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2-06-16浏览:次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石在于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的根基在于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治理精髓。在乡村文化治理的视域下,因地制宜地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在发展中要继承和创新当地传统文化以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从花茂村的发展转型中,找到其治理中主客体的相关掣肘因素,优化文化治理的实现路径,探究乡村文化治理的行动逻辑,对未来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治理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治理;乡村文化;文化产业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全面部署了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并将文化建设视作整个有机整体的灵魂,之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虽然两者提出的时间不同,但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千百年来优秀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腾飞的起点,而今天的乡村文化振兴同样是未来乡村全面振兴的起点。乡村文化的兴衰不仅关系到乡村的兴衰,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1]。因此,在发展中如何促进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怎样全面统筹协调乡村文化与产业、人才、生态、组织共同发展,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1 乡村文化治理的概念
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人是治理主体,人的思想观念是治理的核心要素。文化治理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人文领域的体现,也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2],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手段,日益被学者们关注。
对乡村文化治理的定义,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阐述乡村文化治理。胡惠林教授将文化治理作为一种新时代呼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治理手段,需要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形态发展的现代化程度,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3]。俞可平教授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分为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善治”是一种治理的理想状态[4]。刘彦武从嵌入性理论的视角提出应使先行文化、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重视乡村文化的独特性、纯洁性与传承性[5]。
总体来看,对乡村文化治理虽然没有一致的论述,但大多数学者都傾向于以更加多元和全面的角度进行理解[6]。乡村文化治理不是指仅仅关注文化发展,而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7],在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乡村文化振兴赋予广大乡村地区更多文化自信,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价值感、获得感,缩小城乡精神层次方面的差距。
2 花茂村大体介绍
2.1 发展现状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的东北部。2015年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到花茂村考察时曾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8],一句意味深长的“乡愁”让全国人民开始认识花茂村。曾经的花茂村贫困荒芜,人口流出率非常高,但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短短几年间,花茂村一跃成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脱贫示范村。从花茂村的改变可以看到传统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治理到文化治理的转型带给乡村的巨大影响,通过发展以“美丽乡愁”为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激发了花茂村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2.2 乡村文化治理下的花茂村
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是重要选项[9]。花茂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将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文化一体式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花茂村从乡村文化角度出发,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产业道路。
2.2.1 花茂村的文化资源
第一,红色文化。距离花茂村仅10分钟车程的苟坝,就是苟坝会议的召开地。作为革命老区的花茂村,被时代赋予了深厚的红色烙印,使其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新。谋求发展的花茂村将红色文化嵌入乡村旅游,把苟坝会议会址打造成乡村旅游一个亮丽的文化标志。如今苟坝会议会址已经成为花茂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优势,也成为花茂村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一种方式。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茂村的底色不只是红色,其还有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茂土陶。花茂村的制陶业有100多年的历史[10]。但随着时代发展,村里的人纷纷外流,加上交通不便、难以运输,花茂土陶逐渐没落,制陶技艺也被人们遗忘。同时,花茂村的另一项技艺——古法造纸,也面临着和花茂土陶一样的困境,构树皮造纸是花茂传承千百年的工艺[11],却在风雨的洗礼中逐渐褪色。
如今在牢记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中,花茂村重新将几近失传的技艺发展起来,通过当地政府和花茂土陶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母先才的共同努力,花茂土陶再一次成为花茂村的文化名片。除此之外,村里还建立了苟坝会议纪念馆、纪念广场、红色之家、母氏陶艺馆等文化传承基地,成功带动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文化产业,同时建立起的创客中心更是吸引着外面的年轻人加入本村文化振兴的行列。
花茂村立足于本土文化,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有效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及本地传统文化,让游客融入乡村,在感受民风民俗、体会美丽乡愁的同时,也保护了农民的文化权益,提高本村村民的自豪感,真正彰显了乡愁的现代价值。
2.2.2 各路产业积极融合
以前的花茂村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通过治理转型,现在的花茂村在主营乡村旅游的同时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让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
当地农业引进山东九丰集团,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12],鼓励全村种植露天、大棚蔬菜瓜果,让游客可以深度体验采摘、品尝当地农作物。农家乐和电商也在花茂村蓬勃发展,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中的长辈和孩子,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更是让以“乡愁”为名片的大山特产走进了千家万户。
文化旅游和生态田园的融合,成功将以前的“荒茅田”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推动花茂村全方位发展,文化价值的持续输出推进了花茂村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建议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乡村文化治理的实现路径与合理性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2/0616/6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