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建筑的构造细部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构造细部在功能以外呈现出社会的、民俗的、制度的 内容,使它具有了多样性 、丰富性、地域性的特征,成为我们理解传统建筑 的语汇,欣赏传统建筑的视角。
一、 建筑、构造细部与文化
“文化”一词有广泛的意义,历史上关于文化的语义解释多达 2 00种以上。由于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 ,它涉及到哲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诸多人文科学。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曾指出:从广泛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文化是指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社会成员所得到的其它能力和习惯的那种复杂的综合体。
今天,世界各地之所 以能有这样多姿多彩的建筑,其文化内涵的传递主要就是通过构造细部来完成的。如同人们区分同样是一个领子,两只袖管的西装与中式马褂那样,从它们的领形、袖子与农身的连接方式,以及纽扣的式样这些细节可以很轻松地辨别出来,从构造细部中也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中国的皇宫还是欧洲的宫殿。因此,构造细部在传递建筑文化信息时起着重要作用 ,成为建筑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二、传统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连续性基础。建筑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传统建筑是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建筑 的整体布局,造型构图及构造细部都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 内涵。由于传统建筑主要由工匠手工筑造,其构造技术与细部形态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中,凝聚了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情感,也积淀 了深厚 的历史发展文化和丰富的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传统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
传统构造细部具有与社会和经济状况联系紧密的特点。我国唐朝前期百余年,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得到巨大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唐代建筑气魄宏伟 ,严整而又开朗的特点,在构造细部的处理上注重体现材料本身的受力特点,使人感到构件本身的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斗拱的结构职能极其鲜 明,华拱是挑出的悬臂梁 ,下 昂是挑出的斜梁 。
传统构造细部在营造过程中常常将严密的技术与审美艺术结合。中国的传统建筑十分注重构造细部的表现,构造细部很强调营造性特征,认为这是建筑筑造和表达的结合 ,许多源于实用功能的构造形态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不仅被赋予美学内容,也不断被赋予象征性的内涵。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构件,它在柱与屋面交接处起着联结的作用,可以将屋面的荷载通过斗拱传至柱子上。因斗拱在不同的联结部位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这种基于承重作用的构件在营造过程中逐渐地被赋予了艺术的装饰作用。
作为承重构件,在《营造法式》中对斗耳、斗平、斗敬的高度等各部分作了比例规定(图1),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亦有详细规定,从形状 、比例来看都符合受力特点与审美情趣。此外,斗拱又被赋予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意义,它一般用于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在建筑的使用中必须严格按照等级来采用。
据记载:“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 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于屋,以厌火祥。” (《营造法式》卷二转引 《汉纪》说)。这里 的鸱则为鹞鹰 早期正脊的两端,采用的鸱尾其外形和装饰较简单,到了宋代则 已有 了鸱尾、龙尾和兽头等几种形式,至明清,鸱吻的形象又有改变,且兽身多附雕 小龙,背上出现剑把,名称改为兽吻或大吻 (图 3、图4)。经过历代工匠的再创造和社会思想的演化 ,鸱尾被长久地放置在建筑的屋脊上,成为一种社会企盼附会于建筑装饰物的象征 。
职称论文投稿须知:《城建档案》是由建设部主管具有全国指导意义的核心刊物,杂志创创办于1993年,现为大16开全彩月刊。杂志能够及时发布有关城建档案工作的法规、要闻、指导性文章及各地城建档案工作的最新动态,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一般性文告、启事也随刊发布。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晋升职称论文发表传统建筑构造细部文化特征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qiaojianshe/10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