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2-01-25浏览:次
摘 要:本文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传统聚落康里村和双溪古镇的旅游发展为切入点,借助“文化记忆—文化展示—旅游凝视”理论模型,重新梳理两地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及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策略。在对两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应以两村独有的资源为依托,找到各自的发展路径,保护并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才能使乡土文化更好地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打响乡村特色旅游的名片。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记忆;文化展示;旅游凝视
我国大多数传统聚落和建筑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然而,我国传统聚落虽然数量众多但消失现象日益严重,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3.89%,较1949年的10.6%增长了近6倍。随着农村传统聚落的大量消失,乡土建筑、民俗节日、传统特色习俗等乡村文化遗产日渐式微。如何保护和创造性地利用传统聚落的特色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走出一条独有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是部分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1 文献综述
在西方国家,19世纪就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对其开发和研究较为成熟,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和欧盟认为,一种在乡村范围内进行的关于旅游的活动就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整体营销的核心、本质和独特卖点是乡村性。英国的Lane(1991)和Branwell(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还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乡村旅游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学界对乡村旅游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国内很多学者作出探讨,贺小荣 (2001) ,何景明(2002),景秀艳、Timothy J T(2012),庞骏(2018)等都在各自的研究中有具体论述。尽管观点有所差异,但是在“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标志这一观点上,达成了共识。
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的融合,提炼特色的文化符号,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学者对于“记忆、展示、凝视”理论的研究,涉及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尽管每位学者对于该模型的探讨并非十分全面,但是关于该模型三个步骤的每个阶段有很多专业且深入的解读。熊凯(1999)将“意象”的概念引入乡村旅游, 即抽象乡村记忆符号,分析了乡村意象的丰富内涵, 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些策略,此研究背后正是“记忆”理论的支撑。刘丹萍(2007)教授认为旅游凝视是抽象化的结果,是旅游需求、动机与行为三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总结了对景区不同的凝视类型及应用方法。樊友猛、谢彦君(2015)构建了“记忆、展示、凝视”模型,并通过此模型提出了解决旅游凝视地的方法和实现路径。刘千千(2019)通过“凝视、展示、记忆”模型,重点结合凝视理论分析了郭亮村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开发模式,剖析了凝视理论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凝视地方文化符号、体验地方元素,使游客对自我进行概念的重构,当地人强化自我对于地方感的认同。总体而言,国内學者对于“记忆、展示、凝视”模型处于应用且发展的过程中。
针对我国传统聚落未来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借用“文化记忆、展示与凝视”模型,通过演绎法对康里村和双溪古镇进行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析与研究,验证“文化记忆、展示与凝视”模型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和对于其他乡村进行旅游开发时的参考作用。
2 乡村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路径——基于闽东两地的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具有闽东传统聚落特色的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康里村和双溪古镇两地,并于2017年7月—2021年5月多次前往两地实地调研。通过深入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两地进行了资料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合适的旅游发展路径。
2.1 记忆符号抽取
2.1.1 康里村
康里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古称长安、后改称翠峰,是元代以前郑氏族人迁徙于此聚居形成的村落,并于2018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清同治年间的屏南知县杨宝吾曾为之咏诗:“此间果是白云乡,山作屏藩树作墙。”由于地势独特,村内经常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云端,故有“云端康村”的美誉。村落以郑氏大宗祠为中心,一条千年古道“玉带路”从水尾环村中祠前而又绕至水尾,以“玉带路”为总脉络,分出水井坪弄、下厝弄、后门厝弄、湖墘弄四条弄。村落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共有传统民房119座,其中明代建筑有9座,清代建筑有80座,民国时期建筑7座,传统民房占全村民房的92%。旧时古田县城至霍童的茶盐古道穿村而过,自古商贾云集,边贸经济十分活跃。村内有条千年古道,名“玉带路”,彰显了耕读之家子弟对“玉带缠腰”吉祥文化的追求。从康里村走出来的学子不仅自身优秀,还很有大爱乡愁情结,懂得感恩与回报家乡,旅美华侨郑观喜创建的“三人行”支教团队,自2006年开始一直在康里村举办公益文化交流学习活动,给康里村的孩子架构起了一座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康里人不仅崇文还尚武,五祖拳、虎形拳等古老的武术套路在古村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不仅在历史上出现了武贡生、武举人,还在近代的革命战争里涌现了很多革命烈士,如郑云亭、郑福庆、郑云里等具有血性的战士。康里村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十分注重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建设“革命烈士碑”,修复“中共宁屏第五区康里中心支部旧址”,以供人们瞻仰革命烈士,学习红色文化。
康里村内的郑公祠、郑氏大宗祠等建筑体现了当地人对于宗祠文化的重视,虽为迁移而形成的村落,但是村民的团结意识很强。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每年的祭祀戏神习俗,正月十八日祭祖大典的风俗及圣殿、长福寺等记忆符号体现了康里村的民间信仰浓郁独特。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经典曲目《打龙袍》等不仅很受民众喜爱,还具有教化作用。康里村至今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的特色祭湖活动、当地婚嫁特有的缚假车身、点额等,体现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康里村不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团结的邻里情怀,极易引起人们关于“土地情结”和“家情结”的文化认同。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闽东传统聚落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路径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2/0125/61437.html